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由 後廠青年 發表于 運動2022-06-02
簡介2016年,寇愛哲利用自己先前在廣播電臺工作時所學的採訪、錄音、剪輯的技能,加上媒體從業多年所積累的精彩故事,做成了中文播客圈第一檔敘事類音訊節目,也就是故事FM的前身——愛哲電臺

灰姑娘的拼音怎麼寫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講好故事,改變世界。

後廠青年(houchangqingnian)原創

作者|左湘瑤

編輯|魏婕

200多年

前,

格林兄弟走遍德國的城鎮、森林,蒐集民間的童話與古老的傳說,有了膾炙人口的《格林童話》。

200多年後,也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帶著對普通人的關懷和好奇,揹著一支錄音筆,跑遍天南海北,聽普通人講述關於孤獨、傷心、冒險、背叛、愛情以及荒誕的故事。

2020年被稱作國內播客爆發元年,相較受風口行業「做大估值-敲鐘上市」的光明大道不同,播客誕生之初就被打上了情懷、小眾的標籤。

和很多文化產品一樣,它不太有賺大錢的希望,卻又頑強地存活了一天又一天,在人們心中留下久久抹不去的烙印。

風口捕手第六期,我們和一家以播客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故事FM聊了聊,

看這個新的傳播媒介催生的小眾風口,如何給那些有著媒體理想的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01

“格林兄弟”,因興趣相遇

在故事FM,採集故事的角色叫“製作人”。他們大多都是90後,不少人有過媒體從業經歷。年輕人的熱情與理想加上媒體人的素養與情懷,讓他們願意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習用聲音記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在20個員工當中,創始人寇愛哲與播客的淵源最深。2007年,國內鮮有人知曉播客的時候,寇愛哲就喜歡上了英文播客。

2016年,寇愛哲利用自己先前在廣播電臺工作時所學的採訪、錄音、剪輯的技能,加上媒體從業多年所積累的精彩故事,做成了中文播客圈第一檔敘事類音訊節目,也就是故事FM的前身——愛哲電臺。

上線沒多久,愛哲電臺就收穫了不少聽友的認可。“聽完一個你可能會反感的人的故事,居然表示理解,心態更開放了。”這是第一期節目評論區中的一條高贊評論。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相較於寇愛哲受到國外播客的薰陶再開始做中文播客的路徑,製作人野伯在來故事FM之前,從未接觸過播客。不過在英國留學時,她養成了聽廣播的習慣。

野伯本科學的是人類學,對口工作少。她的微信頭像是電影《保姆日記》的劇照截圖:“人類學?寶貝,你怎麼能靠那個生活呢”,算是她對於所學專業找工作難的自嘲。

回國後,野伯偶然中聽了一期故事FM,

她發現自己對這個有點像廣播的紀實類口述節目頗感興趣,便投了簡歷。

但真正來到故事FM工作後,野伯才漸漸意識到:自己從事的是一個全新的行業。

而“紀實”恰好是另一名製作人林楓想來故事FM的理由之一。林楓本科學的傳播學,研究生讀的是人類學。

看到多數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做銷售,賣保險,或者被父母拉回家做銀行職員,考公務員,他想重新做回本科專業的工作——傳媒,並且希望從事非虛構行業,篩選一波後,他選擇了故事FM。

儘管做播客在同學間是很小眾的選擇,但他覺得這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很有趣,能時常接觸到不一樣的人與故事,後來林楓的學妹小聶也來到了故事FM。

同樣因為興趣而來的還有聲音設計彭寒,本科學國際新聞的他非常喜歡音樂,曾希望做個音樂人或者媒體人。出國在澳洲當了一年記者後,彭寒發現“

一個特別喜歡的事情,如果用100%的時間去做,就會變得不喜歡。

回國後,彭寒便想找一個既能做媒體也能與音樂結合的工作。這時他遇到了正在籌備故事FM的寇愛哲,根據寇愛哲對故事FM的描述,他本能地覺得”這個工作能把媒體和音樂融合,是理想的職業”,而這幾年的工作也讓他覺得確實如此。

02

聲音紀錄片是如何誕生的?

「聽著故事就把活幹了」,聽起來是令人羨慕的工作狀態,然而真正製作好一期節目並不容易。

雖然故事FM的製作人大多是新聞學、人類學、社會學畢業或者從事過媒體工作,然而從文字/影片表達到聲音表達,製作人們還是要接受至少三個月的培訓才能穩定地產出節目。

聲音敘事的特殊性需要製作人會講故事,能講好故事,在紛繁複雜的素材裡做出取捨,抽出故事結構與梗概,讓故事有趣又不偏離主題。

“聽眾沒有太多耐心,因為沒有畫面,完全依靠你講的內容,內容敘事邏輯但凡有斷裂、大家有聽不懂的地方或是覺得無聊,不會快進而是會直接關掉。”林楓回憶起自己剛來故事FM的時候,覺得一個事情就是一個故事。但其實從播客的角度去聽,這個事情是線性的,乏味的,在播客裡,

有起承轉合,高低起伏且完整的事才是故事。

林楓現在回頭看,自己以前試聽時被斃掉的一些作品只能被稱為散文,泛泛而談,記錄了很多細碎、零散的東西。但音訊需要有結構、主題和立意。“大家很期待聽一個故事就明白一個道理。”

在故事FM工作,有一個令每個人都緊張的環節——試聽會。節目初剪完成後,所有制作人會聚在一起聽,討論這個節目是否精彩,贊成票達到半數以上才能播出。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野伯初期被斃掉不少節目,即便如今她已經做了90多期節目了,在試聽會上還會緊張。剛開始做節目時,用她的話說——”經常會與講述者共情到深處時齊撒熱淚,無法控制情緒“,面對講述者時,因為不夠理性而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最終無法將故事講好。

為此寇愛哲還批評過她不夠專業,“但我當時就覺得很難以置信,這個人講得這麼好,大家怎麼會聽不下去呢?”

一般第一次試聽沒過,野伯還會改一改再次試聽,但有次試聽時,負責聲音設計的彭寒直接睡著了,後來那個節目就被野伯放棄了。迄今為止,野伯的資料夾裡已經存了二三十個被斃掉的節目,但野伯也漸漸明白了:

共情是要調動的,但也是需要剋制的,好節目一定是製作人跟講述人共同創造出來的,不能當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從找選題,到找採訪物件、採訪、梳理故事結構、初剪、寫解說文案都要製作人自己完成。一個成熟的製作人要3周左右才能出1期節目,期間可能還有其他的專案同時進行。

但即使這樣,為了保證音訊收音質量,製作人會邀請當事人到錄音棚裡錄製。和一般播客不同,故事FM因為是敘事型播客,又想做出聲音紀錄片的感覺,

有專業的聲音設計來嚴絲合縫地配合敘事,力求使每一期節目都是“敘述與音樂融合的藝術品“

”人妖“李二毛那期節目中,配樂還像電影般閃回了李二毛生前在舞廳跳舞時現場的掌聲、笑聲和哨聲;回老家時,鄰居們指指點點的嘈雜聲與嘲笑聲;決定重新變回男性做手術前夕,在洗浴中心的唱歌聲與觀眾的叫好聲……。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這期節目中,聲音設計彭寒將電影蒙太奇的剪輯方法用在了音訊處理上,使得穿插其中的音訊更具感染力,讓聽眾“聲臨其境”。用彭寒的話說,就是“透過剪輯改變敘事節奏與氛圍,從而讓每個人都變成講故事的高手”。

除了在剪輯和音效上都花心思,彭寒還會格外留意講述者的每一個沉默、每一次嘆氣,力求精準把握講述者每個細微的情緒變化。他認為

“只有配樂與內容渾然一體,人們根本意識不到音效的存在時,聲音設計的工作才算做到位了”

寇愛哲覺得,好的紀錄片是能夠玩弄時間的。面對一個選題,讓時間當編劇,等待時間的醞釀也是常有的事。“我們經常接到投稿,有的故事很好,但是還沒結束,我們就會耐心地等著,等一兩年之後,故事‘長熟了’,我們再去採訪”。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故事FM現在還有一個回訪欄目。2018年,汶川地震十週年的時候,寇愛哲採訪了北川中學一名因為地震而截肢的女孩。2020年女孩結婚,寇愛哲去參加了她的婚禮,採訪了女孩的中學同學,完成了一期回訪節目。“我計劃每隔一段時間,在講述者的某個人生節點,再去和他們聊聊,發現新的故事”。

03

”下次罵得嘴下留情一點,就夠了“

在言論容易極化的當下,一些人發表意見時更多是站隊的心態,而不願意真正嘗試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寇愛哲想要透過故事,呈現更多元的視角,幫助人們換位思考。

去年,一位父親讓一年級的兒子穿裙子去學校的事引發熱議,故事FM請這位父親在節目中闡述了他當時的考量和想法。節目播出後,支援與反對這位父親做法的聲音相持不下。

於是故事FM又做了一期節目,邀請了持有不同意見的家長、一個在類似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年輕人、一名幼兒園老師來談論他們的看法。其中一位家長在節目中非常嚴厲地批評了那個父親,但節目播出後,這位家長也收到了很多聽眾的指責。

“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我們不指望每個人都能有一樣的想法,

但是如果人們能夠因為我們的節目,站在一個從未嘗試過的視角理解一次他人,哪怕一次,也許下次他在罵的時候就可能嘴下留情一點

,我便覺得很滿足了“。

以前的媒體經驗讓寇愛哲早早意識到,讓人們改變想法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能夠促進兩個不同立場的人換位思考一次,所有的努力就不算白費。

林楓曾對一些聽眾的戾氣感到不解和痛苦。性少數者李二毛的節目播出時,多數聽眾都對李二毛動盪又無奈的一生表示惋惜和難過,但有少數聲音覺得題材低俗。

另一期節目中,一位準媽媽因為排畸時查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腦缺損,在節目中對尚未出生的孩子進行告別,節目播出後卻有很多人覺得這個母親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林楓覺得尊重生命,跟一個生命好好道別,不應該有多大的爭議,但評論中的聽眾因為那個媽媽在加拿大,便將討論升級到階級問題。這些聽眾覺得,如果是中產以下的階層,把孩子流掉就流掉了。只有中產階級才會為這個孩子而緬懷。

“不能被理解,應該是所有做內容的人的痛苦的來源"

,林楓說道。

不過,林楓覺得,自己最在乎的還是講述者。“因為我的努力,讓一個普通人把想講的都傾訴完整,收穫或放下了什麼,都會讓我有成就感。如果在此基礎上,能促進大家換位思考、理解不同的人生,我做的事情就是有意義的“。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讓野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單親女孩甜糕,為了還原父母婚姻破裂的原因而做的一期對談。在節目中,她的父母開誠佈公地聊了各自在婚姻中的失敗之處。

在甜糕印象裡,她媽媽為了一個男人和父親離婚,拋棄了她。但在這期訪談中,她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當時的家庭本身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媽媽突然提出離婚,其實是情緒日積月累後的爆發“。

因為這期節目,甜糕開始理解媽媽當初的選擇,也不再去想評判父母的對錯。

有一天深夜,野伯收到了甜糕發來的資訊,說一個同樣是單親家庭的朋友聽出了她的聲音,特意找到她說,“代入感非常強,非常治癒”。那一刻甜糕覺得,自己的講述拯救了自己和父母,或許也拯救了很多個和她相似的大孩子們。

野伯覺得,

故事中的主人公與節目外的聽眾情感共振,雙方相互治癒,就是支撐自己一直做這份工作的動力

04

播客的商業想象

最近兩年,聽播客,或是和朋友一起做播客逐漸成為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國內像故事FM這樣公司化運轉的播客機構還不到十家。

寇愛哲覺得,不管風口如何火熱,還是要有足夠多的節目和好內容,吸引更多人聽播客,市場的盤子才能繼續做大。

最初,故事FM的盈利主要來源於節目中插播廣告和商業定製單期節目。林楓記得,因為經費有限,出差去廣東採訪賈玉川時,寇愛哲讓他順帶多做幾個選題。於是在一週時間裡,他還去採訪了深圳大芬村油畫廠和龍華的一個矽膠娃娃體驗館,“

出一趟差,得帶回來三期節目

“。

2020年年末,故事FM開始正式公司化運營,增設了以前沒有的部門和業務,經費也充裕了不少。

寇愛哲還想把播客的商業想象延伸到更遠的地方。他提到了美國一家電影公司——Participant(參與者影視傳媒公司),製作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和《聚焦》,以及《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林肯》、《他叫我馬拉拉》等關注現實問題的影片,其創辦理念便是“

用好故事改變世界

”。透過講好故事,引起觀眾對於相關社會問題的關注,鼓勵社會用行動作出迴應。

寇愛哲希望中國也能有這樣的電影公司,

專門聚焦社會議題,講好故事,改變世界

。他關注到,中國電影市場在《我不是藥神》之後,也更加關注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2021年10月,故事FM提交的《蒼蠅·螞蟻·蜜蜂》獲得了海浪新力量電影計劃的「當下勵志青春·最具態度作品」獎,

邁出了影視化第一步,也成為了其版權IP業務發展的起點。

迄今為止,故事FM已經推出了600多期節目。影視化之後,故事FM開始陸續和有版權開發潛力的講述人簽訂版權代理協議,最大限度釋放音訊在「講故事」方面的可能性。

5月17日,故事FM推出了首檔付費節目《我在日本黑幫當老大》,一共11集,49塊9,已超過1萬人付費。

現代版格林兄弟:他們用聲音蒐集故事

有趣的是,Netflix(奈飛)先於故事FM簽下了這個故事的版權,打算將其拍成電視劇。這也是故事FM這家僅有20人的播客公司,第一次與國際流媒體巨頭在版權戰場上相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