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後啟示錄異樣的風格和題材,你瞭解嗎?

由 踐行者166 發表于 運動2021-10-17
簡介此外,後啟示錄題材的宏背景,窄敘事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套路,也正因如此,才使作品易於代入——宏大的視點難以展現眾生相,沒有人性探討的作品多是空洞

絕地求生歸零點距離什麼意思

“啟示錄(apocalypse)”是《聖經》新約的其中一卷書,講述的是預言故事:不敬基督的人將會迎來大災難(自釀的苦果),而信奉基督的人則會享受福樂。啟示錄意味著原有的世界秩序在大災害中崩塌,災難的形式多種多樣,地震、核戰、極端氣候、超級病毒等等,而後啟示錄(post-apocalyptic)指的則是災難過後的狀態。一般指的是大範圍、全球性災害引起的無政府狀態,人類和曾經擁有的現代文明基本上蕩然無存,整個宇宙又進入一種野蠻無序和緩慢復甦的狀態,各種萌蘇的勢力又將進入一場生死豪奪。

在我看來,後啟示錄題材最浪漫的地方,便在於文明斷代後的文化碰撞。譬如將舊日廈宇的斷壁殘垣視作神蹟,將欲墜衛星的搖曳閃光命為星辰。囂張的野草撕裂舊日的街道,重返原始文明的新人類艱難摸索在鋼筋叢林中,舊日人類的造物成了偉大自然的理所應當。

後啟示錄作為科幻作品的一類分支,其本身的可塑性,延展性,相容性是相當強大的——末世奇觀,社會人性,重建探索;遊戲,小說,電影;朋克文化,幻想文學,現實主義……這個題材可以深挖的地方令人慾罷不能。

由《聖經》的故事向前沿,人類與恐龍的文明更替便是一種後啟示錄。而觀現代作品,《我是傳奇》喪屍肆虐餘後,演繹出末世孤獨;《輻射4》“war never change”,道出對文明的思考;《這是我的戰爭》重現薩拉熱窩圍城,反戰情結無需多言;《Heart of Android》用音樂講述的箱庭往事,程式的情感更是令人動容。

不禁思考,後啟示錄帶給人們的是什麼,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那是一片與現實,亦或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幻想世界天差地別,卻又息息相關的奇妙天地。置身後世,一切人們生活中不以為然的物件,觀象,行為,都可以得到全新的演繹——天災之後,槍支的激發不再依靠火藥,卻仍保留著扳機和膛線;核戰之後,曾經的貨幣變得一文不值,竟使瓶蓋變成了交易的通貨。這種設定,荒誕卻合理,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戲劇張力渾然天成。

此外,後啟示錄題材的宏背景,窄敘事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套路,也正因如此,才使作品易於代入——宏大的視點難以展現眾生相,沒有人性探討的作品多是空洞。(但也不乏《冰汽時代》這樣以遊戲為載體的宏大敘事)

所以,後啟示錄,它可以是一場父女情深的公路之旅,它可以是那個身著烈火的男人的自我救贖,它可以是走出地鐵迎接旭日的頭暈目眩;雪國的列車終將駛往何處,諾亞方舟的名冊上又有幾個平民,未發掘的避難所里正進行著怎樣的實驗?

借用笛卡爾的觀點——“I think,therefore I am”,暢想未來,反思現實,我們的思考不會止息,探索也不會止息。人類永遠在前進,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盛世笙歌還是殘喘餘後,再多的醜惡,也掩不住從中滲出的人性光輝。

最後,致白左:哪怕世界末日真的來臨,安那其原始主義也註定不會實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