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運動2022-01-13
簡介除了著名的“崛圍紅葉”自然景觀外,該風景區擁有多福寺、淨因寺、竇大夫祠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文化巨人傅山先生的生活學習遺蹟

竇犨怎麼讀

崛圍山勝境

崛圍山風景區,位於太原市區西北24公里處。這裡樺柏成林,翠色如流,山花盛開;秋季紅葉滿山,如雲似霞。除了著名的“崛圍紅葉”自然景觀外,該風景區擁有多福寺、淨因寺、竇大夫祠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文化巨人傅山先生的生活學習遺蹟。

多福寺彩塑一絕

仲夏時節,驅車走柴化路,沿蜿蜒盤旋公路,一路攀爬直抵崛 山山頂,只見滿山松柏、鬱鬱蔥蔥。位於汾河西岸的崛圍山,呈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山脈峰高林密、山勢陡峭。“崛圍”兩字,即是指山路彎曲、道路非常曲折之意。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多福寺

多福寺位於崛圍山巔一處小峪,三面環山,松濤林海,環境優雅。寺院依山而建,形成南低北高逐步上攀格局。多福寺創建於唐貞元二年(786),宋代毀於兵亂,明洪武年間(1368~1398)在原址上重建。

多福寺現存建築包括三進院落。進山門後,正面是重簷歇山頂、氣宇森嚴的大雄寶殿,是山西明代木結構建築與官式建築源流關係的例項。殿內最光彩照人的是中間兩尊脅侍菩薩,長身玉立,端莊秀美而無一絲俗媚之態,衣褶近百條,迂迴貼體,竟無一重複。兩尊彩塑栩栩如生,神態自在,宛若地道山西姑娘,令人叫絕。主像後塑有倒坐觀音一尊,也是明代傑作。大殿牆壁繪有84幅連環畫,反映了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畫法嫻熟,線條流暢,著色講究,立體感強,形象逼真,是難得的明代壁畫精品。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多福寺彩塑

二進院正面為藏經樓,東側是文殊閣,西側是黑龍殿。文殊閣下石砌窯洞為傅山讀書處,俗稱紅葉洞,洞前石壁上傅山遺墨猶存。三進院落主要建築為千佛殿。

淨因寺大佛莊嚴

土堂淨因寺又名大佛寺,位於崛圍山東麓8公里處的土堂村西,依山而築,東臨汾水,古柏參天,雜樹交蔭。據考證,淨因寺始建於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淨因寺

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130米,東西寬40餘米,三進院落。前院主要建築為西南部的大佛洞,洞前有高臺,臺上依高峭的土崖築有重簷歇山頂式樓閣1座,閣內土洞深17。7米、高12米,磚石結構,內供一泥塑的阿彌陀佛像,高10米,盤膝向東而坐。此像雄偉壯觀,雕塑技藝精湛,既有天竺古佛神采,又顯中華古代鄉民風貌。佛前二菩薩立像分列左右,閣前臺階下有一對雕刻於金代的石獅。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土堂大佛

除“土堂大佛”外,“土堂怪柏”也是我市著名景觀。在三進院,兩株古柏枝幹虯曲,長勢奇異,其中一株古柏樹幹被密不透風的爬山虎所包裹,猶如一個巨大的花架,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觀十分獨特。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淨因寺怪柏

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學者傅山曾在土堂淨因寺隱居,留有《土堂雜詩》10首,其中有兩首描寫此處優雅秀美的風景。一首寫冬季:“冬山靜如睡,亦不廢秀美。樹外一河明,寒月與逶迤。幽人眠偶遲,獨賞其如此。”一首寫春季:“娟娟青柳外,春山與爭姿。組之以青雲,句嫩不勝思。心目亦何極,收視而置之。”

英濟祠建築奇巧

竇大夫祠又稱英濟祠,位於尖草坪區上蘭社群,在汾河東岸,北靠二龍山,是祀奉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chōu)的祠廟。竇犨,字鳴犢,封地在今太原,曾於狼孟(今陽曲黃寨)開渠興利,因而得到後人紀念;宋代元豐八年(1085)神宗封之為英濟侯,故祠廟又名英濟祠。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唐代就已存在,宋元豐八年(1085)六月,被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歷代多有碑記。現存建築中,山門、獻亭、大殿等重建於至元十二年(1275),區域性還有著宋、金時代的建築風格。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竇大夫祠獻亭

竇大夫祠文物景區由五部分組成,自東向西依次為趙戴文公館、觀音殿、保寧寺、竇大夫祠、冽石寒泉。其中,竇大夫祠巍峨壯觀,古樸幽深。山門殿“明三暗五”,兩側內牆各有琉璃團龍兩個,為元代原作。竇大夫祠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獻亭與主殿兩大建築連為一體,這在別的祠堂還不多見。獻亭造型雄偉,飛簷翹角,4根直徑達0。8米的大柱,將亭頂穩穩撐起。

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獻亭藻井

獻亭的藻井,完全由木塊和木條交錯層疊咬合構成,沒有一個釘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圖形,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大殿中塑有竇犨坐像,神態自若。祠內有許多側柏,枝幹粗壯。在竇大夫祠有一“虹巢”的窯洞,是傅山在明末清初年間隱居之處。

攝影:賈 鵬 文字:賈尚志

有害資訊舉報電話:0351-8222094

舉報郵箱:tyrbsjb@163。com

原標題:《崛圍山,晉陽勝景蘊奇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