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由 慢話詩詞 發表于 運動2021-12-03
簡介從空間上,多在邊塞大漠,天高地闊,廣袤無邊,再將明月、風聲、鎧甲等意象進行組合,景、聲、情巧妙結合,構成邊關獨特的審美意象,營造出聲情並茂的意境,達到韻味深長的效果

笛的組詞怎麼寫

01.笛子曾經演奏燕樂

笛子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世界最早可吹奏樂器。大約七千年前,先民為慶祝圍獵成功,常常點燃篝火,圍著篝火跳起舞蹈,並有專人演奏骨笛。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史記》對笛子有如下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此時的笛子主要是五孔竹笛,竹笛音質穩定,婉轉清脆。十分悅耳。

秦漢時期在五孔竹笛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孔,七孔竹笛逐漸成為主流樂器。宋玉專門寫了《笛賦》,說明笛子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也記載:“

笛,七孔,竹筩也

”的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後,橫笛傳入,亦稱“橫吹”。自此,笛子廣泛運用於宮廷、軍隊、民間。

隋唐時一度被引入“燕樂”樂種,至今在敦煌隋代壁畫和唐伎樂人圖上,仍然可以看到樂工們演奏燕樂。

隨著笛子的普及,以笛子為主的樂譜越來越多。曾經著有《琴賦》的音樂家蔡邕,獨創“柯笛”,音色優美,並譜寫笛曲。遺憾的是歷代眾多的笛子曲譜至今的很少。

唐詩裡總會讀到“羌管悠悠”“羌笛孤城”,似乎笛音迴盪在黃河白雲之上,穿梭於空山新雨之間,在某一個秋日的夜晚,清音嫋嫋,穿越而來。這個聲音喚醒了蒼茫雲海,也喚醒了內心記憶,既陌生又熟悉。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02.李益的笛聲冰潔寒涼,鄉愁濃烈

李益是唐代僅次於賀知章的長壽詩人。他有一首七言絕句被明人胡應麒《詩藪》評價為:“七言絕,開元以下,便當李益為第一。”

詩題點名寫作原因。開元盛世後,家國太平,百姓安康,唐玄宗疏於朝政,政治上愈加腐敗,安史之亂給了唐王朝一個迎頭痛擊,統治者棄城而逃,戰火從中原到邊關,愈演愈烈。李益曾戍邊,並經歷了“夜上受降城”,於是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戰亂頻發,久戍不歸,保衛疆土的豪情逐漸演變為幽怨的思鄉之情。

所以王昌齡發出了“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感嘆,又同時具備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心和果敢。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首句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對仗:“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樂烽”是烽火臺,遠望回樂城,在山丘之上,聳立著一排烽火臺。山丘之下是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如雪似霜,冰潔寒涼之意,讓人不寒而慄。

末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不知”二字,是一種無望,也是一種無奈,既承接了上句沙漠之廣寒,又引起下句的思鄉之情感。萬籟俱寂的邊關之夜,夜風陣陣,蘆笛聲聲,幽怨之音從遠處傳來,直擊內心。而徵人一夜就在這邊關大漠的烽火臺上,耳畔是蘆管的如泣如訴,人在遙望故鄉,思念親人,心早已隨著笛音飛回了家鄉。“不知”兩字寫出了迷惘的心情,“盡”字做呼應,說明鄉愁濃烈。

李益從眼前的烽火臺看到天上的白月光,繼而目光從天上落回地面的大漠。從

蘆管

的聲音引發思鄉的愁緒,情感飽滿,委婉曲折,如漣漪泛波,既有邊關景緻的粗描淡寫

,又有時斷時續的音樂鋪展,充滿詩情畫意,雖沒有直抒胸臆,卻字字有情,句句有意。這便是這首詩的”

”之所在,沒有直抒,但筆下的詩情一句飽涵含在畫面與音樂所統一構成的詩歌形象中了。

整首詩簡簡單單28個字,有景,有聲,有情,簡潔空靈而又意蘊豐富。

此詩一出,即被譜入弦管,天下人傳唱不絕,成為中唐絕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03.高適的笛聲:劍氣中蘊含梅花的清香

高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於金戈鐵馬中帶有幾分劍氣。

安史之亂時,高適已經五十三歲,曾參與討伐永王、平定叛軍、救睢陽之圍等諸多軍事活動,加上他超拔的筆力,他感同身受詠歎出“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的悽清,高歌出“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寂寥,並唱出“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無奈。高適也曾以笛入詩,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首句“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起筆“雪”字,似有刀光劍影破題而來。《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就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危解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雪淨“是殘雪融化,說明冬去春來,大地回暖,戍邊的戰士牧馬歸來。明月初照,幾聲羌笛從戍邊的高樓上傳來。

末句“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

《梅花落》

本是一首琴曲,此曲和《梅花三弄》等琴曲,被改編成了笛曲。作者把“梅花落”三個字做了拆解處理,其實有“一語雙關的作用”。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其一,此時聽到的笛子曲,曲名就是《梅花落》。其二,李白曾寫“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可見邊關的春天來得晚,更不可能有梅花。梅花只在故園開。梅花落的季節也是在冬末春初,花開花落,幾度春秋,暗示作者已經戍邊不止一年。這是作者的思鄉之情藉著梅花在胸中肆意氾濫。

高適兩次戍邊,曾經在河西一帶戍邊多年,邊關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鑄就了他守疆衛土的理想,也孕育了他豪邁的性格,激昂的詩情。

《塞上聽吹笛》展現的是暫時的平和靜謐場景,胡馬晚歸,狼煙未起,邊關和家鄉同時籠罩在同一片月光之下。悠揚的音符,清脆的笛聲,如春天的使者,在廣袤的邊塞平添許多詩意的色彩。

即便是短暫的和平,也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笛音入詩,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寓情於景,寓聲於情,意境深遠

音樂可以穿越時空,李白曾說“誰家玉笛暗飛揚,散入春風滿洛城”。風傳笛音,笛音在邊關久久迴盪,它穿越萬水千山,把自己渴望回家、與家人團聚的的心情帶回去。

《塞上聽吹笛》,構思巧妙,雋永清麗,虛實結合

。有大漠的廣袤,有邊關的安寧的寫實,也有不見梅花又見梅花的虛寫。同時借“梅花”的意象,把思鄉之情和音樂完美結合,韻味久久不散。笛音婉轉,情思含蓄,意境深遠,諸美同臻,是一首美學價值極高的邊塞詩。

04.小結

以“笛“入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常用手法。笛聲作為聽覺意象,可以替代文人吹奏心曲,將無法訴說的思鄉、悼舊、感懷、喜悅等豐富的情感,微微訴說,可以渲染不同場景之下的情懷。  

從時間看,笛聲多在日暮夜深出現。靜謐中蘊含無窮的想象。從空間上,多在邊塞大漠,天高地闊,廣袤無邊,再將明月、風聲、鎧甲等意象進行組合,景、聲、情巧妙結合,構成邊關獨特的審美意象,營造出聲情並茂的意境,達到韻味深長的效果。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推薦文章

  • 拿破崙三世加冕:既要共和,又要皇冠?

    他因為家族受到的不公正對待和個人野心而投身政治冒險,但卻不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高林《皇帝圓舞曲》▲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法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政權前言1852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透過公投登基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尊號...

  • 擬通報表揚!涉及確山、西平、新蔡、正陽……

    聯絡人: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科 馬清漪電話:0396-2817956三、擬通報表揚的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和生態村名單(一)擬通報表揚的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名單確山縣任店鎮西平縣老王坡管委會新蔡縣佛閣寺鎮正陽縣真陽街道辦事處...

  •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

    ”內心明白是一種智慧,是自身覺悟或者他人啟迪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學也是學不到的,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智慧是學習得來的,學習只能得到知識,知識是抽象的,但是知識是可以操作的,智慧也是抽象的,但是智慧是虛無的,所以智慧是不可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