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好羨慕!焦作這位老人的“紅娘”有點特別!

由 焦作日報 發表于 運動2022-06-19
簡介劉松梅和丈夫能走到一起,焦作日報就是“紅娘”

焦作哪裡算卦好

好羨慕!焦作這位老人的“紅娘”有點特別!

在很多讀者眼裡,焦作日報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對他們的工作、學習都有幫助。要不是讀者劉松梅講起她的故事,您肯定想不到,焦作日報竟能成就一段異地姻緣。

劉松梅和丈夫能走到一起,焦作日報就是“紅娘”。

小夥兒把焦作日報剪報

寄給心儀姑娘

劉松梅今年68歲,上世紀80年代初是我省南陽市唐河縣一所農村學校的民辦教師。

有一天,一個小夥兒,從焦作回唐河縣老家相親,沒相中相親的姑娘,卻看中了路上遇到的一個留著長辮子的姑娘。媒人告訴小夥兒,這個姑娘叫劉松梅。

為了能娶到劉松梅,回到焦作的小夥兒三天兩頭給劉松梅寫信。

“信中,經常夾著從焦作日報剪下來的圖片,記得有人民公園、王封電影院、李封礦、百貨大樓的圖片,並告訴我焦作越來越美。”9月13日,劉松梅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幸福寫在臉上。

小夥兒很有誠意,加上信中把焦作介紹得如此之美,劉松梅心動了。

當小夥兒表達要和劉松梅成一家人的想法後,劉松梅和父親踏上前往焦作的火車,想親眼看看焦作到底啥樣。

“這裡就是好,比咱老家強,有公交車,有百貨樓,小夥兒還勤快。閨女,你嫁給他,爹放心。”劉松梅的父親說。

就這樣,異地戀修成正果。

焦作日報的報道

促成一家人團圓

因為工作原因,結婚後,劉松梅和丈夫依然兩地分居。

當年,劉松梅只要再熬兩年,就能轉正成為公辦教師。這是劉松梅多年的心願,她帶著孩子在老家,等著轉正。

每逢節假日,劉松梅才來焦作和丈夫團聚,兩個人都渴望早日結束兩地奔波的生活。可為了轉正,劉松梅還想再等等。

有一次,她在李封礦的宣傳欄裡看到焦作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上面說,焦作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熱土,是正發展中的城市,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渴望有志之士加入到焦作建設中來。

看到這篇報道,劉松梅心潮澎湃:這樣一方熱土,渴望四面八方的人才來建設,自己的丈夫就是焦作的一員,自己何不加入進來,一起在焦作建功立業?

就這樣,劉松梅放棄了很快就唾手可得的公辦教師編制,辭掉工作,來到焦作,和丈夫並肩奮鬥。

無巧不成書。十幾年前,劉松梅在外地上班的兒子,看到焦作晚報刊登的招聘廣告,在焦作一家企業成功應聘,結束了和女友的異地戀,最終結為秦晉之好。如今,劉松梅的兒子已有兩個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焦作日報成為

事業上的一盞明燈

來焦作工作後,劉松梅工作之餘就天天讀焦作日報。

在劉松梅眼裡,焦作日報就是她的“精神導師”。她喜歡看報紙上報道的國家大政方針,還喜歡閱讀副刊上的文章,有講持家之道的,有講鄰里和諧的,有講追求事業的,滿滿的正能量。劉松梅覺得,焦作日報就是一盞明燈,為她指引前方的路。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又是焦作日報幫了她一把。

上世紀90年代初,劉松梅所在的企業倒閉了。前途在哪兒?正當劉松梅彷徨無助時,焦作日報的一篇報道給她指明瞭方向。

劉松梅告訴記者,報紙上登的訊息說,國家非常鼓勵個體經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看了這篇報道,劉松梅豁然開朗,她承包倒閉的企業,大膽做起個體經營。“不僅我有飯碗了,我那些下崗的姐妹們也有飯碗了。” 劉松梅說。

就這樣,劉松梅一直幹個體,幹到60歲光榮退休。

退休後成了

焦作日報老年記者

劉松梅平時有記日記的習慣,喜歡寫文章。

退休後,她自費訂閱了焦作晚報,尤其喜歡讀描寫退休生活的文章,看到別人發表文章,劉松梅心裡羨慕極了。“別人能寫、能發表,我也能做到。”劉松梅說。

她經常練筆,遇到好素材,不僅要寫出來,還不厭其煩地修改,併成為焦作日報老年記者。

成為老年記者後,劉松梅的筆頭更勤了,每天都堅持寫作,第一讀者就是丈夫。聽取丈夫的意見,對稿子進行修改後,她才把稿件寄到焦作日報編輯部。

不知不覺間,劉松梅已在焦作晚報發表上百篇稿件,有寫焦作變化的、有回憶舊時光的、有寫鄰里關係的。接地氣兒、生活味濃,是不少讀者對她文章的評價。

“焦作日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每天看報,已成為我和老伴的生活方式,每天總記得早早去報箱取報,然後讀報。如果一天不讀,那生活就少了些趣味。”劉松梅感慨道。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改玲 攝影報道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801

總編輯:王靜鋒統籌:王鵬

主編:王晨光編輯:李季衡

責編:趙曉曉校審:王盈燕

好羨慕!焦作這位老人的“紅娘”有點特別!

好羨慕!焦作這位老人的“紅娘”有點特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