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道德經的啟示(一)大自然一定有一種力量支配著萬事萬物的演化

由 陳啟傑999 發表于 運動2022-02-06
簡介筆者認為,人的感情的能量與物理的能量本質一致,首先他們都是無形無味,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詞語河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老子對一樣事物特別的感興趣:就是為什麼雌雄交合,可以生出下一代。在那個科學尚未出現的年代,老子百思不得其解,他覺得這個事情特別的神奇,大自然實在存在一些他覺得無法辯證和解釋的現象。好吧,既然不能用當時僅有的算術和醫術解釋,只能試著用哲學去闡釋:

一陰一陽之謂道

。經過他對此理論的反覆論證,他發現,不但雌雄交配、四季更替、日出日落、花開花謝等自然現象符合這個道理,而且為人處世、治國安邦、朝代更迭、人物興衰等生活現象也符合這個道理。當然,作為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他一定讀過《易經》,或者是衍生的相關讀物,也是受到易學方面的啟示。

老子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存在和演變,一定有一個力量在支配著,他也說不清楚,姑且稱之為“道”。

第一章:萬物之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人人都不陌生的首歇語,讀起來非常順口溜,而且一開口來這麼一句,真的可以故弄玄虛,非常容易吸引人。筆者先以自己的理解解釋一下這句話:我們感受到的道,可以嘗試著說出來,但一旦說出來,就不會是正確的、完整的、終極的道。同樣道理,我們見到一樣事物,可以用言辭表達、形容它,但一旦說出來,就一定不能完整且正確地表達這個事物,有時候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在這句話裡面,筆者讀出了老子的三層意思:

一是老子承認一定有一種自然的力量支配著萬事萬物的演化。

這種力量姑且稱之為“道”。那這種“道”,會不會像影視劇那樣的神、鬼等超自然力量,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呢,譬如狂風大作,牛鬼蛇神。老子沒有說明,我們也用孔子的話來補充:敬而遠之。但一定存在著某股力量,統領著大自然和靈性動物的發展,推動氣候的變化、社會的更改。西方人更加直接,他們說,這就是“上帝”,有頭有臉,有手有腳,像我們一樣的,是他用泥巴創造了人類,是他給予人類富貴、健康、天災、人禍。

但筆者是這樣理解的:老子說的“道”,就是能量。

西方物理學的能量守恆定律,就是“道”的演變。中學課本告訴我們: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到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如果說,理論上動能可以轉移為電能,電能在特定條件下又可以轉移為動能;那麼,理論上人的感情上的能量可以轉移到別人身上,別人身上的能量在特定條件下也會轉移回自己身上。

筆者認為,人的感情的能量與物理的能量本質一致,首先他們都是無形無味,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其次,科學家罵香蕉爛得更快、讚美水然後結晶變得美麗等實驗告訴我們,人的情感不但對動物有效應,對靜物也會有效應。

所以中國古人說,抬頭三尺有神明,不是真的天上有神明替我們記錄功過,而是自己對別人做的好事善事產生的能量,有一天這個能量會回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對別人做的是壞事惡事,亦然。所以我們平時做的一切事情都會兼附著能量,有可能是正能量,有可能是負能量,正能量多的人會吸引到更多的正能量,負能量多的人會吸引到更多的負能量。佛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道理,只不過被大眾講多了,逐漸渲染成為玄而又玄卻又顯得有點俗的說法。古時候的諸子百家之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商鞅、申不害、韓非,主張酷刑峻法,該死的不該死的都弄一通,最後以上人物全部不得善終,死於自己制定的制度之下。又如縱橫家蘇秦、張儀等,朝秦暮楚,反覆無常,事無定主,唯利是圖,最後也是被出賣,死於自己人手下。各位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凡是以殺生謀利,譬如賣肉販草皮、打鳥殺魚鱉的一類,其親屬、本人、後代的結局都不會太好。凡是從事有益於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職業者,大多事業有成,吉人天相,譬如教育、醫療、宗教、慈善、糧食等。

不贍養父母之人終將孤獨終老,惡言相對之人終將妻離子散,損人利己之人終將因小失大,睚眥必報之人終將寡恩薄義。相反,不怕吃虧之人福慧雙修,盡忠職守之人平安自在,憨厚大度之人幸福知足,克己奉公之人高風亮節。天理迴圈,無不例外,這都是符合能量守恆定律,務必引以為戒。

二是老子承認天地間有“道”和“名”的區別。“

道”處於萬事萬物之中,但大自然和人類都很少或者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在“道”的無形無跡的支配下,萬事萬物在“道”的軌跡中出現,這些我們可以親眼看到接觸到的事物,我們姑且稱之為“名”。那麼他們的關係就很清楚了,

“道”是形而上的,“名”是形而下的,“道”存在於“名”(具體事物)之中,“名”也能反映出“道”

。舉例,“道”就相當於一條數學公式,“名”就是用這條公式解釋的千千萬萬個問題;生活中一些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的道理就是“道”,具體到如何運用這些道理解決具體問題,就是“名”。我們經常說的“道”和“術”,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經常批評一個人只懂“術”,不懂“道”,就是說他應對各種問題,不懂得總結歸納其中的本質和規律。

《論語》有云:君子不器。

筆者對“器”的理解,就是《道德經》的名或者術,因為“器”就是器物、器皿,有具體用途,水盤只能裝水,不能當碗來盛飯,馬適合長跑,不適合當驢來磨米。就是說,

君子應該及時形而上地問道,對身邊器物財物不能產生過度依賴;君子不能只有某一項技能,如果他有思想深度和領悟能力,他應該是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要求。

三是老子懂得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道理。

與老子同時期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萬事萬物都在演變,唯一不變得就是變化。老子說:道理你說出來了,就一定不是最完全最準確的道理,有可能只適合當時的你,因為時間空間在變化,道理也在變化。這個思想始終貫穿整部《道德經》的核心內容,同時,與佛家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此時此刻,感嘆聖人的偉大在於他們相隔千里,卻想在一起)。

佛家核心理論是四個字:緣起性空。亦即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條件(緣)的產物,隨時都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產生(緣起);條件不復存在了,事物就會消亡(緣滅)。他們都不會一成不變,只不過是一個念念不往的過程。所以他們都沒有自性,也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空”(筆者讀到這裡,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代最牛掰的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普朗克,是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建立自己的理論,又一次又一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論,因為他們都是牛人,都想在有生之年弄明白世界的本源,到了晚年無不例外認為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神秘的力量在主宰著。記得小時候的科學課本評論說,牛頓26歲發現萬有引力和三大定律後,再也沒有偉大的發現,最後竟然還相信上帝的存在,晚節不保。小啦,格局小啦,人家的思想深度和高度,豈容你凡夫俗子所評論。

筆者出身於農村,立家於城市,觀察到一個現象:凡是生活富足之家庭必定夫妻和睦,父慈子孝,而且都有一個信仰。

有請品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出自《周易》。

(待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