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由 亦然花開 發表于 運動2021-05-31
簡介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過感到自我愧疚的事,那他面對天地時,自然是神色泰然、鎮定自若,這樣的心就會是快樂、滿足、寬厚、平和的,這就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也是尋樂的首選,更是保守身心的第一件要事

自我修養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曾國藩深知其中的道理。

為此,他提出了“慎獨、求敬、求仁、習勞”的要求,並希望兩個兒子也要以此各自努力,互相勉勵。

他要求兒子們每天晚上用這四條作為功課進行答問,每個月底用這四條來相互檢驗。同時要把這些要求寄給各位侄子共同遵守,以期望他們都能夠有所成就。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01 慎獨則心安

慎獨的心裡自然就會安心平靜。

雖然自己心中能夠洞悉善惡,卻不能儘自己力量去行善除惡,這樣的做法就是自欺。是否自欺,別人無從知曉,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所以,《大學》的《誠意》一章,兩次說到慎獨的重要。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喜好善美如同喜好漂亮的女色,厭惡醜惡就像厭惡難聞的惡臭,盡力去除慾望,以存天理,那麼《大學》中所說的自覺滿足而心安理得,《中庸》中所說的戒除恐懼的境界,就都能夠實現了。

這就是曾子所說的自我反省而收斂,孟子所說的上無愧於老天,下無愧於內心。

所謂養心,沒有比清心寡慾更高的境界了。

如果能夠做到慎獨,那麼自我反省時便不會有自滿自足之感,可以面對天地、質問鬼神,絕不會有行為無可悔恨而心卻畏縮的情況出現。

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過感到自我愧疚的事,那他面對天地時,自然是神色泰然、鎮定自若,這樣的心就會是快樂、滿足、寬厚、平和的,這就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也是尋樂的首選,更是保守身心的第一件要事。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02 求敬則身強

求敬,身體自然愈加強健。

“敬”這個字,孔門聖人靠它來教育後人,春秋的大夫也經常提及此字,到了程頤、朱熹,他們的學說中,縱有千言萬語也都不脫離這個宗旨。

保持內心的專一純淨,外貌的整齊嚴肅,這是達到敬所要做的必要的工夫。

每次出門都像要去會見貴賓,即便是役使百姓也像舉行大祭祀一樣莊重,這是敬的氣象。

自我修養以使百姓平安,忠實恭順而使天下太平,這是敬的效驗。

程頤說,若上下致力於恭敬,那麼天地就自然執行有序,萬物就會發育成長,氣數和諧有致,四靈一齊到來,聰明睿智自會衍生,並以此來侍奉天帝,意思就是說敬就沒有不完美的。

“敬”字最貼近我們的功用,尤其在於能使人肌膚筋骨得到鍛鍊。

莊重端敬則日益強健,安逸放縱則日漸怠惰,都是自然的徵兆的驗證。

即使年老體弱之人,一旦參加了壇廟祭祀之事,或恰逢戰陣危急之際,也會在不自覺間就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這些足以說明“敬”能強身健體。

若不論多少人,不論大小事,我們都以恭敬之心相待,無懈怠之心,那麼做到身體始終強健無恙,還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03 求仁則人悅

求仁,自然可使人喜悅。

每個人出生在世上,都得到了天地之理,形成了各自的心性,得到了天地之氣,形成了各自的形體。從根本上說,我們都出自同一個源頭。

如果只知道追求一己的私利,而不知道對百姓寬仁,愛護萬物,這等於違逆了同出本源的道理。

如果當了高官領了厚祿,高居人上,就有了拯救人民於水火、飢餓之中的責任。

讀書學習,效仿古人,自然對大義有了粗淺的認識,就有讓後知後覺的人覺悟起來的責任。

如果只是自己知曉,而不知道去教化別人,就大大辜負了天地厚待我們的初衷。

孔子教育學生,求仁被列為最重要的位置,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欲立立人”、“欲達達人”。

立者,自立自強,自立就不會畏懼,就像富人財物有餘,不需要向外人借貸尋求。

達者,四通八達,沒有違逆,像貴人登高一呼,群山迴應。

有誰會不願意自立自達?如果能推而廣之到使人立、使人達,那就可以與萬物媲美共輝了。古代論求仁的文章,要數張載的《西銘》最為精闢。他把泛愛一切人與物,寵愛救濟萬物看做是天性分內的事。

只有這樣做,才能稱為人;不這樣做,就是違背道德,稱之為賊。

果真如此,那麼即使盡立天下人,盡達天下人,卻沒有一句自顯行善、勞苦的話,還會有人不尊敬,還會有人不心甘情願歸附嗎?

曾國藩: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最難的莫過於養心

04 習勞則神欽

習慣於勞苦,鬼神都會敬重。

世人的性情,都是好逸惡勞的。無論貴賤智愚老少,大多貪圖安逸,逃避勞苦,古今都是如此。

如果一個人每天的穿衣飲食與他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稱,那麼別人就會敬重他,連鬼神也會加以讚許,認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

農夫、織婦終年勤勤懇懇,收穫幾石粟糧,織成幾尺家布,但富貴之家從不親歷親為,終年只知安逸享樂,而食必佳餚美味,穿必綾羅綢緞,高枕而臥,一呼百應,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也不會稱許,這樣的情況又如何能長久呢?

古代的聖君賢相時刻以勤勞自勉,如商湯,天還沒亮就開始操勞,整日不閒;如文王,太陽偏西,還不見有一刻閒暇;如周公,更是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天逸》一篇,推之於勤勞就可增壽,安逸則早亡,此規律屢試不爽。

若要為自身的一生打算,就一定要練習技藝,磨鍊筋骨,在困境中奮勉前行,操心竭慮,之後才能增智慧、長才識。

若為天下人打算,一定要做到忘我,即使自己飢渴、自己身落水中,也要先想著拯救別人,若有一人未獲得救護,也要當做自己的罪惡。

大禹治水四年,過家門而不入;墨子為了推行兼愛,身心俱是損傷,以使天下得利,都是嚴於律己,奉獻自身,只想著勤勞地助救百姓的,所以荀子會對大禹、墨翟的行為讚不絕口,原因就是他們的勤勉。

自從軍隊興建以來,凡有人身懷一才一技,又能耐艱苦,沒有不被別人重用,也沒有不受到時人稱頌的。

而那些既無才能技藝,又不慣勞作的,都被時人所唾棄,最終的下場大多是受飢凍而死。

所以勤勞使人長壽,安逸使人早亡,勤勞有才華而被人舉用,安逸無能而被人唾棄,勤勞則能夠廣濟百姓,神靈敬仰,安逸則於人無益,鬼神也不會庇佑。

因此,君子如果要擔起人神所賦予的重任,勤奮勞作應該是第一要事。

古代君子修身治家,一定要先使自己身體強壯,而後才有振興的能力,一定要使別人高興,鬼神敬重,然後才會出現吉祥之兆。

“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是曾國藩一生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堅持了一輩子的人生信條。曾國藩寫下這四條,主要用來警惕自己逐漸年老的心,儘量彌補以往的過失。同時也希望子侄們以此為誡,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成為有用的人。

不管是在為人處世,或是幹事創業,或是從政為官,或是求學上進,都離不開人生修養。而人生修養當以“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八字為標準。

只有做到這些,才會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更加輝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