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唐代繪畫作品中,女性服裝摺射出女子如男的灑脫和幹練意識

由 雨棠文史 發表于 運動2023-01-20
簡介除唐代以外的女性,穿男裝,扮男子,完全是被現實所逼,正如卡羅爾吉利根在《不同的聲音一一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展》中提到“刺激和冒險是男人的事情,如果一個婦女進行這種努力,她至少必須穿著像男人”一樣,女性想要追求同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就只能

天上齊聲舉畫撓是什麼生肖

在中國古代,女子永遠是弱勢的一方,尤其在道德禮法上對她們要求很是嚴格。講究嚴格的等級觀念,長幼秩序,男女有別、義廉恥、行為舉止都受禮法規範和約束。儒家經典《禮記》則是典型規範禮法、行為準則的教科書,例如:女子需要

“三從”,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子要做淑女、要當賢妻

要為良母,還要是孝媳、貞婦,這是傳統婦女的價值表現。“男女授受不親”、“無後為大”等等要求。傳統的社會禮節和文化對於女性的服飾打扮更是有著嚴格的制約,“男不言內,女不言外

。。。。。

男女不通衣裳。”這和西方人認為服飾是區分性別,和上下等級秩序的標誌一樣,所以,唐代女著男裝,在歷史上有被批判為“服妖”。

《南史

崔慧景傳》記載,“東陽女子婁逞,變服詐為丈夫

……

此人妖也。”南齊有個女子行事大膽,女扮男裝進入仕途,其才華橫溢,但因女子身份暴露,而被罷免,史官稱其為“妖”,其女有才華,卻因女子身份而不得施展,這是不公平的。還有《中國曆代才女小傳》中記載著五代女子黃崇嘏,為了實現人生理想抱負,男扮女裝,進入仕途的真實故事。

唐代繪畫作品中,女性服裝摺射出女子如男的灑脫和幹練意識

除唐代以外的女性,穿男裝,扮男子,完全是被現實所逼,正如卡羅爾

吉利根在《不同的聲音一一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展》中提到“刺激和冒險是男人的事情,如果一個婦女進行這種努力,她至少必須穿著像男人”一樣,女性想要追求同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就只能大膽冒險。而唐代女性著男裝,似乎沒有強烈的目的性,她們可能只是順應民族融合的潮流,追求男性服飾帶來的一些方便之處。

表現唐代女性自由、開放的形態各異,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發展的唐代,女性個性思想意識突出,最直接的還是不斷提高自我對著裝打扮的審美品位。女性透過追求新穎服飾的精神,表露自己不甘示弱的氣質,以及女子的灑脫和幹練,隨著唐朝的發展表現的日益明顯。統治階層對女性

“服妖”現象可以說並無制止,隨著貴族女性和平民女子對胡服、男袍等的熱衷,女著男裝現象被默許,而的普遍流行開來,正好滿足了唐代女性的精神需要,更是為女性的個性發展助長了男性氣質之風。除了舞蹈、音樂和詩詞類的文娛活動,唐代女子憑藉著男子穿著,在體育運動上也展露了卓越的身姿。深受唐代女性喜愛的競技體育活動有

蹴鞠、馬球、騎馬、射箭、拔河、賽船、射獵等,各個都比文娛活動激烈,且競爭性和觀賞性更佳。

在唐代女子的日常文娛中,可以看出男性裝扮會讓她們更加便利。唐朝達官貴族和普通百姓都愛玩的球類娛樂活動,蹴鞠實際上誕生於春秋,在漢得到一定的發展,到唐代才達到鼎盛,唐代仲無顏的《氣毬賦》記載了唐人對蹴鞠的材質進行了改良,將實心變為空心,且規則較之以前更加靈活多變,因此吸引了大批女性前來參與,相關記載有唐代史學界康駢在《劇談錄》中,記錄著當時女性蹴鞠的高超技藝,還有《宮詞》中王建描繪的皇家在寒食節這天比賽,勝利的一方會得到優渥的獎賞。

唐代繪畫作品中,女性服裝摺射出女子如男的灑脫和幹練意識

擊鞠又叫馬球,最初在吐蕃發明,但是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唐代時期,自然也深受喜愛,由於吐蕃的民族特色,生產駿馬,無論男女,大多皆會馬球。張籍的《寒食內宴二首》中寫道

“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描繪了女性積極參與這種活動,且女子的打馬球打得非常精彩。後來,由於西域引進的馬種,過於強悍、高大,女子難以駕馭,後來就用比較溫順矮小的驢來替代駿馬。唐代張祜的《雜曲歌辭上巳樂》還記載了一次當時的划船比賽:“猩猩血絲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撓,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羅袖一時招。”描述了宮女激情澎湃的比賽盛況。

還有各種原因而產生,或流入中原的體育活動,不論是騎馬射獵,還是為祈福、拔河等等的運動,女子只有穿著男子服裝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技巧,沒有女裝累贅的束縛,沒有襦裙的不便,取而代之的是胡人的褲子,吸收北方遊牧民族因需騎射行動方便的窄袖,改良秦漢以來的寬袍大袖,才能輕巧地參與蹴鞠,才能瀟灑地在馬球場上揮杆馳騁。甚至是侍奉或幹雜役的侍女,穿著男裝,更方便她們做事,學男子頭系抹額為了防止碎髮掉落,耽誤幹活等等。這些日常生活和服飾文化特徵,都充分體現了女性的自主權,說明了傳統男人能做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到,女子不再掩飾自己女性的身份,只是藉助男性服飾的方便,也能如男一樣灑脫又幹練,當時女性意識萌芽的歷史事實可謂是顯而易見了。

唐代女性穿著呈兩個極端,要麼陽剛灑脫,要麼性感嫵媚,想必和唐代獨特而又複雜的民族關係,及多元的社會文化大有關係。有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主要因素的支援,嶄新的唐代女性意識,則透過女性的著裝打扮貫穿其間,成為主線。唐代女性在歷史長河中,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魅力,向所有人展示了她們自立、自信的態度。

唐代繪畫作品中,女性服裝摺射出女子如男的灑脫和幹練意識

在封建社會中,女性沒有地位可言,她們被視為男人的附庸,傳統的

“三從”思想是最好的證明,不論是父親、丈夫還是兒子,女性只能聽取他們吩咐,有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實踐。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行為舉止,還是穿著打扮都沒有過多的自主選擇權,通通受道德禮法的約束。唐代女性則一反常態,女性由於禮教約束減弱,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穩定,以及出現武后掌權且惠及女性的事蹟,女性自我意識前所未有地開始迸發。她們大膽衝破束縛,尊重自己的審美觀念,穿胡服、著男裝、選擇袒露肌膚的綺羅薄紗;不再是“母之命媒妁之言”父的包辦式婚姻,可以自由選擇婚嫁物件;堅定自己的理想抱負,而不是“禁足”閨中。這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極為獨特的一個時期,女性的自主選擇意識覺醒,她們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立。

唐朝風格顯著的服飾裝扮風格,完美凸顯了唐代女性的自信意識。唐代相容幷包的文化理念,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女性的眼界,少數民族對女性的尊重也影響著唐代女性的地位,尤其是胡族女主執政的影響,較之以往封建王朝的女性更加自信。武則天稱帝,為女性爭取的一些利益保障;女子接受教育讀詩書,參與政治為國效力,她們還可以自由社交,不管是騎馬、射箭還是蹴鞠,樣樣如男子般灑脫又幹練;還利用服裝大膽展露女性的曲線美,不再只為悅己者容,只為追求流行的外來時尚,這些極大程度的鼓舞了女性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

“自立”“自信”的女性意識,標明瞭這是個特殊又有趣的時期,也只能在這個時期,形成全新的社會氛圍,一種開放的思維方式,產生了中國封建社會女性地位有所提高的局面,一種開放、自信的女性意識隨之釋放,但最終曇花一現

在安史之亂後戛然而止。

推薦文章

  • 人到中年,可依靠的越來越少,依賴我們的越來越多

    人到中年,可依靠的越來越少,依賴我們的越來越多《次第花開》人到中年,可依靠的越來越少,依賴我們的越來越多雖說人生實苦,每個階段都不容易,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中年卻是各方面壓力集中爆發的階段...

  • 讓大家相信故事裡的青春和力量

    ”傅東育介紹,該劇聚焦鋼鐵行業,在劇本搭建之初,主創團隊蒐集整理了劇中涉及的十餘年間中國鋼鐵業的產能、政策變化、結構變化,以及鋼鐵產業工人的數量、薪資水平等資料,並對臺詞中涉及鋼鐵進出口業務、關稅等專業性的部分進行了細緻調查和資料考證...

  • 看了伊能靜的迴應,才發現王菲的做派更讓人欣賞

    這一發,網友就開始多想了,於是先去伊能靜的微博看了看,又去秦昊的微博看了看,你說就這麼巧,兩人的歷史記錄裡,竟然都沒有關於對方的動態了,而且6月以前的都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