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連載】長篇報告文學《躬身》(十二)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運動2022-05-11
簡介隨同人員告訴楊雄, 阿木去乎這邊的人就是這個習慣,自古以來沒有變過

住人這兩個字是個詞嗎

第五章

淨土之淨(下)

剛開始,夏河縣的縣委書記楊雄也不太相信一個“環境革命” 就能解決甘南的社會問題。在他看來, 在甘南, 最重要的問題一個是穩定, 一個是脫貧。從表面看, 這兩件事和環境好壞毫無關係, 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但俞成輝說了一句話——“堅持下來, 五年後你們再看甘南會是個什麼樣子”。 這個楊雄不敢置疑, 因為, 時間不到, 他看不到五年後的事情。那時, 他和甘南的許多幹部一樣, 沒有想到人心這個關鍵點, 不知道俞成輝搞的是一個迂迴戰略, 先用一個簡單的環境衛生改變人心, 再用改變了的人心對待、解決甘南的其他問題。一年之後, 他才恍然大悟, 這叫“四兩撥千斤”。

基層工作最講究的就是執行力, 既然州里已經做出部署,那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更何況擺在眼前的髒亂差問題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程度, 就算是臨時性的工作,也應該下力氣抓一陣子。2015 年, 楊雄剛從合作調到夏河, 那時的合作市還沒有擺脫髒亂差的狀態,呈現於眼前的夏河連合作甚至連臨潭都不如。馬上要過年了,街上的垃圾成片、成堆。飯後得閒,到街上走一走,楊雄發現某些人來人往的商業場所也髒得下不去腳,人得繞著垃圾走。這樣的環境, 如何面對大量湧入的各地遊客?一個以“佛教聖地”著稱的城鎮, 這樣的面貌無疑是對“聖地”兩個字的褻瀆,有什麼臉面自稱淨土?

春節前最後一個縣委常委會快要結束時, 常委們不約而同地問楊雄今年春節放不放假。之前的那幾年維穩形勢比較緊張,幾乎每個節假日縣裡的領導班子都不敢放假, 要加強值班,死看死守,怕出穩定、安全等這樣那樣的問題。2014 年之後, 情況趨於平穩, 都大家覺得可以喘口氣,歇一歇了, 便盼著能過一個不用加班的春節。楊雄是一個典型的藏族漢子,喜歡直來直去,不繞圈子,他明確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們說該放不該放? 放假是為了啥,為了享受生活, 為了心情舒暢。現在縣城這麼個衛生狀況, 我們這些領導幹部放假回家了, 外面人進來看到這個狀況,我們能心安嗎?春節能過得快樂、舒心嗎?州里早已開過動員大會, 要求得很明確,那就是 4。5 萬平方公里無垃圾, 河流、山川、 景點、公路, 城鎮、村子一抬眼看不到一個垃圾。雖然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但你們再看看我們是個什麼樣子,連一點兒 改變也沒有呢!”

從那天起, 夏河縣就進入了一個全面啟動的狀態,幹部們帶頭,從自身做起, 從身邊做起, 動手清理周邊的環境。楊雄有個 生動的比喻:“先把自己的臉洗乾淨, 然後再洗脖子、洗澡; 先把看見的地方整治乾淨,再把衣服脫了慢慢洗。先易後難一點點 來……”先從基本的衛生入手, 清理垃圾和廢物, 然後深入到大概念的環境,治理山川、河流、草原和公共基礎設施等, 不但要乾淨, 而且還要整潔、整齊,不留任何隱患,亂堆亂放、亂挖亂採、私拉亂扯, 最後都要治理。

為了對全縣的環境衛生實現有效監督, 縣裡給全縣科局級幹部全部頒發了衛生監督證, 隨時、隨地對不遵守規定的亂扔垃圾現象進行監督和制止。不但在居住區設定保潔員, 在國道、省道上也選聘、投放了保潔力量, 每 3 公里配一個保潔員, 每個保潔員配一臺專用的動力垃圾車,負責公路兩側 50米內的保潔任務。 為了節約資金和穩固、實用、防盜,楊雄還親自設計了圍欄和垃圾箱, 沿公路每公里都設定一個垃圾箱。楊雄設計的垃圾箱果然理念獨特, 鐵皮厚、體積大, 單個重量達到 400 公斤, 兩個成年人一起搬也搬不動, 一兩個人基本弄不到三輪車或小型工具車上拉走。有幾次其他地方的人過來試圖把這些很適合用作狗窩的箱子偷走,都沒有成功。

一次, 楊雄去基層檢查生態文明小康村的建設情況, 從吉倉鄉到阿木去乎鎮, 沒有跟鄉上打招呼, 從小路走過去。先到村幹部家中, 發現家裡衛生狀況極差, 暖廊裡面烤箱、洗衣盆之類的雜物堆了一地, 走路需要繞著走。看完村幹部家再看村民家, 情況也是一樣。他抱著一線希望問有沒有誰家有在城裡工作的人。 村民說鎮裡的信用社主任家在村裡。想著鎮工作人員的家裡應該會好一點, 但是到了以後發現, 比剛才看過的那兩家還髒,還亂。阿木去乎那邊每家的上房裡都有個小房間, 那是他們的臥室。都已經是下午了, 進去一看, 被子都沒疊, 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人從被窩裡直接被抓走了,來不及疊一樣。隨同人員告訴楊雄, 阿木去乎這邊的人就是這個習慣,自古以來沒有變過。

這時, 楊雄才如夢方醒, 原來,小小的環境衛生還真不簡單,它竟然牽涉這個地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理念。環境衛生的總鑰匙,不在街道,不在馬路,也不在男人那裡,原來在隱藏得更 深的家庭裡,在每個家庭的主婦手裡。楊雄回來就給婦聯下了任務, 就把阿木去乎當試點、當典型, 把最差的改造成最好的, 中間的也就跟了上來。婦聯在縣城組織了 20 名女職員和志願者, 去村子裡住下來, 從早上起床怎麼疊被子、怎麼打掃衛生、怎麼做飯、怎麼管孩子、怎麼洗衣服、怎麼洗頭入手, 找特別差的家庭手把手教,然後把全村婦女組織起來搞集中培訓。 有了初步經驗後,在全縣鋪開搞了一個“1+ 10+ 10+ 10”活動:1 個婦聯主席帶 10 個支委,每個支委帶 10 個志願者,每個志願者帶 10 個 家庭。每月每村搞一次衛生評選,前十名的家庭,發放電飯煲、 熱水器、洗髮水等獎品。一開始村裡的婦女們很拒絕, 甚至很憤怒,覺得受到了打擾, 自己家裡的髒亂被人看見之後也感覺受到了侮辱。

持續半年以後, 人們的觀念紛紛轉變, 不再怕家裡進人或被人看見了, 家裡乾淨了之後, 爭著讓工作人員去家裡看一看, 聊一聊。過去,對工作人員充滿敵意, 現在都成了朋友,大家加了 微信,經常互通訊息,生活上的事情和思想上的事情,都能開誠佈公彼此說心裡話,幹群關係的密切度和信任度大幅提升。

夏河縣因為寺廟集中,每年的法會特別多。正月祈禱法會,藏語稱為“毛蘭姆”。自正月初三日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歷時 15 天。其間拉卜楞寺的全體僧人, 每天要在大經堂誦經 6 次, 其中第四次為祈禱,祈禱佛法常在,有情安樂,天下太平等。正月初八日舉行“放生”,給準備好的馬、牛、羊灑上淨水, 在耳朵上繫上綵帶等後放走, 凡是被放生的馬、牛、羊, 不允許任何人獵取。正月十三日舉行“亮佛”,將數十丈長的繡制佛像,展掛在王府對面山麓曬佛臺,僧眾高誦沐浴經, 群眾肅然, 場面盛大。十四日舉行跳法舞會。十五日晚間舉行酥油花供燈會, 各個學院、昂欠縣的僧人制作的酥油花, 陳列於大經堂周圍, 並供上酥油燈,使酥油花更顯得鮮豔奪目。展出後進行評比,排列名次。 十六日“轉彌勒”,僧眾抬著彌勒佛, 在樂隊伴奏下,繞寺一週, 正月十六日正式結束,費用由拉卜楞寺所屬23個部落輪流負擔。 此外, 還有二月法會、四月“娘乃節”、七月法會、九月“禳災法會”、十月宗喀巴逝世紀念日等等。

正月裡的法會, 異常隆重, 動輒就是幾十萬人參與。由於近 年來幹部和群眾之間、政府和寺院之間齊心協力搞“環境革命”, 互相幫助、互相成全, 接觸、溝通、交流、配合的機會漸多,關係變得融洽、緊密,不穩定的情況也不再出現, 很多社會活動的氛圍和方式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以往各方面都十分緊張的大規模 法會如今也變得輕鬆、愉快。

這一年, 夏河縣已經看不到武警在法會上出現了, 電視畫面裡全是群眾。從十五晚上 7 點,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都有群眾在朝拜,不斷地朝拜,12 個小時沒用一名武警。拉卜楞鎮組織的 700 名群眾,寺院組織的 400 名僧人,總共 1100 人攜手包乾了所有法會上的事務。一開始他們還把武警的隔離護欄用作通道,到 2018 年後, 乾脆就用軟通道, 直接拉警戒線就行,不用其他的東西了。這樣一來,省錢,省力, 又省心,皆大歡喜, 幹部滿意、 群眾滿意、寺院也滿意。愉悅的心情、和諧的氣氛激發了人們內心的和善,也提升了人們的境界,偌大一場法會結束後,現場乾乾淨淨,連一片垃圾都不留存。

這就是攜手的力量,也是攜手的秘密,只有攜手才能談得上融洽和團結,什麼事情都不能一起商量、共同做, 怎麼可能攜手,怎麼可能融洽。以往的經驗告訴人們, 對某些少數和特殊性的過分強調正是鴻溝生成的原因。過分的照顧必然成為事實上的歧視,過分的敬畏必然成為事實上的孤立,過分的互不介入必然成為事實上的敬而遠之和彼此孤立。“環境革命”最終解決的其實就是這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僧人也是普通群眾,也有普通公民應該享受的權利和義務, 你把他們當自己人, 他們就是自己人; 你把他們當外人,他們就變成了外人。

夏河縣最成功的做法就是拉卜楞鎮的群眾一週參加兩次義務勞動, 拉卜楞寺的僧人也是一週兩次, 付出同等的勞動, 獲得同等的尊重。寺院把環境衛生搞好後,電視臺一報道, 僧人們很高興, 覺得既潔淨了自己, 又做了好事、善事積了功德, 又給普通訊眾起了帶頭作用。一片“佛門淨土”,衛生乾淨了,人的內心也更加乾淨了。甘南在“環境革命”中始終強調寺管會、寺廟、 普通社會單位三個同等對待, 不但沒有增加政府和宗教界的矛盾, 反而成為融洽關係的媒介,因為打造一個乾淨、純美的甘南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伊卓年輕的時候, 是阿木去乎一帶出名的刺兒頭, 是最不聽話的一個。在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沒有順服這個詞, 誰他都不在意, 不但敢罵,還敢打。別看他個子不高, 但打起仗來十分敏捷、兇狠。那時, 他和村裡的青年一樣, 只崇尚那些能打仗的人, 誰最兇狠, 誰就是他們心中的大英雄。當時有一個青年叫扎西, 特別能打仗,每仗必有他,有他必傷人, 而他自己則輕易不會受傷, 偶爾受傷也滿不在乎,不影響他打仗的激情。頭上的血淌了一臉,連擦都不擦一下, 接著打,一直把對方打得躺在地上起不來為止,後來因為打仗出了人命, 逃到外地。那個人,才是他們最崇拜的 “大英雄”。

幾個村子的草山之爭,每年都以這些生死不懼的小青年打頭 陣。那時伊卓 20 出頭, 血氣方剛, 最喜歡的就是打架, 單挑和打群架都可以, 來者不懼。至今, 伊卓對將近二十年前和其他村的那場激戰還記憶猶新。那年春天,伊卓 25 歲。伊卓的村子一共就 47 戶人家, 規模比較小,人口少,和周邊的哪個村子打仗都不佔人數上的優勢。但村子裡有幾個年輕人特別能打仗, 也特別會打仗, 保證了整體戰鬥力並不差。在歷次的械鬥中,都沒有 吃過大虧。這次挑釁的是由五個自然村組成的大村,但伊卓他們並不在乎,人多又能咋樣?耗子一窩喂老貓!

那天, 伊卓所在的村把 18 歲以上的男人都召集在一起,一共集結了 100 多人, 而那邊一共來了 300 多人, 力量相差太懸殊 了。按理說, 這種仗是不能打的, 打起來也不公平, 但領頭人也是一個好戰分子,並沒有知難而退的意思。既然領頭的不怕, 誰也不是孬種。既來之則安之, 狹路相逢勇者勝。動手吧! 還是伊卓這邊先開始動手,先發制人嘛!那時, 兩個村子裡的人都有土槍。那次開戰沒有多久, 伊卓這邊就有人中彈倒下了。當時, 人們也無暇顧及他的死活, 戰鬥繼續進行, 兩邊打得差不多時,才發現中彈的那個人已經死了,子彈從他的額頭射入。

這一戰, 因為伊卓他們村死了人, 談判時對方本著“人道主義”原則做出了讓步,將自己的牲畜趕回了原來的草場。

2005 年之後, 甘南開始緝槍治暴,兩村之間打仗不再用槍,近距離的用拳腳、棍棒,遠距離的投擲石頭。牧民們投擲石頭,有一種專門的工具叫“拋尕”, 說白了就是“袍哥”, 四川的“袍哥”就是從這個詞引申來的。用“拋尕”兜著石頭投擲石頭, 要比徒手投擲遠幾倍。至 2018年甘南州開展了“一十百千萬工程”, 阿木去乎被打造成了旅遊景區,就在當年兩個村群毆的那個地點, 一片潔白的帳篷式高檔旅遊賓館拔地而起。

甘南一家很有實力的旅遊公司——九色甘南香巴拉旅遊公司,投資 1000 萬元打造了一片特色草原賓館, 不但兩個村子的 牧民直接入股分紅, 而且遇有大型活動, 村子裡的牧民還直接向旅遊公司提供各種特色食品, 藏包、奶茶、酥油、煮肉、糌粑等,收入大幅增加。2019 年旅遊公司承辦了一個全國性大會, 四五百輛汽車蜂擁而至。其間,僅一個村每天就吃掉烤全羊 42 只, 全村每天總收入平均達到 28 萬元。牧民的生活來源多元化之後,不再依賴草場,很多牧民賣掉了牛羊做起了其他生意, 加之全國性的掃黑除惡,村子之間不再為草場相爭,也不再聚眾打架。牧民們用來驅趕牛羊和打狼的“拋尕”還在, 但袍哥已經徹底從這裡消失了。

伊卓年齡漸大的時候, 終於趕上了太平日子,盤點一下自己 的產業,深感後顧無憂。終於不用每天提心吊膽、打打殺殺,也不用為四處透風的日子去遮遮擋擋了。

“還是這樣的日子好啊!”當他發出這樣的感慨,誰都能看出他從內向外洋溢位的心滿意足。

政府支援牧民們建設旅遊示範村時, 伊卓第一批報名, 接受政府資助,辦起了牧家樂。他的牧家樂一共有四個房間並可為客人提供藏餐,一年下來,淨收入能在 30 萬元左右。在阿木去乎, 伊卓的牧家樂辦得還不算太好, 最好的牧家樂一年能賺到 80 萬元。此外, 他還租用村裡的草場養了 70 頭犛牛。現在租草場要向村裡繳納租金,這部分錢要分給那些無牧戶作為經濟收入。2020 年,伊卓賣掉 6 頭犛牛,每頭 7000 元, 收入 4。2 萬元,又向旅遊公司提供酥油賺了 4 萬多元。跑馬場那邊,每天為遊客出 租馬匹。按照村裡的規定,每個牧戶只能有一匹馬參與出租,這項收入有 1 萬多元;氈房賓館那邊還能拿回 1 萬元左右的分紅;兒子為旅遊公司表演彈唱,還有一塊收入……總之,過去需要掰著手指頭算還有幾筆債需要還,現在需要掰著手指頭算一共有幾個進項。

如今,再說起打仗鬥毆的往事,伊卓都當笑話講,過去的一 切真的是過去了, 過去那些他心目中的英雄,現在看來都是些愚頑之人,不足為道。現在, 伊卓逢人就講自己的兄弟, 阿木去乎走上正軌才剛剛幾年啊,他兄弟就已經是西南民族大學的“因明 學”博士了。雖然藏民大多是佛教徒, 但村子裡的人基本都不知 道“因明學”是個啥東西, 伊卓就耐心地給他們講解, 若還不懂, 他就再講, 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講,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阿木去乎的時代變了, 伊卓的時代已經遠去, 現在是弟弟們的時代。在他心裡, 弟弟才是這個時代的驕傲和英雄。也許是物極必反吧, 阿木去乎人被過去的貧窮和混亂壓抑得太久了, 突然之間的覺醒, 爆發出了另外一個奇蹟: 一個小小的鄉鎮, 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竟然出了 7 個博士、 40 個碩士, 其他的大中專學生尚不在統計之列。這才是阿木去乎人真正的自豪和榮光啊!(待續)

【連載】長篇報告文學《躬身》(十二)

任林舉

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電力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玉米大地》《糧道》《時間的形態》《此心此念》《虎嘯》等。作品被翻譯成英、俄、韓、蒙等多種文字。曾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六屆冰心散文獎、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第二屆豐子愷散文獎、首屆三毛散文獎、2014年最佳華文散文獎、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獎等。

內容來源 | 甘南日報

原標題:《【連載】長篇報告文學《躬身》(十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