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食物地名”活色生香 散發著寧波城市煙火氣息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1-12-18
簡介蓴菜、茭白、荸薺等水生植物也作為昔日民間常見食材進入寧波地名系列

岙可能泛指什麼地方

“食物地名”活色生香 散發著寧波城市煙火氣息

酡酥村周邊街景

“食物地名”活色生香 散發著寧波城市煙火氣息

已成為歷史的原酡酥村門牌

“食物地名”活色生香 散發著寧波城市煙火氣息

拆遷後酡酥村已作為臨時停車場

有人說,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靠得不僅僅是嘴巴,還要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那些能暖人心的煙火,可能是一盞熱騰騰的清茶,可能是一枚紅瑩瑩的野果,還可能是一個令人會心一笑的地名。

徐雪英

■酡酥和“老大來”

酡酥位於海曙石街道東北部,曾是塘西村委會駐地。村民主姓徐,元代時從餘姚歷山遷入。酡酥始祖隨後也從石像鑑橋遷此。其後代在村裡開設了一家食品作坊,取名酡酥,村以作坊命名。

酡酥是梵語,中文也譯作酥酡、蘇陀、修陀、須陀等。原指古印度酪制食品,後泛指供佛的精美食品。有的地方也專指佛陀享用的天上之食。如《法苑珠林》記:“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受用酥酡之食,色觸香味,皆悉具足。”因為酥酡有精美高階之義,所以成為不少食品作坊爭相使用的名稱。至今亦然。現石酡酥村已整體拆遷,拆遷後的空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向公眾開放。

像酡酥這樣以食品作坊或食品店命名的地名在寧波還有一些,如海曙藥行街附近的大來街,以清時該地一家“老大來”南貨店而名。這裡的南貨指南方所產的食品和特產。但更多的是以具體的食材為名,這些進入地名的可食之物,多為本地特產或土作植物,薰染著這座城市的煙火底色。

■常見食材不“缺席”

寧波境內林豐木茂,植物種類繁多,一些作為常見食材進入寧波地名系列。

象山牆頭有沈山岙,地處跳頭嘴東側山坳內,村民主姓勵。明初,勵姓祖太四從本縣東溪遷此。因此地山林竹木茂盛,盛產竹筍,故稱筍山岙。象山方言“筍”“沈”同音,後訛稱沈山岙。

餘姚大隱有毛家埠,舊呼嶺下或瞭舍嶺下。瞭舍嶺又高又長,可直通海曙橫街鎮。昔日,橫街瞭舍毛姓人來此採筍,後徙此定居,竹筍採收後為保持鮮嫩埋貯於溪沙中,並由此發運出售,由此該處習稱河埠頭,後名毛家埠。

象山新橋鎮前廟嶺附近有汗苗嶺,村民主姓黃。清康熙年間,其祖從縣內昌國衛遷此建村。新橋鎮屬山陵重丘地形,前廟嶺一帶地勢又高又陡,嶺邊多長紅色類似野草莓的懸鉤子植物蓬蘽等。寧波民間對蓬蘽稱謂較多,象山當地人習稱“旱苗”,故名旱苗嶺,後訛為汗苗嶺。村以嶺名。因多黃姓,地勢又高於附近黃家,故又別稱上黃家。

寧海梅林有杏樹村,地處相見嶺東北麓山岙間。傳謝姓於北宋崇寧年間由天台榧樹遷此。很長一段時間裡,謝氏後裔以挖土燒製陶器為業。因村邊多銀杏樹,故名村落為銀杏樹,簡稱杏樹。又因姓氏別稱謝家。

寧波境內生長著不少高齡古杏,有的成為村名。如海曙龍觀有杏村,村民主姓陳,清初陳歧山從今古林鎮西洋港遷入,因村中有大銀杏樹而名。

銀杏不但外形美觀,果實也富有營養,宋朝還成為貢品上獻。因其形似小杏而核呈白色,故名白果。銀杏樹因此也稱白果樹。慈溪周巷曾有白果樹下村,就以村內一棵古白果樹而名。現白果樹下村已擴建為白果樹社群。

寧海強蛟鎮獅子口東側海面上有歷試山,遠望像一隻漂在海上的饅頭。表層多風化為沙礫,上面盛長毛慄刺,因名慄刺山,諧稱歷試山。島周邊盛產鱸魚、鯔魚、海鰻、海帶等。

餘姚梨洲有禾木岙,土稱蘿蔔岙,二百年前為山民管作物的山廠。村民以葉、章兩姓為多。因舊時此地多慄樹,慄樹俗呼禾木,故也名禾木岙,現諧音為和睦岙。

■水中美味故事多

除了多山,寧波還多水。境內江流湖湧,河纏溪繞,水生植物眾多。蓴菜、茭白、荸薺等水生植物也作為昔日民間常見食材進入寧波地名系列。

奉化有蓴湖街道,以原境內蓴湖得名。《光緒奉化縣誌》記:“蓴湖,宋紹興間(1131年-1162年)置,積水溉田八百餘畝,因產蓴,故名,今湖面僅半畝許。”《光緒忠義鄉志》等文獻也記,蓴湖別稱蓴溪,清初就有集市,以交易海產品聞名。

曾有蓴湖街,古稱烏店,《浙江輿圖》作蓴湖鎮,馮姓始祖於清順治年間自慈溪遷此。另有蓴湖岙,因地處蓴湖附近而名。蓴菜又名馬蹄草,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採其尚未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素有“水中碧螺春”之譽。蓴菜在蓴湖種植歷史悠久。民間傳言,唐開元年間,楊貴妃得病,奉化魯姓人家進獻蓴菜,最後竟然痊癒。奉化蓴菜因此名揚四方。

隨著蓴湖的湮滅,奉化蓴菜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直至近年,為挖掘本地文化,彰顯地域特色,蓴湖街道又開始培育蓴菜。在失傳多年以後,蓴湖蓴菜重新端上了現代人的餐桌,蓴湖“翠植一片鎖晴空”的古代盛景,也在現代蓴湖街道漸漸恢復。

奉化蓴湖街道還有茭湖村,地處山嶺之上。村落地勢高峻,民房沿山而築,景色幽宜。明代中期,閻姓在此始居。村東南有一湖,明末村人閻韓林誓不降清,戴傘穿屐,徘徊湖邊,以待天曉,故名曉湖。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村民築壩建湖,內種茭白,易稱茭湖。現茭湖已擴建成茭湖水庫。茭白是江南地區常見水生蔬菜,和蓴菜、鱸魚並稱江南三大名菜,有菰、葑多種古稱。海曙古林鎮有張家葑,村民主姓張,清代從今奉化區錦屏街道長汀村遷入,就因村中河道長滿葑草而名張家葑,別稱葑裡。

寧海黃壇鎮有荸薺田,地處大肚崀山谷間。村民主姓潘,清咸豐年間自西溪黃壇坑遷此。因該處山田多長野荸薺,故稱荸薺田。荸薺又名馬蹄、水慄等,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譽。寧波鄉間,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荸薺,田裡掏荸薺吃成為那時鄉間孩子熱衷的童年樂事之一。象山爵溪門頭北側有一個扁圓形的小島,因為島上只有低矮的禾草匍地,遠望就像一隻剛被孩子從海里掏出來的帶泥大荸薺,故名大荸薺島。

【來源:寧波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