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探險遊”不能成為“冒險遊”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運動2023-01-20
簡介正因為兩人準備不足,又不熟悉路線,最終讓“探險遊”變成了“冒險遊”

對冒險的定義是什麼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一名驢友在廣州增城區派潭鎮白水寨野外徒步時,不慎墜落山澗的懸崖,同行的另一人馬上趕去施救,但因周圍山崖陡峭、地勢複雜,結果兩人雙雙被困,情況十分危急。所幸增城警方接到報警求助電話後,迅速組織多部門開展聯合救援,經搜救人員十多小時不懈努力,兩名受困驢友最終成功獲救。

時下,“探險遊”可謂是一種時尚。由於地形複雜、山高林密、氣候無常,一些驢友出行前不看天氣預報,對地理環境和路線不熟悉,準備不充分,常有驢友因此而遭遇風險。據介紹,此次遇險的兩名驢友三天前剛剛透過手機APP相識,便互相約定5月1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增城派潭野外徒步。正因為兩人準備不足,又不熟悉路線,最終讓“探險遊”變成了“冒險遊”。

真正的野外探險準備工作極為細緻,包括瞭解當地有關法規制度,當時的野外環境、天氣狀況等,同時預設行進路線、安全防範措施。而驢友個人或組團野外探險活動,通常沒有很好的組織性、計劃性,存在許多危險因素。特別是一些並不具備戶外運動或野外生存技能的驢友,如果不做足功課,只憑一時興致,說走就走,無疑是一種冒險。一旦途中受困,不僅給自身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還會給救援資源帶來巨大負擔。

近年來,已有一些地方出臺規定,要求得到救援的驢友支付相應的救援費用。而由於支付的費用遠遠低於救援的成本,依然擋不住一些驢友前赴後繼,也使得相關部門和景區“防不勝防”。對此,不少人建議完善相關法規,明確戶外活動的範圍定義,明確戶外安全、救援、保險等問題的相關責任界定。

一個人需要有點探險精神,但探險精神不意味著盲目妄為,不意味著任性地說走就走。選擇“探險遊”的驢友,要有對社會、對自己、對家庭負責的意識,多一些理性,少一些任性。

同時,相關部門和景區也要做好宣傳和警示工作,讓更多人懂得和遵守探險旅遊活動規則。只有多方給力,“探險遊”才不會變成說走就走的“冒險遊”。付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