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山東手造丨樂陵田氏斫琴 父子兩代匠心打造“千年絕響”

由 大眾網 發表于 運動2022-04-18
簡介田家兩代斫琴,田金髮的父親田寶平是原北京東昇民族樂器廠斫琴師大師傅,他把儒家思想,魯班工藝理念融入到斫琴之中,又把琴道思想融合其中,感悟古琴藝術的真諦

琴字念什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曉琳 通訊員 張梓琪 崔昕 樂陵報道

空靈的音色,舒緩的節奏,在一弦一柱之間散發著古琴身上古老悠久的文化氣息。

一塊百年老木,經過嚴格的選材、槽腹、制膠、合琴等近百道工序,最終在德州樂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田金髮的手中加工成一張上乘的古琴。田金髮秉承家傳,將制琴作為畢生事業,深諳琴之九德,漸蜚聲業內。

古琴造型優美、但斫制的過程卻非常艱辛,需要每天對著木頭刀劈斧鑿,與刨花和鋸末打交道。一張古琴,離不開斫琴師無數次的打磨。斫琴師田金髮介紹道:“斫琴工藝極其繁複,從選材到最後上弦製作完成,全部純手工製作,往往需要花費兩年之久”。

山東手造丨樂陵田氏斫琴 父子兩代匠心打造“千年絕響”

田家兩代斫琴,田金髮的父親田寶平是原北京東昇民族樂器廠斫琴師大師傅,他把儒家思想,魯班工藝理念融入到斫琴之中,又把琴道思想融合其中,感悟古琴藝術的真諦。田金髮將“工匠”精神運用到古琴製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形成了獨特的“田氏斫琴法”。在他看來,古琴本就是一種崇尚自然的設計,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365天,琴頭寬六寸,象徵六合,琴尾四寸,象徵四時,無論從樣式、形狀還是結構、內裡,都是意義非凡。

山東手造丨樂陵田氏斫琴 父子兩代匠心打造“千年絕響”

斫琴兩個字,聽起來簡單,但在上千年的古琴製作歷史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形成了繁複而又精良的製作過程。從第一步的選材開始,就要嚴格檢查樹木的紋路、密度、底面厚薄、施材配料等特點,從眾多形狀粗糙的樹木中,選出一塊會“唱歌”的木材。

田金髮在學生時代時,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跟隨父親學習斫琴技藝,十四歲的時候他所斫的琴已經在市面上銷售,大學畢業後,隨魯班凳非遺傳人李文濤討教木工技藝,小有所成。後來專心在自家作坊裡斫琴,所斫之琴形制古樸,漆色溫潤,音色厚重,穩重大氣。

而古琴,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最早的記載見於《詩經》《尚書》等文獻,《尚書》記載:“舜彈五絃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為五絃,到了周代文王與武王各加一弦,稱作文武弦,最終演化成七絃。因此,古琴又被稱作文武七絃琴。“古琴的樣式在我們書上常見的就是五十四種,我們之前做過一些創新、創作,現在整理出來的古琴的樣式有兩百多種,每個樣式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像伏羲氏的傳說,也可以從側面體現了古琴的歷史悠久。”田金髮介紹,對於從事古琴製作的人來說,除了製作技藝,還要學習古琴深厚的歷史。

山東手造丨樂陵田氏斫琴 父子兩代匠心打造“千年絕響”

2017年,田金髮與其弟田金友合作在樂陵市西段鄉成立了樂陵市玉潤金聲樂器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至今,田金髮兄弟兩人先後在德州興文社群古琴傳習場所、樂陵文廟古琴傳習班以及樂陵西段古琴文化中心等多家文化類場館開展古琴公益講座,免費培訓了無數名學生。“很多人沒有機會接觸或者學習古琴,甚至沒聽過古琴的聲音,我們只是想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普及給廣大的喜歡古琴的愛好者,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田金友說道。

傳承顯古韻,創新表琴心。如今,“田氏斫琴法”所斫的古琴行制古樸,漆色溫潤,音色厚重,穩重大氣,在業界很有名氣,讓田氏兄弟更加對古琴視若生命,對藝術視為族譜,追古制而復雅正,專心古琴,以身許藝。古音依然悠揚,田氏古琴的故事還在精彩上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