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運動2022-05-15
簡介近日,滿懷探究五蓮割花的歷史淵源、文化元素和思想內涵的渴望,記者一行來到位於五蓮縣法桐小院的日照瑞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程採訪了65歲的五蓮割花代表性傳承人閻秀榮

紹字有幾畫

原創 日照日報文旅週刊 這就是日照 收錄於合集#“山東手造·優選日照”優秀產品展播 12 個 #圖說故事 10 個

【山東手造·優選日照】

山東手造,優選日照。

近日,我市評選出了“山東手造·優選日照”50個精品專案。這對於進一步打響“山東手造·優選日照”品牌,提高我市手造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助力“山東手造”發展都將產生積極意義。本報特開設《“山東手造·優選日照”優秀專案系列展播》專欄,敬請關注。

今天是系列之——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日照日報·文旅週刊》20220425

文字 |高任華

圖片 | 黃維寶

五蓮割花:

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特色小吃,奇人絕技,中華刺繡,傳統醫藥……都是極具民族特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蓮割花,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飽含五蓮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情感,融生活、藝術於一身,匯民俗、禮儀於一體,在浩瀚的非遺文化星空,閃爍著自己的光彩,展示著自己的魅力。

近日,滿懷探究五蓮割花的歷史淵源、文化元素和思想內涵的渴望,記者一行來到位於五蓮縣法桐小院的日照瑞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程採訪了65歲的五蓮割花代表性傳承人閻秀榮。

割花的前世今生

“割花”,起源於明末清初,是五蓮縣的傳統手工藝術品,廣泛流傳於五蓮縣及周邊地區。

“割花”,一個“割”字,稍顯粗獷,但也確實點出了要害之處。所有的割花作品,完成前期的精心納繡後,最後都要捱上幾十刀,小心地從中間割開,一分為二,一對成品才會完美呈現。

據閻秀榮介紹,割花最早是用來包鞋頭的。因為五蓮山路崎嶇,人們用結實耐磨的割花縫在鞋子前面保護鞋子。後來發展為用割花做鞋墊,既保暖又吸汗,走起路來腳會舒服很多。割花鞋墊給了最辛苦的雙腳最貼心的撫慰。

閻秀榮回憶起她年輕的時候,納鞋墊幾乎是每個姑娘必備的技藝。農閒時節,大姑娘、小媳婦湊在一起,坐在大樹下,聚在衚衕口,一邊打趣說笑,一邊穿針引線,歡聲笑語伴著綵線飛舞,能傳到村頭的小河邊。

那個年代,鞋墊還是男女之間最常見的定情信物。如果一個小夥兒跟心儀的姑娘“討要”一雙鞋墊,姑娘同意了,那就說明她對小夥兒也是心有所屬。

小小繡花針,繡上幾萬針,才能繡出一雙鞋墊,密密麻麻的針腳裡,隱藏著萬千的愛意情絲,如果不是最愛的人,是不會捨得拿出來的。

“土氣”裡的獨特韻味

眼前是四雙不同圖案的割花鞋墊:紫色的玉蘭開在藍底上,天空般安靜祥和;色澤飽滿的石榴擠在一起,生動得像要掉出畫面;翠綠的如意搭配著紫色,極具立體感;新割開的福字鞋墊,紅色的“福”字襯著黃底格外醒目,上面是白色的海鷗,下面是浪花飛揚的大海。每雙鞋墊,都蘊含著對朋友的祝福,對親人的關愛,對愛人的痴情,對未來的嚮往……

閻秀榮繡的鞋墊,圖案色彩對比強烈,線條自然流暢,畫面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如同春日裡的陽光,明亮又充滿欣喜。而且針腳細密,絨面平整,真的是限量版、獨一無二的存在。其作品《龍鳳呈祥》分別被省文化館、市博物館收藏,並長期陳列展示。

有個在清華大學做教授的親戚,在得到閻秀榮的割花鞋墊後,驚喜不已:“這是藝術品啊,哪捨得墊在腳下。”直接把鞋墊用相框鑲起來掛在了客廳裡。

除了鞋墊,閻秀榮還嘗試了其他形式的割花作品。有梅、蘭、竹、菊的掛件,繡著孔雀、鴛鴦、雞仔、仙鶴的小屏風,也是她親手描繪,親手割繡的。

“我畫的圖有點土氣啊,跟現在用電腦畫的沒法比。”閻秀榮笑著說。

確實,閻秀榮沒有學過繪畫,也不懂繪畫的專業技巧,就憑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去畫,筆法略顯簡樸笨拙,反倒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貌似粗枝大葉但簡潔明瞭、毫無贅餘;畫面誇張但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入眼入心地和諧。

簡到極致便是大美。也許,這也是五蓮傳統割花的魅力吧。

割花如做人,做人似割花

看著閻秀榮在那裡熟練地飛針走線,記者忍不住也想嘗試一下。接過鞋墊,捏起針,卻怎麼也扎不進去,才知道還沒割開的鞋墊是如此厚如此硬。

閻秀榮把一個頂針戴在了記者中指上,耐心教授如何用頂針把針頂進去,可好不容易把針頂進去了,從另一面又怎麼也拔不出來了,手指被針磨得生疼。

只見閻秀榮接過去,捏住針頭輕輕一提,針就出來了,雲淡風輕。

“做了幾十年啦,知道如何用巧勁”。閻秀榮把右手伸給我看,因為長時間捏針和戴頂針,食指和中指的關節已經明顯變形,長繭。

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是信手拈來的,需要付出和堅持。據閻秀榮講,一雙鞋墊至少需要繡五六萬針。這樣的鞋墊割開後,絨濃密結實,又舒服又耐磨,一雙鞋墊墊個好幾年,怎麼洗都不會變形走樣。

記者有幸親手跟閻秀榮割開了一雙新鞋墊。當揭掉一層層紗網和襯布,猶如破繭的蝴蝶,一雙嶄新亮麗的鞋墊呈現在面前,記者不禁被割花藝術的魅力所折服,但手指上磨出的紅印,又讓記者對這位堅守民間技藝的老人肅然起敬。割花需要一針一線,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2018年,閻秀榮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五蓮割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並於2019年接受了央視《影像方誌》《味道》欄目的採訪報道。

創新與傳承永遠在路上

隨著時光的流逝,割花鞋墊早已不再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閻秀榮積極響應縣文旅部門保護和傳承割花技藝的舉措,在兒子劉凱的支援下,成立了以研究、傳播割花文化,研發割花現代工藝品為主業的文化公司,決心讓五蓮割花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繼承、發揚下去”。

劉凱帶領自己的團隊,採用現代設計、製作技術,將傳統割花和時尚元素巧妙融合,運用到服飾、揹包及現代工藝品上,既保持了割花的傳統特色,又滿足了現代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需要,更具欣賞和實用價值。

據劉凱介紹,他們製作的割花工藝的虎頭鞋、虎頭帽、老虎枕,形態逼真,威武又可愛,毛絨絨的虎頭神形兼備更具手感,投放市場後銷售火爆,經常賣斷貨。

虎是我國的一種圖騰,在民間把虎看成是兒童的保護神。人們讓孩子穿上虎頭鞋,戴上虎頭帽,希望孩子像小老虎一樣虎虎生威、健壯活潑。

經常有人專程到店裡選購虎頭鞋帽,在過大年、滿月、週歲的時候送給家裡的寶寶。還有一些海外華人,從網上訂購虎頭鞋帽,作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品,送給自己的教授或同學,大受歡迎。

2019年,日照市積極打造“非遺工坊”,公司獲批在東夷小鎮建立割花“非遺工坊”,集展覽、體驗、銷售於一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五蓮割花開始了新的生命歷程,邁入了更廣闊的新天地。

無論時代怎麼發展,歷史之花不會凋落,文化遺產不會消逝,創新與傳承永遠在路上。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2022年4月25日《日照日報·文旅週刊》)

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 歡迎關注影片號 ——

喜歡就點個在看再走吧

原標題:《五蓮割花:針線為媒,巧手納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