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由 求知慾旺盛的小鳥 發表于 運動2021-12-03
簡介可見在蘇美爾人心中,文明的誕生不僅源於淡水也源於鹹水,因此,很多學者認為他們可能還儲存一定的在來到這片地區的原始記憶,相比於一些神話中對單純的大地母神的依賴,從蘇美爾創世神話中作為地母的提亞馬特所體現的海洋屬性,可以看出蘇美爾人真的有可能是

人字的由來是怎麼來的

楔形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的一項偉大發明,文字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的產生及進步發展,在楔形文字影響下古代蘇美爾地區誕生出先進的文化,並且方便了文明的廣泛傳播,對兩河流域其它地區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歷史得以有效記錄。時至今日,雖然曾經輝煌的各個國家及城邦已經逐漸消亡,但隨著泥板的儲存,則得以讓如今的我們能夠了解到兩河流域文明及誕生在泥板上的先進文化。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楔形文字泥板文書

世界各地文明誕生都存在精彩紛呈與天馬行空的神話傳說,這不僅延續了原始部落時期的風俗,也代表了人類童年時期的想象了,是人們探索自然以及社會文化關係的開始,人們渴望認識宇宙萬物,瞭解形成及發展規律,其中也蘊含著一定的哲學與科學思想。

關於楔形文字的產生,在蘇美爾神話中是這樣記載的,傳說作為天上的金星女王及烏魯克城守護神的伊南娜

(Inanna)

是一個非常好強的女神,只要她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想辦法做到。當她知道南部埃利都城在經過大洪水後,已經被世界秩序的恢復者恩基(

Enki

)建造好,[恩基與

安(An)

和恩利爾

(Enlil)這時已經成為新的創世神],於是她到達恩基的住所“阿勃祖”,輕易用計就偷走了

“密”(Me),使得烏魯克的文明得到繁榮發展,在獲得到的“禮品”中就包括作為文明象徵之一的楔形文字。我們無從知曉恩基是沉迷伊南娜的美色上當了,還是因為憐憫人類有意而為,但至此之後烏魯克不僅變得繁榮發展起來,也與埃利保持友好的往來,

恩基在蘇美爾統治時期

是最受歡迎的神祇之一,在他身上一切的真善美愛與智慧合而為一,大洪水是他幫助了人類,大洪水後也是他得以傳授給人類文明。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伊南娜與恩基

關於神話中的阿勃祖(

Abzu

),他與妻子提亞馬特是蘇美爾神話中的創世神,阿勃祖是

黑暗之神、淡水神、深淵之神、宇宙創始神、

根源之神,提亞馬特(

Tiamat

)是

海洋之女神、是創造萬物的神、

元初混沌的化身,

二者結合生育了眾神。

Tiamat這一詞為閃米特語,其蘇美爾名稱

已無

從知曉

,一些學者認為提亞馬特可能是蘇美爾神話中的納姆(

Nammu

)。可見在蘇美爾人心中,文明的誕生不僅源於淡水也源於鹹水,

因此,很多學者認為

他們可能還儲存一定的在來到這片地區的原始記憶,相比於一些神話中對單純的大地母神的依賴,從蘇美爾創世神話中作為地母的提亞馬特所體現的海洋屬性,可以看出蘇美爾人真的有可能是划船到達兩河南部地區,但提亞馬特在蘇美爾神話體系中名稱的消失,以及人們對阿勃祖的更加重視,則很可能表明早期蘇美爾人雖然對大洪水懷有恐懼,但已經認識到淡水的重要性。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水與文明

但無論怎樣,各地區還是將阿勃祖和提亞馬特作為威脅,並形成了各個城邦的守護神,抵抗他們,並將他們殺死,不想回到原始無序的生活,這也可能反應出城邦建成後,出現了城市文明,人們已經能夠透過一定的手段來改變自然以及抵抗自然災害,已經不想回到傳統的部落生活。同時,阿勃祖主動懲罰內鬥的眾神,先被殺死,然後提亞馬特被殺,她因丈夫被殺和眾神的挑釁被動懲罰眾神,也可反應出想要毀滅眾神和人類的大洪水應該先是淡水,然後是海水,陸地的大洪水是受氣候變化影響冰川融化,海水回灌則是受陸地增加的淡水影響。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大洪水是因為人類還是源於諸神內鬥?

神的數目越來越多,他們你爭我奪,鬧

不可開交,威脅了提亞馬特和阿勃祖的安寧

”,這一點有可能反應出蘇美爾人理解的大洪水根源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對資源的爭奪;蘇美爾神話中記載,大洪水是因為恩利爾不滿人類,

他說人類在地上迅速繁衍,終日吵鬧,讓他無法安歇,因此他才召集眾神發動了洪水,這一點與阿勃祖不滿眾神的理由有點相似,但按照神格上來算,發動洪水的應該是這一神格的阿勃祖與提亞馬特;

而阿勃祖與提亞馬特這兩位神的毀滅,也可能受到巴比倫崛起以及巴比倫神話取代蘇美爾神話的影響;阿勃祖雖死去,但主神恩基還是在他“死去的身體”上建立了“神宅”,有可能反應的是大洪水退去,人們在沼澤淤泥地重新建起城市,繼承了蘇美爾文明。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可知,大約在史前一萬多年前結束的最後一個冰河期,即第四冰川期結束後,寒冰開始消融,經過了大約5000年,氣溫上升了4到7度,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5cm ,北部覆蓋的冰川融化流入地勢更低的海洋,海岸線以平均每年120m的速度移動,亞洲和美洲連線的大陸架被淹沒,亞洲與美洲被分開,歐洲北部的低地被淹沒,大不列顛成為島嶼,位於西亞的兩河流域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南部地區逐漸開始遭受越來越大的河水衝擊,兩河又向南流了600多公里。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受河水和海水影響的兩河流域地區

發源於安納托利亞東部群山中的兩河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開始順著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中間的山谷繼續向南流,直至流入低窪之地匯入印度洋,接下來在溫度逐漸上升影響下水流越來越多,海水又迴流至陸地,人們被迫離開曾經生活的肥沃山谷,進入更高的山區生活。在海水退去,河水正常流動後,蘇美爾文化開始產生,說著閃米特語的山民也開始回到這片區域,向南遷徙他們遇到了蘇美爾人,這個飽受洪水蹂躪的獨立發展的民族,瞭解到他們對大洪水神話的描述;從蘇美人角度來看,在經歷大洪水這種毀滅性的災難事件下,蘇美爾人那時還不瞭解自然的奧秘,所以將這種事件描述為神話,隨後傳至阿卡德、巴比倫,指導聖經故事中。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伊甸園可能存在嗎?

認定蘇美爾人是坐船來到兩河南部地區的理論認為,在波斯灣中部一個曾經不受北部冰川影響的島嶼,曾經蘇美爾人生活在那裡,這裡就像“伊甸園”一樣描述的美好,但冰川對海平面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坐船離開這座島,進入海水漸漸退去的兩河南部地區。當然,也有人認為蘇美爾人與埃蘭人一樣,可能都來自印度,這也可以解釋他們在人種和語言體系上的隔離性與獨特性。也有人相信半人半魚教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人們文化的秘密的傳說,他教授蘇美爾人文字知識、科學、各種技術、建立城市、神廟、制定法律、測量土地、如何耕種土地、收集果實等,教完知識後便跳海離開,這也有可能與類似兩棲動物的記憶有關。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被淹沒的島嶼

總之,在冰川消融後,人們回到東部和北部的山區生活,從公元前一萬年到公元前5500年,沙尼達爾遺址、賈莫遺址以及率先出現的哈蘇納文化、哈夫拉文化、薩邁拉文化的陸續出現都可有利證明,那段時期兩河流域的人們主要集中生活在北部和東部山區;約公元前5400年左右,全球氣溫開始穩定下來,歐貝德文化才在兩河流域南部即蘇美爾地區開始得到顯著發展,這也證明這時水已經消去,南部地區逐漸開始能夠居住,很快歐貝德文化便取代東部和北部山區的文化,成為發展的中心,說明大水退去後,山區的人們也陸續遷入兩河南部地區,這時蘇美爾人與阿卡德人是當地居住的兩個主要民族;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各個城邦陸續建立,蘇美爾文明開始了繁榮發展時期,應該正對應神話中埃利都建立以及烏魯克開始掌握文明的內容。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埃利都是最早的蘇美爾城邦

我們都知道蘇美爾文明誕生於泥土之中,透過對這方面的研究人們發現從北部山區流入波斯灣的河水中含有複雜的礦物,這與小亞、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等地區多礦產存在很大的關係,水流過的岩石由石英和長石組成,會沖刷岩石中的可溶解但又不溶於水的成分,而這些成分含鹽類非常豐富,它們以微小的晶體粒子形式流向下游,彙集到下游我們稱為淤泥,也稱岩石粉,其顆粒比一般沙子要小。

這種顆粒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的含鹽量 ,能夠很好

保持水分,促進空氣迴圈,

這種粉質的土壤是植物的理想棲息地。兩河每年都有大量的淤泥流入低地地區,特別是經過冰川融化後水流增加,使得曾經的沙漠變得異常肥沃。歷史證明這些微粒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文明的誕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泥土中微小的斑點

但很快這片地區又變得炎熱、乾燥、多強風,特別是夏季溫度非常高,自然降雨量還少,所以土壤如果不管理很容易乾旱(請參考古提人入侵那段歷史),河流的季節性洪水給土地帶來了生命,但洪水也是不可測的,通常要依賴於上游山區的降雨,有可能數年的乾旱後會出現連續的洪災,還要處理沼澤問題;同時,這裡的自然資源也非常匱乏,土地為粘土、淤泥、沼澤構成的平原,幾乎沒有石頭和金屬可開採,因此,很難有人想象這裡會誕生先進的文明。

但在這樣的挑戰下,早期人類逐漸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適應這裡惡劣的條件,因為這裡史前也不適合向上遊山區與東部山區一樣的狩獵採集生活,使得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探索如何更好的生活。在開始了定居建設村落的生活後,很快很多野生動物被馴服,比如牛、羊、豬、驢等,偶然間小小的發現使他們開始馴服植物,從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開始了農業革命,人們還挖掘更多的渠道解決遠離河岸土地的灌溉問題,只要運河夠長,種植椰棗樹用於遮陰和食用,建設更大的社群以便劃分農業勞動與保護糧食,以這種方式工作,使得土地極具生產力,在沼澤地種植的蘆葦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們可以用它建造房屋。在資源匱乏下,也促使人們開始探索與更遠地區居民的貿易,比如敘利亞黎巴嫩地區、小亞地區和印度地區等。在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長期共生下,他們共享了各自的成功和進步。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紅色為蘇美爾城邦地區綠色為阿卡德地區

城邦文明的誕生除了與宗教、農業、水利、貿易、建築、社會組織等方面的發展有關,還與這片地區的特殊艱難的條件以及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直接關係,這些最終導致官僚機構的誕生,產生了城邦國家,形成了獨特的蘇美爾文化藝術。蘇美爾人定居後的第一縷文明之光就是書寫的發明,抄寫員這一職業的誕生,使得人們可以透過書寫記錄更多有用的但人腦記不住的資訊,這要歸功於一個記性不太好的國王的傳信員。蘇美爾地區有兩種最豐富的東西,即腳下的泥土和長在沼澤地與河岸的蘆葦,這兩種資源結合為文字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抄寫員與教育

這種泥板上的文字最早是由象形文字組成,記錄必須簡單和抽象,由於抄寫員的工作量巨大,速度也不快,很快他們就改變了文字的記錄形式,在更多人提出的好主意下, 記錄的符號開始不斷髮生變化,這也意味著只有少數受過教育的人才能理解寫作的內容,不像以前一樣人人都可進行記錄和理解文字,由此抄寫員成為特定的階層,人們可以讀到幾百年的歷史故事,並進行記憶學習。在此影響下促使教育與科技得到突破發展,也對西亞其它地區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已經成為當時國家的通用文字體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的交流發展。

誕生於“大洪水”後泥板上的不朽文明——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

文字的進化

透過考古研究我們知道楔形文字經過了從圖畫象形到符號表意再到字母表音的發展階段,它是由蘇美爾人發明,阿卡德人繼承和改造的一種特殊文字體系。在象形文字不斷簡化下,原始的影象越來越無法辨認,失去了象形的特點,對於沒學過的人來說就彷彿進行了加密。而與古埃及文字存在很大區別的是,即使是在最初的象形階段,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也只是圖示性和線條式的圖形,是象徵性的實物,這造成兩種文字從最初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其中書寫材料和工具就是造成這種差異的直接原因,為了方便書寫,文字自然的向著楔形方向發展。隨著烏加里特人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近東地區最古老的字母文字,也必將對歐洲字母文字的發展產生影響,但這都是後話,當時在近東諸國產生最大影響的還是繼承阿卡德語的亞述和巴比倫楔形文字,在文字影響下也方便了文明的繼承與傳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