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史說嵇姓1嵇姓並非無稽之談的“稽”

由 史說嵇姓 發表于 運動2021-09-14
簡介稽,古兮切,即取反切上字“古”的聲母g,取反切下字“兮”的韻母i,讀音為gi,相當於今天的ji音

嵇姓多少人

嵇是一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姓氏,不但有1800多年的歷史,還見證了中國文字、語音、書法的演化與變更。今天,我們追溯“嵇”姓的正源避不開“稽”,因為現在這兩個字不但讀音一樣,而且字型極為相似。很多非嵇姓人也常常會把“嵇”誤寫作“稽”。有傳說,“嵇”源自“稽”。據唐《元和姓纂》載,“夏少康封子季杼於會稽,遂有會稽氏。漢初徙譙嵇山,改為嵇氏。”果真是這樣嗎?一切都記錄在歷史中,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慢慢翻閱史籍,會一一還原本。

史說嵇姓1嵇姓並非無稽之談的“稽”

“稽”是一個古漢字,司馬遷著《史記》便有多處記錄,其中以“會稽”出現的次數最多,如《夏本紀》載“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如《越王勾踐世家》載“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如《秦始皇本紀》載“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會稽”就是今天的古城紹興,至今有會稽山、禹王陵。

史說嵇姓1嵇姓並非無稽之談的“稽”

解讀“稽”離不開《說文解字》。漢字是象形字字,根據造字法分象形、指事、 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即“六書”,這是東漢許慎作《說文解字》時的總結。其中,形聲和會意最常用。

形聲字是由兩個文或字複合成體,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如“從某,某省聲”,這是說半取形,半取聲。聲省是指取某字為形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體的一部分。某省聲是說取某字為聲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體的一部分。還常常可見“從某”的表述,這是會意。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一個字。

史說嵇姓1嵇姓並非無稽之談的“稽”

“稽”是形聲字。據《說文解字》記載,“稽,留止也。從禾從尤,旨聲。凡稽之屬皆從稽。古兮切”(清代陳昌治刻本)這什麼意思呢?

稽的本義是停留。

“從禾從尤”的意思是取“禾”與“尤”的字形來組字。

“旨聲”的意思是取“旨”作為聲旁。

許慎在作《說文解字》時首創了漢字的部首,通常這樣表述“凡某之屬皆從某”,意思是說,大凡某的部屬都隨從某聚集在一起。“凡稽之屬皆從稽”是指與稽形似的字都屬於稽部。

“古兮切”是指“稽”的讀音。

反切是我國古代漢字注音的一種傳統方法,流行於東漢末年,盛行於唐宋,使用兩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兩個字中,前者稱反切上字,後者稱反切下字。稽,古兮切,即取反切上字“古”的聲母g,取反切下字“兮”的韻母i,讀音為gi,相當於今天的ji音。

稽亦有引申之意“囤積”、“核查”,這些都是漢語言發展的事情了。

118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