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由 江都史話 發表于 運動2022-02-06
簡介從上述袁氏重修族譜的序與說可知:袁氏於明代從浙江鄞縣遷來維揚邗東白沙之南,築塢於白沙之墟

曾名是什麼意思

大橋鎮曾名“白沙”。但是,由於府志,縣誌均未有載,故對此說存有爭議。現在,筆者將近年來蒐集到的相關資料羅列出來,以證此說。

一,維揚東鄉袁家巷袁氏從居“白沙之南”到“白沙袁氏”。

在大橋鎮東大街之南,與童興村隔河相望,有一個叫“袁家巷”(又名袁家灣)的村莊。袁家巷原屬中閘鄉慈雲村,現屬大橋鎮童興村。

在袁家巷,居住著一群袁氏族人。據《袁氏族譜》載:他們的先祖是於明代從浙江鄞縣遷來的。康熙二十二年《袁氏重修族譜說》雲:“因失其籍”,袁氏以“宋季爕公奉為始祖”,歷四世,“始遷維揚,入籍江都,築塢於邗東白沙之墟,名其地曰袁家灣”。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又據《袁氏重修族譜序》雲:“其先肇自爕公,世居鄞縣,歷四世而生福海公,遷於維揚東鄉白沙之南,曰袁家灣居焉。爕公之前,屢經兵燹,舊譜失傳,有諱楞者,綴殘燼之餘,創立宗譜……”。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從上述袁氏重修族譜的序與說可知:袁氏於明代從浙江鄞縣遷來維揚邗東白沙之南,築塢於白沙之墟。墟,集市,村落,場所的意思。這足以說明,袁氏剛遷來時,“白沙”,與稱為“柴墟”的泰興口岸一樣,也是一進行商品交易的集市(鎮)了。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而道光十一年(1831)《袁氏八修族譜序》曰:“歲在重光單閼,餘館於白沙之袁氏主人玉符先生。一日,出其家譜示餘曰,此吾家七修之族譜也。今將八修,請為之序。”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同治四年(1865)《邗東袁氏重建宗祠暨九修族譜跋》曰:“白沙袁氏為邗東望族,其先世自爕公而下,歷今廿餘傳,宗系源流,莫不條分縷析……”。

這裡,需要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家譜中對袁氏的提法在晚清時出現了重大變化。從“迀於維揚白沙之南曰袁家灣”,到清代道,鹹,同年間的直接稱為“白沙袁氏”,“邗東望族”。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這是由於袁氏家族在這期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袁氏家族,本是居住在“白沙”(大橋鎮)之南的鄉間袁家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袁氏家族中有不少佼佼者陸續移居到童家巷所在的大橋鎮東大街的地面,從亊起商品交易。尤其是在經營米業貿易的生意中發家致富,相繼建起了多幢三開間(或明三暗四,明三暗五)前後四,五進的深宅大院(至今猶在)。其時,曾有“袁半街”之說!這時,大橋鎮上的袁氏家族與徐氏家族一起,巳經成為繼清初的湯,顧,肖,朱,四大望族以後的二大望族之一。

尤其是在道光十一年(1831)維揚大水時,“淫雨為災,大橋西南數十里村落悉沒於水”。這時,大橋鎮經營油蔴業的徐亮,與米商袁國璜等士紳,率先組織救災。其中,徐亮,袁國璜帶頭各捐出一千五百緡,並共同設局勸捐,組織小船,多次親自將賑災的麥餅一一送到災民手中,救活災民無數,得到縣衙嘉獎。

大橋古鎮,曾名“白沙”續一(揚州江都大橋鎮)

袁國璜之子袁玉成(與八修譜序中的玉符先生同輩)在得到江蘇省布政使司專門發給他個人的外出採買糧食的執照後,又冒著生命危險,不辭勞苦,去外地採購糧食,以平抑米價,保障災區糧食供應,讓居民與災民安然度荒。至此,袁氏家族在大橋鎮群眾心目中威望驟增,有了相當的社會地位。

這樣,袁氏族譜在記載上便發生了重大變化:袁氏成為“白沙袁氏”,袁氏家族也就成了“邗東望族”。這“白沙袁氏”中的“白沙”,自然是大橋鎮了。 (朱毓麒 戴啟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