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自律?父母不妨看看這本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書

由 肯定式教養 發表于 運動2022-05-16
簡介書的內容本書的核心有兩個:一是論證瞭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指責、·控制孩子,這其實不利於孩子自控力的養成

說話囉裡囉嗦的羅嗦怎麼寫

本章是育兒書籍盤點的第21章。

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不獎不罰——如何讓難關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自律?父母不妨看看這本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書

當初之所以買這本書,一是因為這本書的豆瓣評分比較高,高達8。8分,要知道大家熟知的《正面管教》也才8。6分;二是我也一直在關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大家如果進我主頁的話,也會發現我專門創作了一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專欄,因此我想了解別人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的。

這兩個原因驅使我買了這本書,但是我看了之後,感覺有些名不副實。讓我打分的話,分數也就8。1吧。

書的內容

本書的核心有兩個:

一是論證瞭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指責、·控制孩子,這其實不利於孩子自控力的養成。因為自控力是自我控制的結果,而現在的父母卻習慣控制孩子。孩子失去了自我控制的機會,他們又怎麼形成自控力呢?

但父母又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經常批評指責孩子,怪孩子沒有自控力,殊不知,是父母剝奪了孩子的自控力。

對於作者的這個論點,其實我很早就認識到了,因此我才提出了“肯定式教養”的理念,要求父母信任孩子,只有信任孩子,父母才能放手,才能給孩子自我控制的機會,也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因此這個觀點對我來說可能沒啥稀奇的,當然,很多新手父母看到可能會覺得有所收穫。

二是提出了學徒型養育模式

如何既能放手,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要知道,放手並不是完全不管,只不過是有方法的管,因此作者提出了“學徒型養育模式”,這可以算是本書的核心了。

作者雖然提出了這個概念,卻沒有就這個概念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把孩子當作學徒,你應該教會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而不是總是批評指責他。

好在對於如何做到“

學徒型養育”,作者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這也是整本書的核心:

第一步:真誠連線

關於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改善親子關係,保持父母跟孩子的無障礙連結狀態。

要知道,我們的教育物件是孩子,目的是讓孩子做出改變,因此父母必須首先跟孩子建立連線,因為如果沒有連線,你說得孩子聽不進去,那孩子又怎麼會去做呢?失去了連線,你說得再好聽、再有道理也沒用。

第二步:積極溝通

建立連線之後,第二步是需要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問題。其實積極溝通這一步跟第一步真誠連線無法完全分割,因為很多時候,溝通的過程就是連線的過程。

關於如何積極溝通,作者給出的建議是:

少命令、不包辦,共情式聆聽。

但說實話,關於具體如何溝通,作者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當然,也可能不是她沒說,只不過她講的故事案例太多了,我也總結不出來。如果大家想學習如何積極溝通的話,其實我建議大家可以看另一本書,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的一本《PET父母效能訓練書》。在我看過的書中,這本應該是講溝通講得最好的了。

第三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到了這一步,簡單地說就是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不可避免地犯錯,而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幫助,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

就比如說,孩子不會騎車子倒了了,你批評指責有用嗎?你是應該批評指責他,還是應該分析原因?

第四步:確立界限,規範孩子的行為

其實這一節的內容跟《正面管教》的內容有些類似,感覺作者可能參考了《正面管教》的內容。簡單地說,就是父母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做到和善而堅定。

比如說跟孩子約定好了玩手機的時間,那到時間了,孩子還是不想放手,那你也不需要批評指責孩子,你只需要和善而堅定的收回手機即可。

對於“和善而堅定”,我不能說沒用,但是這一招更適合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對於青春期之後的孩子基本不會管用。當然,按書中作者的意思,青春期之前形成了規矩概念,那青春期之後孩子就會養成遵守規矩的習慣。但我只能說:對孩子想象得太美好了,有的規矩可能會養成,有的規矩是無法養成的,比如說孩子玩手機。

書的缺點

1、邏輯不清晰

對於這本書的邏輯,我都不知道說啥,反正看著是羅裡吧嗦的。看了半天,你感覺看了很多,但一回想,好像又啥都沒看,這就是邏輯不清晰的結果。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是女性的原因,反正我看的女性作者的書,基本都很難有清晰的邏輯,包括《正面管教》。

2、案例太多了,有價值的內容比較少

這本書有300頁厚,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各種案例、實驗,表面上看提供了大量證據,但事實講述得太囉嗦了。本來案例、實驗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整得好像以案例、實驗為主了。

舉個例子,講到“學徒型”教養模式這一章時,作者一開始舉了個例子來匯入,她是這樣描述的:

尼亞芙·格蘭特按下電熱水壺的出水按鈕,她11歲的女兒勞拉正坐在旁邊,就著廚房黑色大理石的吧檯檯面吃麥片。這一對母女生活在佛蒙特州的沃特伯裡,這時候天色尚早,晨曦透過窗戶微微的投射進來

這是第一段,看完有啥感覺?

我看到的第一感覺就是:你在寫小說嗎?

你是一本分享乾貨的書,羅裡吧嗦的新增這麼多細節幹嘛?我關心你這些細節嗎?感覺就是在湊字元,混稿費。

這一段可以說就基本反映了本書的主要問題了,太羅嗦了,淨扯沒用的。當然,如果你喜歡看詳細的實驗、案例的話,那這可能反而成了這本書的優點,反正從我自身來看,內容太囉嗦了。

總結

總起來說,這本書並不是沒有價值,但是評分有些虛高,更適合新手父母看,更新父母的一些錯誤認知。但是在具體操作上有所欠缺,可操作性不是太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