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由 人文札記 發表于 運動2021-09-15
簡介尤其是有些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溺愛裡,沒有養成注意個人衛生的習慣,總是把收拾房間的訴求交給父母,自己能偷懶就偷懶,等到結婚生子後,這種頑固的觀念便會一直存在,甚至影響到下一代人,而下一代人在這方面又能夠依靠誰呢

胡格爾的孩子是誰的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在北京的老胡同南鑼鼓巷裡,有一間不足35平米的老房子,裡面居住著一家5口3代人!

由於空間狹小,房主胖大嬸只得和女兒女婿睡在一間主臥裡。廚房和衛生間混用,屋內混亂,儲物空間狹小。家裡到處都堆滿雜物,使得原本侷促的房間顯得更加擁擠。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年僅2歲的孫女也沒有自己的房間,胖大嬸總是為一家人以後的生活犯愁。

後來,東方衛視一檔綜藝節目——《夢想改造家》,透過空間改造,為他們暫時解決了住房困難的問題。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改造前)

改造後的房屋共計13扇窗戶,56個大小不一的儲物空間,滿足了一家5口的日常收納儲備。廚房與衛生間混用的狀況也得到了解決,併為每個人留出了自己的私密空間。小孫女也有了自己獨立的書房。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改造後)

但是沒過多久,節目組再回訪的時候,發現原本安靜整潔、一切井然有序的胖大嬸家又變成了最初凌亂的樣子。

進門採光的天窗,如今被胖大嬸掛上杆子曬衣服,房子的光線又被遮擋了。原本被設計成外孫女的房間,也被滿滿的雜物堆積,當作堆雜物的閒置房。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設計師幫忙改造了房屋,卻沒能改造一家人的生活習慣。

蝸居、凌亂、邋遢,胖大嬸一家或許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的狀態。我不想對私人的生活做評價,只是看完這個節目,我有點擔憂那個兩歲孩子的未來生活。

畢竟,人創造環境,環境也造就人。

整潔有序的家,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氣質,更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多的暗示。

人是一種需要秩序感的生物。不能說整潔有序的家一定能孕育出優秀的孩子,每年採訪考上清北的學子,總有一些人是不修邊幅的。誠然,有時候人的天賦和努力可以改變一切。但我們也得承認,一個整潔有序的家確實能給孩子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芬蘭有一則叫《孤兒院》的教育公益片,其中一組鏡頭是描繪兩個小女孩選擇領養的父母,孩子們依次隔著玻璃看四組不同的養父母。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第一組家庭中,爸爸在看書,媽媽在打掃,一看就是個富足有愛的家庭。

第二組家庭雖然面積不大,但父母彼此夾菜,談笑風生,一看就幸福和諧。

第三組家庭,父母站在樹下對談,父親還在孩子面前蹲下來跟他們對視,其樂融融的畫面,讓人心頭一暖。

可是看到第四組家庭時,孩子們看到的是凌亂的房間和激烈爭吵的父母。

孩子們在看到前3組家庭的時候,都是非常歡快的,嘴角泛起笑意。但到了第四組家庭,孩子們明顯流露出了擔心和不安的情緒。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心理學家阿爾貝託艾格爾認為,在夫妻生活中,在自己身後留下一片混亂,說明潛意識裡對是否給另一半留空間遲疑不決。

可見在我們人類的潛意識裡,凌亂邋遢的生活環境自然而然地要和爭吵、家庭矛盾、負面情緒等概念聯絡在一起,事實上,那些矛盾突出的家庭大部分也不會整潔,因為這樣的家庭是不會有閒工夫來管家務活的。

其實,

重視家庭的整潔和衛生秩序,也是家庭成員重視責任的一種表現,這和一個人是否“顧家”有必然聯絡。

如果孩子整天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便會產生負能量,脾氣也會變得暴躁和易怒。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學會整理房間的孩子,也學會了這些技能

我發現很多孩子不修邊幅,對自己的房間很少打理,不是因為本身不愛乾淨,而是源自於依賴性,這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尤其是有些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溺愛裡,沒有養成注意個人衛生的習慣,總是把收拾房間的訴求交給父母,自己能偷懶就偷懶,等到結婚生子後,這種頑固的觀念便會一直存在,甚至影響到下一代人,而下一代人在這方面又能夠依靠誰呢?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因此,會整理自己房間的孩子,學會的第一個技能就是

獨立自理的能力,這是一個人走上社會,脫離家庭溫室後的必備技能。

其次,

收納、整理自己物品的過程,需要歸類整理的邏輯思維

,這種思維帶入到學習中,就是一種有條理的梳理知識體系的能力,我們常說一個人細心,其實就是這種有效率的、精益求精的態度決定的。

德國和日本的整理收納術風靡世界,其本質上都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雜物,讓人生轉而有序、開明的方法。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是雜亂無章、灰塵飛絮的,那麼我們經常會因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發怒,我們因為過多關注於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歸類整理能力的培養!

所以,

當孩子越小的時候,父母應當及早培養他整理自己物品的自理能力

,用自己的行動教育感染他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小孩子先天就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果你經常把家裡收拾的非常乾淨,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他也會很快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反之,如果家裡雜亂無章,那麼他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都是雜亂的,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整潔的房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曾經做過多次家訪,走進每一個普通的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無論一戶人家的房屋豪華與否,乾淨整潔的環境總會讓我這個外來人有個良好的印象。

後來我發現,那些學習習慣有問題的孩子,大部分來自邋遢的家庭。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一所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績優異樂觀開朗的孩子,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心無積塵,面目清明。

一個人的房間裡藏著自己的生命狀態,藏著孩子的未來。

朱熹在《童蒙須知》中這樣寫到:

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几案,當令潔淨。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頓飯有常處。

朱熹這是在告誡學子們,學習之前,需要做好兩項準備工作:

一是打掃房間,保持房間的舒適整潔;

二是整理書桌,保持書桌的乾淨整齊。

與此同時,學習之後,書桌上的東西要放回原處,不能隨意擺放。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朱熹對學子的告誡,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因為,好的學習環境,是孩子能夠安心學習的重要前提。

當孩子身處於窗明几淨、一切物品都井然有序的環境中時; 孩子的頭腦會更加清晰,思考問題時也才更有條理。

我的一位學霸朋友,從認識他的那天起,給我最深的影響就是他的書桌,無論什麼時候,總是乾淨整齊,學習和收藏的書各分其類,平時他思考工作,釋放壓力時還會點上一炷香,很有禪意,按他自己的理論就是:

收拾整齊,思路也清奇。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前段時間,北大學霸宿舍的曝光,引來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你能想象這是一群理工男的宿舍嗎?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桌面乾淨整潔,除了學習和生活的必需品外,沒有多餘的雜物。學習的書籍和生活用品分類放置,互不干擾。

宿舍裡的他們,幾乎時刻保持著比圖書館還安靜的狀態。

雖然,我們不能透過房間的整潔情況來斷言,孩子未來會不會有出息。但一窺每個人的房間,可以側面看出這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特性,甚至是價值觀念。

凌亂的環境帶給孩子的是一種充滿凌亂感的環境暗示。當孩子處身混亂之中時,便會缺少一定的條理感。當孩子把凌亂當成了一種常態,不會因房間凌亂找不到東西時,孩子也會養成隨手亂丟的習慣,對事物沒有順序感和歸類思想。

學習習慣的培養就寓於這些小事當中,要想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妨從這些生活的細節開始吧。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在“垃圾堆”裡養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關注我,共對一樽酒相看眾生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