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蕭軍:木木

由 鄉情土韻 發表于 運動2022-01-09
簡介不過,這話讓人琢磨不透,到底說的娶了少婦的木木、生了兒女的木木,還是那隻穿得人模人樣的木木

木木組詞是什麼

洛 說

人常說:“好人有好報,傻人有傻福。”那是因為好人簡單、實在,一般不會算計別人。和老實人在一起,不僅身心放鬆,還不會有那麼多的算計和警惕。聰明過頭的人,之所以不能長久,是因為一招不慎,失去信任,尷尬不已。

人生中的許多福分,往往包含在糊塗愚鈍中。許多不幸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太過聰明,或耍了小聰明,而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機會、失去了友誼。生活裡,我們不妨簡單一點,寬厚一點,傻一點,說不定好福分就主動找上門了。薦讀蕭軍老師的小說《木木》,讓我們一睹為快。

蕭軍:木木

木木是個男人,單身老男人。有必要說明,木木在本地方言裡就是痴痴、呆呆、傻傻、瓜瓜的意思,換句話說,智商遠低於正常平均值。

說起來,木木其實也挺正常的。年輕的時候也曾談過戀愛,可惜無疾而終。可憐人哪裡敢挑三揀四,不知不覺年紀大了,過了30歲就成了秋後的茄子,蔫吧得一點精神都沒有了。父母雙雙撒手歸西后,木木就這樣成了一個老光棍,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雖然孤獨,倒也瀟灑。

直到遇見了另一個木木。

那天早晨下著小雨,工地上歇工了,木木就去盤山路上轉悠。還好,他那天收拾得挺精神的:鬍子颳得光溜溜,頭髮梳得平展展,衣服雖然破舊倒也乾淨整潔。剛轉過山灣,就看見一個30郎當歲的少婦,更沒有想到的是她竟然無比親熱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木木!”表情非常誇張,只是眼睛沒有看向自己。

木木下意識地答應了一聲,才知道人家喊應該不是自己。到底是什麼呢?順著女人的眼光,木木在對面的垃圾桶邊發現了一隻穿得人模人樣的泰迪。原來,它就是這婦人口中所喊的“木木”。

木木頓時臉紅了,為自己剛才的一聲答應感到非常羞愧,恨不得鑽到地底下去。好在時候尚早,天色陰沉,山路上行人稀少,此刻能夠耳聞目睹的,恐怕只有當事人兩個,不對,還有一隻第三“狗”。

說來也巧,過了個把月,另一個歇工的日子,木木從盤山路往回走,突然聽見有人喊了一聲木木,聲音似乎有點熟悉,也說不上來是親熱還是不親熱。也許聽人喊名字就答應是所有人的本能,木木再一次機械地答應了一聲。沒等回過頭去,一隻穿得人模人樣的泰迪已經撲到了他的前面,竟然像看見了新主人一樣,圍著褲管轉圈圈,還萌萌地抬起剪著“劉海”的小腦袋,用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望著眼前這個被人們也稱作木木的中年男人。

木木回過頭去,看見了第一次遇見的那個少婦。木木笑了,少婦也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齒,並且第一次張口和木木說了話。“你也叫木木,怎麼叫個狗名啊?我家泰迪就叫木木。”木木尷尬地笑了笑說,“這已經算是好的了,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狗剩,身份證上的名字也好不到哪兒去,叫李忠厚。”少婦就說,看你這模樣兒還真挺忠厚的,應該和我家木木一樣老實吧。木木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誰也沒想到,又一個下雨天,按照正常速度走的木木又遇見了少婦和他的木木。這一次,沒等木木主動搭訕,少婦講起了自己的辛酸往事。她說自己本有一個老公,發了大財後包了個小三,還霸道地要走了唯一的兒子,只剩下她自己。離婚的時候,男人沒少給錢,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只不過有時候想想覺得心裡堵得慌,也有點冤枉。自己哪點不如人,為什麼就被撂在半路上呢?

聽少婦講這些自己從未經歷也沒法評價的事,木木卻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就說,想開點兒吧,別再牽掛那個人了,他都不如一條狗,不如木木。少婦笑了笑,說了一句有歧義的話:“我看木木也不錯,至少是有良心的。”路過自己打工的工地,木木急匆匆地和少婦道別,全然不顧工友們驚詫的目光。

國慶節前後,木木請了三天假回家去種小麥,再次回到工地,工頭神秘地告訴他:有一個少婦拉著一隻穿的人模人樣的泰迪來找過他,打聽他的情況。木木想,一定是隻遇見了三次的那個少婦,也沒有多想,就忘記了。

沒想到,第二年回家收麥子的時候,小院角落裡竄出來一條泰迪,那個少婦笑眯眯的坐在自家臺階上,好像就是這破舊屋子的主人。“我問過你工頭了,他說你今天回來。”少婦迎上前去,非常熱情地拉住木木的手,好像迎接自己久未歸家的丈夫。

後來呢?後來的故事毫無懸念:少婦和木木還有那個叫做木木的泰迪生活在一起了。少婦不缺錢,木木不缺心,一家三口的光景過得像模像樣。第二年秋天,被人們稱作木木的木木還和少婦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呢,一家五口(連狗在內)過著平淡卻幸福的日子。

有好長一段時間,妻子們教訓自己的丈夫都習慣於用一句話——你都不如人家木木。不過,這話讓人琢磨不透,到底說的娶了少婦的木木、生了兒女的木木,還是那隻穿得人模人樣的木木?

反正男人們此時此刻多半心裡不服,甚至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咱能和人家比嗎?人家是木木,傻人有傻福。(本文原載於2020年4月13日《曬丹鳳》)

作者簡介

蕭軍,自稱“雲蒙山人”,陝西洛南人,中學教師,洛南愛故鄉文學小組顧問,縣文史專員。有作品刊發於《陝西教育》《商洛日報》等刊物。

摘選自:洛畔之音,版權屬作者所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