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由 紅塵如鏡 發表于 運動2021-10-23
簡介其中宋江的道乃是儒教的“忠君愛國,青史留名”之道,李逵的道是江湖上對大哥的“唯命是從,兩肋插刀”之道,而魯智深的道則是最樸素的“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之道——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最接近老子之道和天道的,雖然魯提轄本人可能連老子是誰都不知道

宋江把替天行道改成什麼了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紅塵品水滸》系列第172篇

細品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梁山的發展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正對應著三任寨主,其中首任寨主白衣秀士王倫嫉賢妒能,氣量狹隘,所以空有水泊梁山如此好的地理環境,當時的山寨只不過是個擁有五七百人馬的小勢力,也就欺負欺負周圍的老百姓罷了。

而第二任寨主托塔天王晁蓋掌握山寨後有了很大改觀,一方面晁蓋本人豪爽仗義,對手下兄弟很照顧,是個稱職的黑道大哥;另一方面山寨又多了“七星聚義”等人才,再加上原有的舊頭領豹子頭林沖等人,山寨頓時興旺了許多,成為了濟州府都不敢正眼相覷的大寨子。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但到了宋江上山之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山寨再次改頭換面,逐漸發展成為了讓整個朝廷和國家機器都深感頭痛的超級勢力,位列四大寇之一——另外三寇是江南方臘,淮西王慶和河北田虎。

而在宋江做出的眾多“改革”手段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那就是他讓手下在山寨上豎起了兩面杏黃旗,一面是“替天行道”,一面是“除暴安良”。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這八個字實際上也成為了梁山後來的政治綱領和指導路線,單從境界上一下子就超過了幾乎所有競爭對手,不要說普通的江湖小勢力了,就算是方臘等幾家“巨賊”也難以望其項背,從此梁山影響力日益擴大,周圍來投奔的人才也是越聚越多。

這“除暴安良”也就罷了,等於是向周圍的百姓們宣佈——我們是一群劫富濟貧的“義盜”,不會騷擾平民,大家不僅不用害怕我們,相反可以多多合作,類似於一張“安民告示”而已。

但是這“替天行道”就厲害了,相當於在當時百姓們心目中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老天爺的人間代言人,這在那個時代的宣傳效果和影響力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

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替天行道,究竟行的是什麼“道”呢?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道這個字最早源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老子後世的弟子們都把它奉為皋臬,更是直接用它來命名他們的組織——也就是“道教”,只不過“道”這個字非常玄妙——“

道可道,非常道

”,很難用言語準確描述。

不過包括宋江在內的梁山頭領們畢竟只是一群強人而已,就算素質和道德水準高於一般的江湖盜匪但也不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對於這麼深奧的道理肯定是一知半解,他們的這個道和老子的道也並沒多少聯絡,而是根據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著各自的解讀。

而這裡面有三個典型人物,也分別代表了梁山上的三種不同的“道”,這三人正是宋江,李逵和魯智深。

其中宋江的道乃是儒教的“忠君愛國,青史留名”之道,李逵的道是江湖上對大哥的“唯命是從,兩肋插刀”之道,而魯智深的道則是最樸素的“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之道——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最接近老子之道和天道的,雖然魯提轄本人可能連老子是誰都不知道

接下來紅塵君就來分別解釋一下這三種道究竟是什麼,也順便說一下奉行這三種道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宋江之道,忠君愛國,青史留名

宋江乃是《水滸傳》的第一主角,雖然從筆墨上並不是最多的(

比如武十回就超過他

),也不是最出彩的(

比如魯智深武松林沖燕青甚至李逵的人氣都要高過他

),性格也比較複雜,並不是很討喜,甚至討厭他的讀者數量似乎更多些,但絕不能否認他是全書最核心的角色,從“星主”的定位以及一百零八將的“魁首之位”就可以一見端倪。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此外《水滸傳》的藍本之一就是《宋江三十六贊》,而且史實中也確實是宋江帶領著一群手下反抗朝廷,所以無論演藝還是真實,宋江都是當之無愧的首領,不管大家喜不喜歡這個人物。

其實宋江這個角色其實極其複雜,同時身兼“廟堂文化”和“江湖文化”兩大既對立衝突又相互包容的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特性,要理解十分不易——毫不誇張的說,難度很可能要超過其餘的一百零七位頭領之和。

但是這其中佔據主導的,無疑還是儒教的“忠君愛國,為國盡忠”的思想,這在書中曾經多次說明,比如英雄排座次後的一次宴會中,他寫的一首《滿江紅》詞中就深刻體現。

“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可見在宋江心目中,這水泊梁山雖好,卻只是暫居之處,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接受朝廷的招安,為國出力,他也能夠封妻廕子,成為名垂青史的良臣,這才是他心中的終極光明大道。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而且他也不止一次的說過“

當今聖上極明

”,只是被貪官佞臣一時矇蔽而已,而完全不顧宋徽宗其實是個昏庸荒唐無道至極的統治者的事實,

因為當時傳統儒道的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倫理綱常乃是不可動搖的,對於臣子和兒子來說,君主和父親都是“天”一般的存在,決不允許忤逆半分,哪怕是君王賜死,臣子不僅不能心懷怨恨,還要磕頭謝主隆恩,這樣才是一個“賢臣良子”該有的態度

這個觀念如今來看十分荒誕甚至可笑,但在那個時候卻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標準,而宋江正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而且中毒甚深,不可救藥。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不過宋江倒也不是一個“心口不一”的偽君子,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哪怕最後被高俅楊戩找人毒死,對皇帝和朝廷也都沒有一句怨言,以身殉道。

不過可惜可嘆的是,這個道只是“愚忠之道”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江其實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悲情角色。

李逵之道,問大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黑旋風李逵的道。

李逵乃是標準的底層貧民出身,因為在家鄉打死了人惹了禍才流亡江湖,後來被江州的兩院節級戴宗收留做了一個小牢子。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而在遇到宋江之前,李鐵牛除了他的老母親以外,幾乎從未感受到過社會的照顧和人情的溫暖,所以就這麼渾渾噩噩的活著,吃酒,賭錢,打架,毫無人生目標,也沒有任何善惡觀念。

但是在江州結識宋江之後,李逵第一次感受到了溫情,宋江的揮金如土,豪爽仗義,同情弱者等特徵深深的吸引了李逵,讓他就像是黑暗中看到光明一般,如宗教狂信者崇拜教主一樣的狂熱崇拜上了這個大哥,甘願為大哥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李逵乃是典型的文盲,很可能連“替天行道”這裡面的任何一個字都不認識,更加不可能懂得這四個字的含義,但是對他來說這根本不重要,因為這是宋大哥說的,只要是宋大哥說的話,對他來說就比皇帝的聖旨都管用一百倍。

而李逵也從來不掩飾自己對宋江的崇拜和忠誠,更是不止一次的當眾表示過——宋大哥也姓宋,為何就不能做宋朝的皇帝?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所以在李逵眼中,

什麼天道人道儒教之道佛家之道他都不知道,也不重要,最重要的“道”就是要聽大哥的話,跟著大哥走,只要宋大哥一句話,刀山可上,油鍋可下,甚至封建時代高不可攀抬眼看一下都是罪過的皇帝都可殺!

李逵是個很簡單的人,唯宋大哥馬首是瞻,而這位宋大哥最後給他的卻是一碗毒酒——因為宋江自己被朝廷奸黨毒死,害怕李逵替他報仇反而會毀了他的“一世請名”,所以也要把這個最忠心的小弟和鐵桿的腦殘粉一起帶走才能安心。

李逵就這樣死了,但是哪怕臨死都是無怨無悔,表示來世依然願意繼續做宋大哥賬下的一個小鬼,甚至死後還讓手下把自己葬在宋大哥墓旁,哪怕死了也要繼續守護大哥——這在上古時代專門有個說法,叫做“人殉”!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所以李逵奉行的就是江湖之中最標準的“義氣之道”,最後同樣也以身殉道,做了奉行“愚忠之道”的宋江的殉葬品,而且心甘情願。

魯智深之道,扶危救困,打抱不平的天道

談過了宋江和李逵,我們再來聊聊魯智深的道。

魯智深乃是軍漢出身,最早本是小種經略相公賬下的一名中層軍官,其實他很可能比李逵也多認識不了幾個字,但卻從不盲從,而是有著自己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就是扶危救困,打抱不平,行俠仗義!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而他在書中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就曾為了素不相識的金翠蓮父女而抱不平,然後送他們錢讓他們安然離開後馬上就去找鎮關西的晦氣,並三拳把他打死,而自己不得不放棄本來還挺滋潤的生活以及戰場刀頭舔血換來的官位,而逃亡江湖。

然後他又被迫輾轉上了五臺山出家為僧,後來下山後又在瓦罐之寺為了幾個老和尚去找崔道成和丘小乙的麻煩,幾經波折後才殺了這兩個惡人,後來去了東京大相國寺又耐不住寂寞,為了剛結識不久的兄弟林沖而先是差點怒打高衙內,後又千里護送並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一命,而為此他又觸怒了太尉高俅,而不得不再次逃亡江湖。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魯智深做這些行俠仗義之事是為利嗎?顯然不是,相反倒是自己次次損失慘重;是和宋江一樣的為名嗎?其實也不是,他對此也不是很在意,都很少提及自己的名字,更不會宋江那般的大下說辭。

那他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實很簡單,為答案就是兩個字——公道!

什麼是公道呢?很簡單,就是有錢人要資助窮人,有能力的人幫助沒能力的人,公平合理,美好和諧,而一旦有了不平事,魯大師就會忍不住要出手管一管了。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正如《水滸傳》電視劇中的那首好漢歌所唱的一樣——“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最好的詮釋者其實也就是魯智深,單從“好漢”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魯智深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梁山第一,哪怕是人氣更高的武松也不能比。

而且和李逵對宋江的無腦般唯命是從不同,魯智深是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哪怕面對宋江這個梁山大寨主也是毫不妥協。

宋江道:“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所以至始至終,魯智深都在貫徹著自己心中的“道”,最後聽到錢塘江潮信而頓悟,沐浴更衣,大笑而去,灑脫無比,乃是活脫脫的在世羅漢。

而魯智深奉行的道,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已經和真正的天道非常接近了,正如老子所說的——“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

”,只不過當時的朝廷上下卻正好奉行著另外的“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以他一人對抗整個天下,未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紅塵說

綜上而述,雖然梁山上只有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解讀,我們選取的宋江,李逵,魯智深,正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位。

梁山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麼道?其實有三種解讀方式

這裡面宋江奉行的是儒家的“忠臣孝子”之道,李逵奉行的是江湖遊民的“兄弟義氣”之道,而魯智深奉行的,才是真正的為人間“打抱不平”的天道

只可惜魯智深這樣的人太少,再加上宋江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最終全山將士還是跟隨著他一起走了朝廷招安,為國效力的這條道,最後都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忠良,至於這是對是錯,也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畢竟作者施耐庵也是古人,畢竟這是一部《忠義水滸傳》,而其中魯智深等人能夠留下一抹足以照亮後世的人性和天道的光輝,這已經頗為難能可貴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