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運動2023-01-27
簡介陶:但是任總也說了如果華為被逼得不能在手機上用安卓,就要用鴻蒙代替安卓

馮的本義是什麼

作者/陶叔

封面/圖蟲創意

在今年9月即將到來的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2。0版將會發布。作為身負國人期待的一款作業系統,一直帶著神秘色彩。雖然在去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就釋出了1。0版本,但是關於它的資訊卻總是語焉不詳、撲朔迷離,不能解釋對它的許多疑問。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所謂鴻蒙根本不存在,只是一種營銷策略。

為了解開這些謎題,我在日前拜訪了業內專家馮南圖先生,與他探討了鴻蒙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當前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技術問題,涉及的方面很多,存在許多疑點,而線索又錯綜複雜,我們的討論成為了一場推理,以期拼接出一幅清晰的圖景。

下文中馮為馮南圖,陶為陶叔。

1/ 三個前提

陶:馮老師,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華為鴻蒙系統,許多國人對它充滿期待,把它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但也有一些人對它態度很激烈,有不少質疑或挖苦的聲音,甚至斷言說鴻蒙並不真實存在,只是把安卓系統換了個品牌,你怎麼看?

馮:這個問題本身是一個技術問題,涉及到了作業系統軟體的許多重要概念以及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需要耐心地進行一番梳理。但是它又已經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因為鴻蒙系統是產生於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之下,雙方的激烈鬥爭使許多人帶著非常重的情緒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對於不同的觀點難以理性對待,所以圍繞這個問題產生了大量的爭執甚至爭吵。我曾仔細檢視過很多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特點:有的人雖然提出了事實與依據,卻有意無意地犯了兩個錯誤,導致他們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陶:哦?是哪兩個錯誤?

馮:一是概念不清,二是判斷標準不一致。如果我們把問題進行簡化,就是“鴻蒙是不是安卓”,也就是“A是不是B”。它由兩個概念與一個判斷組成。如果參與討論的提問人、回答者、聽眾三方,提問人說的是A與B,判斷標準是X,回答者說的C與D,判斷標準是Y,聽眾以為是E與F,判斷標準是Z。概念混淆不清,標準莫衷一是,每個人說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卻又言之鑿鑿,爭得面紅耳赤,又能得到什麼正確結論呢?

陶:那能否就這兩個錯誤舉出更具體的例子?

馮:概念不清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人們在網上相互攻擊的用詞來說,經常會說別人“蠢”、“愚”、“傻”、“笨”,請問你是否分得清這四個字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這四個字雖然大家經常在用,但是各有所指,意義完全不同。而且我相信絕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罵別人什麼的,只是隨口一說,可能你罵人的用字根本就不能精準匹配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問題。蠢的本義是冬眠的蟲蛇在回暖的春天甦醒、蠕動,所謂蠢蠢欲動,引申為一個人不講方法胡亂行動。愚是形聲字,心是形旁,指的是心智與性格,禺是聲旁兼表意,本義是指角落,引申為不通達、孤僻,形與聲合起來就是性格孤僻,愛鑽牛角尖。傻字中帶一個囟,這是指嬰兒的頭骨沒有發育完全時的囟門,就是說一個人的智力像嬰兒一樣低下。笨也是一個形聲字,形旁是竹,指的是一個人頭腦裡就像竹子裡面一樣空空蕩蕩,引申為沒知識、沒見識。

陶:哦……確實,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哪會注意這幾個字的區別,都是胡亂用的。那判斷標準不一致又有什麼表現呢?

馮:你有沒有發現每當新聞宣佈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有新的突破,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時,馬上就會有人斷言這根本不算突破,因為這類技術在西方早就落後了。是否屬於高科技的判斷標準並不是客觀一致的,而是取決於中國是否掌握。中國掌握前高不可攀,掌握以後低賤如泥。當判斷標準變得從心所欲的時候,討論也就沒有意義了。

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隻有以明確的概念與一致的標準作為前提,我們的討論才會有清晰紮實的邏輯,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就不會陷入無謂的爭吵。

馮:是的。華為鴻蒙系統提出了許多的新概念,又因為其出現的背景是中美正在高科技領域進行激烈的鬥爭,早已偏離了原有的技術發展規劃。我們還需要結合這個背景去理解概念,加上一致的標準進行判斷,甚至要更深入一層,推測動機與目的,也就是要運用推理的手段,才能全面而且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陶:用推理的手段來找出華為鴻蒙問題的答案,倒是很新鮮的想法,想必過程會比較有趣。

馮:應該是的。

2/ 鴻蒙OS 1。0是不是安卓?

陶:我發現對鴻蒙的質疑主要是針對已經應用在智慧屏產品上的鴻蒙OS 1。0。有人在購買了智慧屏之後,透過安裝工具軟體檢視作業系統核心,發現核心是Linux,而作業系統標示的是安卓,這與配置資訊中顯示的HarmonyOS並不一致。這是不是說明智慧屏上的鴻蒙OS 1。0就是安卓呢?

馮:要勇敢一點,相信自己的眼睛。並不是眼睛出了業障,而是鴻蒙OS 1。0就是安卓!

陶:啊!那不正說明鴻蒙就是安卓套皮嗎?

馮:也不能這麼快下結論。

陶:這又是怎麼說呢?你莫非要給華為洗地?

馮:沒有邏輯的硬拗才叫洗地,我只會按照前面說到的三個前提來進行推理。別忘了:概念清晰、標準一致、結合背景。下最終結論之前,我們還有很多資訊沒有考慮進去。如果以破案來類比的話,現在下的判斷只是讓我們獲得了第一個嫌疑人,並不意味著這是最後的真相。即使我們最後得出的結論與現在的判斷是相同的,也需要在推理過程中考慮過所有的資訊之後才能進行確認。將所有能夠獲得的資訊都納入考慮,最終的結論不能與真實的資訊相矛盾,這是推理的基本原則。

陶:是。那請你繼續。

馮:我們先來看一下華為自己的解釋。在2019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餘承東做了一個演講,在他身後有一張幻燈片說明了鴻蒙發展的歷程與路標。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在2019年鴻蒙OS 1。0這個部分,特意用橙色標明瞭“基於開源框架,關鍵模組自研”。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Linux核心是開源的,安卓也是開源的。結合前面你所說的情況,可以判斷:智慧屏上的鴻蒙OS 1。0就是在這兩者組成的框架上,替換了部分自研模組。

陶:那這種替換是否夠得上將其稱為一種新的作業系統呢?

馮:這個就要用一致的標準來判斷。與誰一致呢?就是與安卓一致。我們知道安卓採用的是Linux核心,類似地我們可以提一個問題:安卓是不是一種Linux?無論答案為是還是否,將判斷標準提取出來,同樣用於審查鴻蒙1。0就可以了。

陶:我知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安卓基於Linux核心,只是對核心進行了裁剪,並在上層添加了自己的應用框架,但是並沒有改變它是一種Linux的的性質,因此安卓應該被稱為“安卓/Linux”,類似於“GNU/Linux”及其它Linux發行版。另一種說法認為安卓與Linux發行版存在本質的區別。因為安卓系統的應用場景不同於Linux系統原有的伺服器與PC,是在手機上執行的作業系統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態,應該看作一種獨立的作業系統。這就好比動物的進化一樣,雖然各種動物的底層架構實際是相同的,但是因為生存環境不同就進化成了不同的動物種類。上了岸的魚就不再是魚了。

馮:這兩種說法其實就是兩種判斷標準。一種是隻要用到了Linux核心,那就都是Linux。另一種是即使核心相同,應用於不同的場景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就成為獨立的作業系統。按照第一種標準來判斷,鴻蒙是安卓的一種,並且因為安卓是Linux的一種,應該將其稱為“鴻蒙/安卓/Linux”。按照這種判斷標準,鴻蒙也好,安卓也罷,大家都是Linux,大哥別嫌二哥。而按照第二種標準,則要看鴻蒙1。0是否應用於新的場景,並且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生態。

陶:明白了。在釋出鴻蒙系統時,華為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就是“基於微核心的全場景分散式OS”,應該就是想要擴大應用場景,並打造出自己的生態。

馮:是的。那你覺得按第二種標準鴻蒙1。0能被稱為新的作業系統嗎?

陶:鴻蒙1。0當前的應用場景只有智慧屏,而智慧屏並不是新的應用場景,安卓早已應用於智慧電視。總不能因為把智慧電視叫做智慧屏就當作新場景。場景沒有變,魚還是生活在水裡,並沒有上岸,因此這一條標準就不符合。鴻蒙1。0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作業系統,它還是安卓。

馮:是的。而且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按照鴻蒙“基於微核心的全場景分散式OS”的定義,這個OS的核心特徵是“基於微核心”、“全場景”與“分散式”。我們一個個地來看:1。0是基於Linux核心,這是宏核心,並不是微核心;只應用於智慧電視這個安卓系統的已有場景,沒有其它公開發布的落地產品,也談不上全場景;路標PPT中明確1。0是“分散式架構”,這裡就算作已經真實實現,三個特徵中也有兩個不符合。鴻蒙1。0不僅僅是安卓,而且按照華為自己的定義它也不能算是鴻蒙!

陶:這個說法確實讓人震驚。那華為為什麼要把一個不是鴻蒙的系統稱為鴻蒙呢?

馮:要知道華為為什麼這麼做,也就是推測其行為的動機,就需要結合背景來回顧鴻蒙的出現過程。在2019年5月16日華為遭受美國第一波制裁以後,不僅晶片等硬體對華為限制供貨,而且盛傳華為手機將不能再使用安卓系統。作為應戰措施,華為產品開始了“去美化”替代,許多備胎轉正。現在看來,在硬體方面,特別是晶片上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華為產品基本不再依賴美系晶片。而在軟體方面,制裁後不久就傳出了華為擁有自研的作業系統“鴻蒙”,將可以作為安卓的備胎。這個訊息立即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當時華為官方對於鴻蒙是如何迴應的,你是否還有印象?

陶:我記得最早是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微信群討論,時間是2019年5月21日,也就是華為被制裁的5天之後。餘承東表達的意思是華為有自己的作業系統,並且這個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等眾多裝置。我的理解是這個系統的目標就是全面取代安卓。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馮:你有沒有注意到餘承東用的是“打通了”,而不是“執行在”?

陶:這個……我理解的“打通了”就是“都能執行”的意思。

馮:再看一遍這段話“我們的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確實有很多人理解成這些裝置都將執行一個相同的作業系統。你再想想,能將二者直接等價嗎?

我再說一個線索。在去年華為開發者大會,餘承東提出了一個產品架構,叫做“1+8+N”。1是智慧手機,8是華為納入研製範圍的8種產品型別,包括PC、平板、車機等,N是各種物聯網裝置。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陶:是的。這個產品架構對華為生產什麼不生產什麼進行了界定,讓許多友商放了心。

馮:可以看出這個架構是以手機為核心建立的。但是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鴻蒙路標的那個幻燈片,你可發現其中落地產品包括手機了嗎?

陶:確實沒有!這有點奇怪了。按餘承東的意思,鴻蒙應該是可以執行在手機上的呀。

馮:餘承東的說法確實是容易讓人產生誤解,那我們再看看任總的說法。在2019年6月24日任正非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提到了鴻蒙。任總當時的原話是“首先,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第二,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生態,但是如果美國限制我們使用,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這段話除了表明鴻蒙本身不是用於手機的作業系統,另一個意思是如果華為真要被逼得不能在手機上使用安卓,就會用鴻蒙代替安卓。

陶:任總的說法與餘承東的說法就有明顯的區別。

馮:按任總的說法,鴻蒙並不是給手機用的。而餘承東只說“打通了”手機,並沒有說“執行在”手機。

陶:但是任總也說了如果華為被逼得不能在手機上用安卓,就要用鴻蒙代替安卓。

馮:任總這個表態很重要,這表明了華為堅持與美國政府進行鬥爭的決心。為了佐證決心,在2019年推出鴻蒙就是必須的,而且讓它有第一個落地產品也是必須的。智慧屏上的鴻蒙1。0系統就是這麼來的。

陶:可按照你剛才的分析。智慧屏上的系統明明是安卓,搞成了“不是鴻蒙的鴻蒙”,這不正說明鴻蒙並不存在,只不過是營銷手段嗎?

馮:如果只是為了營銷,就要符合營銷的一般規律,就是什麼量級的產品對應什麼量級的營銷手段。智慧屏是華為新推出的一個產品品類,而且智慧電視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華為不太可能把它的銷售期望拉得太高。對於一個明顯並不佔有決定地位的產品,用一個全國都矚目的自研系統的名義來造勢,這合理嗎?

陶:確實也是說不過去。華為的決策者應該不會犯這樣低階的錯誤。

馮:遇到走不通的地方,我們當然要掉頭回去。排除掉營銷手段的判斷,我們先假定鴻蒙系統真實存在,再順著這個邏輯往下走,看是否會出現矛盾。

陶:明白。應該是這麼推理。

3/ 鴻蒙規劃的演進方向是什麼?

馮:如果鴻蒙真實存在,智慧屏上出現的卻是安卓,我們可以推測鴻蒙是基於安卓進行改造,將其朝“微核心”、“全場景”、“分散式”的方向進行改造。這裡我們就需要對這三個概念進行理解。請你先講一講。

陶:我對這三個概念還是下了一點工夫的,基本上說得清。微核心是相對於宏核心的一種核心架構。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宏核心將核心的功能都組合在一個程序中完成,而微核心將許多在宏核心中的模組移出核心,並且這些模組成為各自獨立的程序,運行於使用者模式。它們各有利弊。宏核心的好處是各功能模組處於同一個地址空間,相互呼叫效率很高,弊端是體積臃腫不利於在資源較少的裝置上進行部署。微核心的好處是功能模組各自獨立,減少相互之間的耦合,可以視需要組合、裁剪各功能模組,方便進行移植。弊端是功能模組之間變為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程序間通訊),代價大大增加,效率大打折扣。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宏核心、微核心與混合核心的區別

馮:你剛才說的微核心相對宏核心移植性強,適應場景更多。這一點,在餘承東的演講中也重點介紹了。他說平常真正用到的只有安卓核心8%的程式碼,但是其它一般用不到的核心部分又不得不一起部署,使得安卓手機至少需要3G以上的記憶體才能跑得順暢。很多物聯網裝置記憶體非常小,不可能採用宏核心的架構。所以從宏核心向微核心改造,目標就是為了全場景,也就是為了能在物聯網裝置中進行部署。這一點與前面任總的說法是一致的,鴻蒙是特意為物聯網打造的。

陶:但是微核心有一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就是效能。本來在同一個程序中,可以用內部呼叫解決的事,現在變成了程序間通訊,這個代價是非常大的。

馮:但是在一種情況下,這種代價卻變得無足輕重了。

陶:哪一種情況?

馮:當要使用網路上另一臺裝置資源的時候。

陶:也就是分散式應用的情況?

馮:是的。按前面任總的說法“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如果是一臺機器內部的功能模組的響應速度,根本不可能用毫秒與亞毫秒這樣的單位,但在物聯網的場景中就是非常高的效率。所以微核心的程序間通訊帶來的效率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陶:我明白了!“微核心”、“全場景”、“分散式”這三個概念只有組合在一起才能成為這個作業系統的完整特徵,微核心是為全場景準備的,而分散式才能揚長避短,將其優勢展現出來。

馮:在去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演講完之後,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錄也做了演講,中間有一段演示,是說明分散式的具體應用。這個演示是用兩個華為手機進行影片通話,但其中一個手機傳過來的畫面並不是本機攝像頭的,而是來自一臺大疆無人機上的攝像頭。無人機升空以後傳過來的是在空中拍到的景象。也就是說透過分散式的架構,可以將其它終端上的硬體能力當作本機的能力,華為稱其為“分散式硬體能力虛擬化”。其實這個演示非常重要,但是受到的關注卻很少,可能因為王總的演講沒有餘總的那麼吸引眼球。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陶:這段演示我有印象。很多人可能只是把它當作了普通的影片通話,當時現場的反應也並沒有很熱烈。可是因為我早就關注分散式的應用,所以明白這個演示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分散式應用平時最常接觸到的就是投屏功能,把手機或PC上的內容投到投影儀或智慧電視上。現在很多軟體都可以透過網路連線實現投屏功能,不再需要影片線。投屏就是透過分散式應用把投影儀或電視機整合成本機的顯示能力。另外,在汽車上透過藍芽連線車機,也是分散式的應用。在車機上播放手機上的音樂時,如果操作方向盤上的按鈕,手機上的音樂軟體就會同步進行動作。這也同樣是把車機的硬體整合成了手機的硬體。但這些都不是新概念,能實現分散式應用的軟硬體都已經太多了。

馮: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同樣的功能,如果底層架構不同,提供給使用者的體驗感也不同,由此形成一種更新換代的解決方案,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比如2007年蘋果推出自己的智慧手機,其中的觸控式螢幕、手機應用軟體、移動網際網路都不是新概念,但蘋果的解決方案有優勢,這才引爆智慧手機的大發展。就以你所說的投屏功能為例,相信許多人都有這類軟體的連線、使用非常繁瑣的感覺,而且經常會發生莫名其妙的錯誤造成連線斷開。如果華為拿出的方案能夠徹底解決這些問題,讓手機呼叫其它終端的硬體能力就像呼叫本機硬體一樣快捷方便,這未嘗不能成為鴻蒙的突破口。

陶:但我記得這段演示並不是用來說明鴻蒙的能力的,而是在介紹EMUI 10的時候做的。

馮:你說的沒錯,確實是在介紹EMUI 10新功能時的演示。

陶:據我的觀察,華為在手機系統上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不斷升級EMUI上,去年推出了EMUI 10,今年據說是EMUI 11。繼續大力投入基於安卓魔改的EMUI,華為不擔心不讓用安卓以後這些努力都白費了嗎?何不現在就開始推動將手機系統轉換為鴻蒙呢?

馮:華為在手機系統上的實際動作確實是繼續在EMUI上投入,還沒有看到要切換成鴻蒙的跡象。這自然會讓人們產生一個疑問:華為手機會不會不能用安卓?

4/ 華為手機會不會不能用安卓?

陶:是的。手機作為1+8+N產品架構的核心,為什麼偏偏不使用鴻蒙,而是繼續用安卓?莫非華為判斷能夠一直使用安卓下去?

馮:安卓是開源軟體,這個情況你應該瞭解。

陶:我還是比較瞭解的,寫過這方面的文章。安卓作為手機作業系統的後來者最後卻成為王者,取勝之鑰就是進行了開源——谷歌發起了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安卓開源專案)。因為安卓開源開放的優勢,獲得了手機生產商的廣泛支援,最終奪取手機作業系統絕大多數的份額。

馮:因為安卓是一個開源專案,所以它不是能由某一家公司控制的。谷歌只是AOSP的發起者,現在也不過是其原始碼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全世界參與AOSP的開發者都對安卓原始碼做出了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華為。對於一個開源專案,正常情況下是很難讓一個遵守其許可證規定的廠商無法使用原始碼的。

陶:但是谷歌作為一家商業公司,不可能一直無償做好事的發展安卓,所以早早就佈下了先手,也就是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動服務)。谷歌的盤算就是用開源的AOSP來擴大安卓陣營,同時又用閉源的GMS來獲得利潤。GMS包括Google Play、搜尋、日曆、訊息、地圖、Gmail、YouTube等基礎服務,因為國內早已禁用GMS,我們對GMS基本沒什麼感覺,但海外對GMS卻依賴極深。谷歌擁有GMS生殺予奪的大權。前幾年阿里巴巴推出阿里雲OS手機作業系統,谷歌認為這對安卓構成了威脅,就撤銷了支援阿里雲的裝置商的GMS授權,使得這些裝置商不得不放棄阿里的系統。這次谷歌對華為故技重施,也很快就產生了效果,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受到非常大的打擊。

而且GMS並不僅僅是一些應用,同時也是開發框架。這些年穀歌很明顯地把安卓系統的一些基礎服務如搜尋、日曆、訊息等逐漸停止開發,意圖將開發者驅趕到GMS中的對應服務。而如其所願,海外的很多安卓APP為了獲得最新的功能支援,已經轉成引用GMS的開發包。隨著這個過程的推進,谷歌對安卓的控制力也就越來越強。華為手機被禁用GMS,不僅是谷歌本身提供的應用不能使用,而且大量基於GMS開發的第三方應用也無法執行。所以,並不能因為安卓是開源軟體,華為手機就能安心地依託安卓生態繼續發展。最後有可能華為手機上雖然是安卓系統,卻因為大量依賴GMS的安卓APP不能執行,仍然被踢出安卓生態,只能被鎖死在國內市場。

馮: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為要推出HMS(Huawei Mobile Service,華為移動服務)的原因。HMS的作用就是將被禁用的GMS中的各項服務進行逐個替代。除了GMS本身的應用有了對應項,GMS提供的基礎開發框架也有了對應項。但是要讓原本依託GMS開發的第三方應用開發者轉到HMS,需要有一個過程。為了降低他們轉換的代價,華為在方舟編譯器上增加了新的功能,就是將原始碼中引用GMS的部分自動轉換為引用HMS。所以方舟編譯器在華為整個應戰策略中佔有關鍵地位。方舟編譯器如果獲得開發者的廣泛支援,華為依舊可以牢牢紮根於安卓生態。當然,方舟原本並不是為了替換GMS而出現的,它是因為華為為了解決安卓系統卡頓的問題替換了底層模組(如檔案系統與圖形處理模組)之後推出的編譯工具。反正同樣乾的是替換的活,方舟已經是熟門熟路了。HMS現在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減緩了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流失的速度,當然HMS如果要做到GMS那般強大的吸引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EMUI系統架構圖,藍底部分是已經被替換的底層功能模組

陶:就算HMS能取得成功,如果美國政府非要禁止華為使用安卓呢?現在美國政府的操作已經一次次突破底線了,以前哪敢想象他們居然會強迫TikTok賣給美國企業呢?再說,對於開源軟體美國政府也不一定就不能伸手。比如,宣佈安卓系統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禁止列入“實體名單”企業使用安卓,如果違反禁令銷售搭載安卓系統的華為手機,將受到美國製裁。

馮:這種情況現在不敢說完全沒有可能,但實施起來難度太高,他們的目的也不一定能達到。一來這對安卓系統將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裝置生產商將對安卓獨立發展的未來喪失信心,必然開始各自準備自己的備胎,反而可能給鴻蒙機會。二來單純打擊華為手機的銷售不是美國政府的重點,他們的重點還是瞄準華為的5G裝置。可現實是就算他們上至總統、國務卿,下至駐外大使對華為裝置不斷攻擊、喋喋不休,但明確表態禁止華為5G裝置的國家也並沒有多少啊!因此可以判斷,華為手機用安卓問題還是不大的,只要把HMS真正搞起來就行。

陶:那麼,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人類行為的動機有兩種,一是壓力,二是動力。華為不拋棄安卓,誠然因為壓力還不夠,是否同時因為採用鴻蒙的動力也還不足?是否鴻蒙要用於手機還面臨解決不了的困難?雖然華為描述了鴻蒙美好的前景,但是鴻蒙在手機上其實並不具備挑戰安卓的實力?

5/ 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

馮:要搞清這一點,就要知道鴻蒙最早是因為什麼而來的。我們在路標幻燈片上可以發現最早的鴻蒙核心1。0是在2017年出現的。這個時間往前推一年,2016年穀歌啟動了一個新的作業系統專案Fuchsia。如果你看Fuchsia的描述,會發現有趣的現象:它是基於微核心並且面向全場景的。也就是說谷歌在華為之前就已經規劃要打通手機與各種物聯網裝置。而且有許多傳聞說谷歌計劃用Fuchsia代替安卓,即將推出搭載Fuchsia的手機等,但卻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而在餘承東的演講中,直接給Fuchsia下了一個評語“效能較差”。效能差的原因是出在根子上:微核心的IPC代價太大。在手機這種特別講究使用體驗的場景中使用微核心系統,誰也沒有把握使用者能夠接受。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陶:也就是說鴻蒙是對標Fuchsia的一個產品。Fuchsia沒有解決效能問題,不敢在手機上應用,同樣鴻蒙也不會冒這個險。但是按照計劃,今年推出的鴻蒙OS 2。0的落地產品會有創新國產PC、手錶/手環、車機,並且採用自研的通用微核心架構。在這些產品使用微核心系統,華為不擔心效能問題嗎?

馮:手錶/手環、車機這些產品還好說,效能問題不太敏感。但是PC對效能的要求非常高,鴻蒙不可能不考慮。現在推測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在軟體層面實現高效能IPC,使微核心突破效能瓶頸。但這種方案實現難度太大,現在也沒有任何關於這種方案進展的訊息。第二種是用軟硬體協同來實現高效能IPC,這也是最優解。而華為比谷歌強的能力就是能夠設計晶片。如果創新國產PC的“創新”一詞是指一款支援高效能IPC的晶片,那就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進步,也是微核心系統鹹魚翻身的機會。第三種是在PC上採用混合核心架構。這是基於當前技術現實的妥協,談不上“創新”,也與“通用微核心架構”的說法相矛盾。如果最終採用的是第三種解決方案,那就比較尷尬了。

陶:這就要等到今年的大會揭曉答案了。我發現今年要推出的PC與去年的智慧屏一樣都是華為新推出的品類,是否是要用新品類作為鴻蒙系統試水溫的動作?一旦市場接受程度高,鴻蒙也不排除會應用於手機?

馮: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探究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鴻蒙到底是什麼?

6/ 鴻蒙是什麼?鴻蒙在哪裡?

陶:這個問題是要搞清楚,現在圍繞鴻蒙產生這麼多爭議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對鴻蒙統一的認識,各有各的理解。而華為對鴻蒙的介紹又云山霧罩、欲言又止。

餘承東在演講中說“能不能用在手機上?當然能。大家問什麼時候用,我隨時可以用,但是因為考慮到生態原因,我們支援谷歌的Android生態,我們優先使用谷歌Android作業系統,如果Android作業系統無法使用了,我們就隨時可以啟用我們的鴻蒙。”這裡說的意思是隨時可用。而根據路標幻燈片中說是1。0“基於開源框架,關鍵模組自研”,2。0才是“核心及應用框架自研”以及“通用微核心架構”,這裡又是未完成狀態。一個隨時能用的未完成系統?這是不是華為自相矛盾呢?

馮:這要結合華為釋放的其它資訊一起來看。其實透過上面的討論與推理,我們可以判斷:鴻蒙實際上是準備不足,倉促上馬。使這個系統能夠成為一個更新換代的新系統的特徵還處於規劃狀態,並不是現在時。但同時,這些特徵也不能說是信口開河,而是基於華為已經在作業系統底層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括三個部分:EMUI中為提升效能解決卡頓問題在安卓底層所做的模組替換,用於物聯網終端的LiteOS以及分散式應用環境的通訊協議與開發框架。其實將這三個部分組合起來,就已經是一個有一定技術優勢的作業系統了。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我們知道,一個作業系統軟體的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技術,而在於其是否能建立起自己強大的生態。歷史的經驗又證明,在已經成熟的應用領域推出一個新的作業系統,是一件成功機率非常低的事。新的作業系統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在新的應用領域,只有找準了這個領域,鴻蒙才有贏的可能。

陶:這個領域是指物聯網裝置?

馮:物聯網裝置確實是新的領域,而且Fuchsia與鴻蒙都同時瞄準了這個領域。但是物聯網裝置裝置種類眾多,差別很大。而且許多裝置的記憶體很小、計算能力很差,並不能提供給使用者強大的功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不能給使用者提供一種嶄新的體驗,新的作業系統也是難以成功的。但是華為顯然找到了一個突破的方向。

陶:你是指分散式?

馮:正是。計算機基礎架構的發展方向總的來說是兩個:一個是算力更強,另一個是連線更快。不同的公司對發展方向會做出不同的研判。作為一個通訊裝置起家的公司,華為所理解的未來計算機發展的方向顯然側重於網路連線更快、更便利。華為所說的“1+8+N”產品架構實際上描述的圖景就是一個具有中心節點的網路,而這個網路的中心就是手機。手機提供最完整的功能,以其強大的算力給使用者帶來最佳的體驗。而8與N透過網路連線到中心節點後就成為其硬體能力的延伸。既然是延伸就不一定需要完整的系統功能(除了PC、智慧屏與車機),只需要在通用的微核心中裁剪出少量模組能把硬體管起來就行。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網路迅速連通,執行分散式應用的指令。比如一個音箱就不需要圖形使用者介面,有一個聲控的使用者介面就可以。而窗簾開關器、燈光開關器連聲控使用者介面都不需要,只要通訊模組,連線上以後完全交給手機去控制。而智慧屏與車機這樣的裝置,雖然使用者介面會豐富一些,但運算能力卻不用太強。智慧屏的優勢在於大螢幕與影片解碼,車機的重點在於管理汽車上的各種硬體(空調、燈光、攝像頭等),對於複雜的計算工作及豐富的功能也都交給手機來完成。這樣各種裝置各司其職,專注於自己的長處去發展,不需要做成大而全小而全,無謂地提高成本,同時又透過分散式的整合給使用者提供更豐富的體驗。

以前我們看一些科幻片,會看到片中人物分別對著各種家用電器用語音進行操控,現在想來這種科幻沒有考慮成本問題——每個家用電器都安裝帶語音識別功能的晶片成本又高又沒有必要。你對著窗簾開關器大聲喊叫有意思嗎?而華為的解決方案則實用得多,只要每個電器帶上通訊模組,語音指令只發給手機,再由手機分別控制對應的電器,這種價效比強了太多。

陶:但這樣分散式的應用也不一定要用一個新作業系統來實現吧。只需要形成一個網路通訊協議,再由各個裝置產商進行支援,也同樣能提供使用者一個整體的分散式體驗。

馮:這就要說到通用系統架構的好處了。架構通用了,對於開發者就是福音,不需要為了開發分散式應用去學習各種各樣的平臺。而且完全可以在IDE(整合開發環境)的幫助下,實現用一套程式碼就生成在不同裝置上執行的應用。提高開發效率、降低學習成本,當然會獲得開發者的歡迎。用通用系統架構打造分散式應用,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將會加速物聯網領域新生態的形成。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同一個應用在不同裝置上顯示為不同的介面

陶:我注意到在鴻蒙之前,華為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一款微核心作業系統的開發,也就是你剛提到的LiteOS。那又為什麼要再做一個微核心的系統呢?僅僅為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馮:LiteOS是微核心架構,但卻做得太微了,最小可以裁剪為10KB。相應地這款系統的功能太過簡單。而在谷歌Fuchsia系統釋出後,相信華為受到了某些啟發,意識到微核心具有向上攻的潛質,可以運行於車機、手錶、智慧電視等更復雜的裝置,因此規劃了鴻蒙專案。而華為也已經明確表示LiteOS未來將整合進鴻蒙系統,共同成為“8+N”產品的通用系統架構。

陶:但是依然沒有包括手機。餘承東所說的手機要用鴻蒙隨時都可以,是吹牛吧?

馮:從前面一路的推理來看,鴻蒙要用於手機,必須突破微核心IPC效能的瓶頸,這個需要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揭曉答案。在這之前,華為手機都會用EMUI,也就是安卓。而根據傳出的訊息,今年會出EMUI 11,也就是繼續使用安卓。如果鴻蒙隨時可以出現在手機上,只有一種可能:將EMUI改名為鴻蒙!

陶:將EMUI改名?!那不是跟在智慧屏上的一樣?這樣能夠服眾嗎?

馮:這種做法我可以接受。

陶:為什麼?

馮:因為按照前面判斷是否為獨立的作業系統的標準,EMUI已經可以稱為新的作業系統了,甚至連智慧屏上的鴻蒙OS 1。0都可以稱為新的作業系統。

陶:這簡直是大逆轉啊!這判斷標準還一致嗎?

馮:標準還是那個,只是看待這個系統的角度發生了變化。原來我們是從單個裝置的角度來看這個系統,手機、智慧電視都是舊有的場景,基於安卓的鴻蒙當然不能算是新系統。但是現在已經不是單個裝置的場景了,是由多個裝置組成的分散式的網路。這個網路的每個節點可能具體執行的系統是安卓、鴻蒙或LiteOS,但它們都一起構成了整個分散式網路的物理底層,都受到一個作業系統的統一管理與資源排程,而這個系統就是鴻蒙,或者稱其為大鴻蒙。大鴻蒙是執行在分散式網路這個新場景的系統,並且正在形成自己獨有的生態,當然有資格被稱為新的作業系統。EMUI是大鴻蒙系統在單個節點裝置上的支撐系統,是其組成部分,也可以被稱為鴻蒙,或者叫小鴻蒙。這也就是鴻蒙OS當前架構與未來架構對比的那張幻燈片要表達的意思。華為不好明確說EMUI就是鴻蒙,但是我認為可以把它清楚地說出來。

鴻蒙在哪裡,華為手機為什麼不用?鴻蒙就是安卓吧,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陶:呃……這個還真是需要花點時間去理解和接受。

馮:以我的理解,在分散式網路層面的鴻蒙系統已經基本成型,而在單個裝置上的鴻蒙則需要繼續發展。主要是將LiteOS與鴻蒙進行整合,同時在攻克微核心效能瓶頸之後取代Linux核心。至於EMUI,並沒有改名的緊迫性,同時也為了堅守安卓生態,透過相容安卓應用將開發者逐步吸引過來。只有當微核心架構真正成熟可用,並且全球的開發者普遍接受這個新系統,鴻蒙的“正名”也就順理成章了。

陶:也就是說鴻蒙其實已經執行在華為及其夥伴公司出品的裝置之上了,但是這個進化還沒有完全完成。

馮:是的。

7/ 結論

陶:非常感謝你對鴻蒙一番細緻嚴密的推理與分析。能不能最後進行一下總結?

馮:好的。我的結論就是:鴻蒙顯然是真實存在的。華為對鴻蒙的相關描述從技術邏輯上完全說得通,也符合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因此是可信的。同時,鴻蒙是在華為多年探索改進系統底層取得的成果之上所進行的整合,也是有跡可循、脈絡清晰的。但是因為中美科技戰的爆發,尚未開發完成的鴻蒙系統倉促上馬,自然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需要新的技術突破來助其完成最終的蛻變。但作為中國公司在基礎軟體領域的積極努力,還是非常值得我們支援與期待的。

8/ 後記

以上是與馮南圖先生對談的記錄。這次對談成了一次有趣的推理過程,雖然其中的觀點帶著個人理解的成分,但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著真實的資訊與清晰的邏輯作為依據,並不是閉目塞聽的固執己見,更不是某種信條崇拜的熱血上湧。我們需要這樣冷靜的思考。

在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程序中,必然需要科技進步的支撐。許多人也非常關心中國的科技進步,熱烈地參與科技話題的討論。同時,我們也應該用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和理解中國科技進步的不易,要透過細心地收集資訊、全面客觀地分析來形成自己的觀點,再以理性的態度參與討論,這樣才是真正地實踐科學精神,形成科學素養。

推薦文章

  • “低糖”月餅糖分真的低嗎?快來看看你家的月餅有沒有這些成分

    過量食用糖醇容易導致腹瀉前文說到,減糖風潮的興起,除了月餅之外很多食物中都會用到糖醇,但在配料表或者成分表裡都不會直接標明糖醇,糖醇只是一個大類的總稱,如果配料表裡出現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蘚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異芽酮糖醇等,說...

  • 新春好去處!佛山絕美古村落約起!詩情畫意都在這裡

    自駕:佛山一環高速→樂平大道→458想到→大旗頭古村公交:佛山城巴總站→三水汽車站→638路公交→大旗頭村蘆苞長岐村長岐村始建於明代,現存最古老的房屋建於清朝初年,依山傍水,村前兩口大池塘引入北江水,村前正面有兩個山崗隔河相望,村後背靠文筆...

  • 新時代“追星人”:破解宇宙密碼,在星辰大海間追趕世界前沿

    新時代“追星人”:破解宇宙密碼,在星辰大海間追趕世界前沿這兩年,中國空間站建設任務密集,每次發射直播時,一句句清脆的“北京明白”從總排程員口中發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總排程這個崗位成為“航天網紅”,大家親切地稱他們為“北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