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那些年的秋——菊

由 清涼山人家 發表于 運動2022-01-15
簡介在古代,重陽節就像大型嘉年華,人們秉著娛樂與風雅,從菊花中延伸出諸如賞菊、詠菊、飲菊花酒等專案,也因此,重陽節常被人稱為菊花節

菊的拼音怎麼拼寫

菊花的由來

《禮記月令》篇中這樣的記載,“季秋之月,鞠(菊)有黃華”。它的意思是說,菊花開放的時間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做“窮”字講,是說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結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來確定的。因為九月是陽,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個意思,後來“重陽節”賞菊這個習慣由此而產生。“菊”字也寫作“鞠”。“鞠”是“掬”的本子。“掬”就是兩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頭狀花序生得十分緊湊,活像抱著一個團兒似的。人們發現菊花花瓣緊湊團結一氣的特點,所以叫作“菊”。

菊與隱

陶淵明(365——427年)一生酷愛菊花,以菊為伴,號稱“菊友”,是個“菊迷”,深得菊之佳趣,被人奉為“九月花神”。他為人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後過著田園生活。每日從田間回來,他便道菊園澆水、培土、捉蟲,種菊成了他最大的嗜好。南朝梁昭明太子消統(501——531年)的《陶淵明傳》記述:有一年過重陽節,陶淵明沒有酒喝,便“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白衣送酒,大把大把的菊花當作酒吃,古往今來,獨此一人。

陶淵明種菊即食用又觀賞,每逢秋日,當菊花盛開的時候,附近的鄉親,遠處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賞菊。陶淵明燒菊茶款待親朋,大家走時還採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接東方朋”,來賞菊的人們川流不息。他常想,要是能讓菊花一日開,客人一日來,那該多好啊!後來,他灌園澆菊時,自語祝願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說來奇怪,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爭奇鬥豔地一起盛開了,客人也都在那天來了,望著五彩繽紛、芳香四溢的滿園菊花,吟詩作賦,都誇菊有情,不負陶公心。親朋好友相約,年年重陽來賞菊,重陽賞菊的習慣便由此而興。

那些年的秋——菊

菊與刀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待到秋來九月八,

蕊寒香冷蝶難來。我花開後百花殺。

不第後賦菊

他年我若為青帝,沖天香陣透長安,

報與桃花一處開。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歷代農民起義的領袖中,黃巢是既有文才、武藝也強的傑出人物。在這兩首吟詠菊花的詩中,詩人預言了唐王朝統治的滅亡和起義軍的勝利。

有的詩話說,第一首詩是黃巢5歲的時候寫的,當然不足信。用菊花的孤苦來比喻自己的處境,又表現了超凡的志向,都不是5歲的孩子能有的;但是,說它是黃巢早年的作品則是可信的。黃巢出身鹽商家庭,早年就從事販賣私鹽的活動,原想透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失敗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幻滅,他本來就不太安分的心產生了強烈的不平。黃巢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掌管春天的仙神,實際上是他夢想直搗長安,取代唐王朝。

第二首詩顯然是黃巢考進士不中後寫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為了押韻,這裡用“八”。借詩言志,用眾花凋謝暗喻統治者必然失敗;而黃金甲一語雙關,一是形容菊花花瓣片片金黃,一是喻起義軍的戰斧。朱元璋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草莽英雄,也曾寫過“百花發時我不發,我一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滿身披就黃金甲”,此首很象抄襲黃巢的詩。這說明他們雖然都很有豪氣,但是不要隨意說他們是在為農民爭利益,立志改造社會之類,也只是在爭個人出頭罷了。

黃巢出身鹽商,在那個時代是不準當官的,甚至在官府對鹽實行專賣後,還得鋌而走險,武裝販運。因此,他參加科舉考試不第,萌生起義,不過是走上了實現個人野心的另外一條路。公元875年,他率眾參加王仙芝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878年王仙芝死後被推為領袖,得以獨統全軍,自稱黃王,號沖天大將軍。“沖天”二字顯然取自描摹菊花的“沖天香陣透長安”之句。起義軍很快從幾千發展到六十萬人,在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長安,終於完成“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皇權之夢。

那些年的秋——菊

菊與家

庭前菊

(唐) 韋莊

為憶長安爛漫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詩人思念京都長安,卻將菊花特提,並滿庭植菊,以寄託憶念之情。而對紅蘭,詩人則是另一副態度,在告誡它:切莫因菊花的顏色素雅而恣意輕慢,菊花歷來為人們所珍視,有過龍山泛酒的小凡經歷呢。

在古代,重陽節就像大型嘉年華,人們秉著娛樂與風雅,從菊花中延伸出諸如賞菊、詠菊、飲菊花酒等專案,也因此,重陽節常被人稱為菊花節。今人最熟知的關於重陽節的詩詞莫過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中瞭解到,可以看出古人過重陽節的習俗——“登高”和“插茱萸”。還有很多有關重陽的詩句,諸如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蘇軾的“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詩中或悲或喜,皆以菊詠志。在古代,重陽節就像大型嘉年華,人們秉著娛樂與風雅,從菊花中延伸出諸如賞菊、詠菊、飲菊花酒等專案,也因此,重陽節常被人稱為菊花節。

到了宋代,賞菊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文化產業。宋代重陽節的菊花專案從早玩到晚,白天賞菊花、詠菊詞、戴菊囊,晚上親朋共聚暢飲菊花酒。在《東京夢華錄》中講到道:“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重陽節期間北宋首都開封儼然成了座“菊花之都”。至今開封仍保有菊花節,並以菊花作為開封的市花。當時最為膾炙人口的詞是李清照的《醉花陰》:“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雖說重陽詩詞大多有懷念親朋、思念故鄉的哀傷之意,但加入菊花後,就像開了扇窗,可如李清照般傷感,也可如李白般自在,更可如黃巢般霸氣。皆因多了這小小的一朵菊花。

那些年的秋——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