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幫扶日誌|打一場移風易俗持久戰(擬發)

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表于 運動2023-01-15
簡介“喪事不打牛”寫入村規民約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意識到,如果不移風易俗、不從思想觀念上做工作,再多的幫扶也可能徒勞無功,只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人去世怎樣發朋友圈通知親屬

“我們以前打牛(當地俗語,意為殺牛)的習慣改了。”6月16日清晨,四川省馬邊縣小谷溪村村民吉折阿日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短影片:新風白果集中點的公共廚房裡,五花肉切片、白蘿蔔切塊、青辣椒切絲……十來個身系圍裙的年輕婦女正在忙前忙後。看著大碗盛滿的回鍋肉、蘿蔔燉排骨、羊肉湯等硬菜,阿日表示:“現在這樣吃,很好!”

過去很多人借錢辦喪事

小谷溪村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蘇民路開通之前,從村裡到馬邊縣城需要三四個小時。因為與山外世界的交流較少,社會發育程度低,村裡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不少,既給彝族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又成為了脫貧奔小康的精神枷鎖。

81歲的吉石巫火回憶,大辦喪事的壞習慣在舊社會就有,一直沿襲了下來。以前家裡人去世,要來八九百人,女兒、侄女、孫女和其他親戚朋友都要“趕牛”,一次要殺十幾頭甚至幾十頭牛,花費十分巨大。“那麼多牛肉根本吃不完,最後都扔掉了。”吉石巫火止不住搖頭嘆息,“有些人家裡惱火得很,也要到處借錢辦喪事,還債都要還好多年。”

吃不完也要打牛、借錢辦喪事的背後是根深蒂固的攀比思想。小涼山彝區有句諺語,大意是“哪怕窮到換洗衣服都沒有了,招待貴客也一定要比別人強。”大家普遍重人情、好面子,紅白喜事都要“比著來”,認為喪事辦得越熱鬧、打牛越多、主人臉上越有光,所以有的村民不惜債臺高築,也要“大方一回”。

“喪事不打牛”寫入村規民約

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意識到,如果不移風易俗、不從思想觀念上做工作,再多的幫扶也可能徒勞無功,只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必須先把規矩立起來!”5名來自紀檢監察系統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想到了紀律規矩這個重要抓手。

“提倡厚養薄葬理念,葬禮期間不趕牛、不打牛、不放煙花……”經過小半年的醞釀,十多次修改,一份以“喪事不打牛”為重點的新版村規民約及實施細則新鮮出爐。2021年5月19日,村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專門討論這份材料。

“喪事辦得風光還是節儉,老人哪裡知道?全是做給活人看的。”“互相趕禮打牛,經濟負擔太重了。”“要是死人不打牛,我們早富了!”……會議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代表們發言都很踴躍,討論非常熱烈。最後經舉手表決,全票透過,“喪事不打牛”順利寫進新版村規民約。

打鐵要趁熱。“得讓大家都知道這回事”,一連好幾個晚上,村幹部先後到6個村民小組召開“壩壩會”、宣講新要求。“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既要好好找錢,又要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駐村工作隊還拍攝了彝漢雙語宣傳影片,在微信群、朋友圈全覆蓋傳播,一週內閱讀量超過5萬,許多外村的年輕人也在影片下評論:“早該定了”。

馬邊首例喪事新辦

“召集瑪赫家族老字輩頭人協商移風易俗問題。”6月3日晚上,在小谷溪村工作群裡,村“兩委”全體幹部傳送的“今日工作”中出現了相同的內容。

當時,新風白果集中點瑪赫路古的父親已經病重,主持家族事務的長輩和老人的兒女都在晝夜輪守。為了執行好村規民約,摒棄葬禮趕牛、打牛的陋習,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決定以這場喪事為契機,在全村乃至全縣開一個喪事新辦的好頭。

當天晚上,村幹部、老黨員、德古(彝族德高望重、明事理的調解員)“齊上陣”,向瑪赫路古的家族長輩和同胞弟兄們宣講喪事新辦的村規民約,做思想工作。“省上有精神,縣上有要求,全村統一實施,不只是搞一時、管一家,以後每家每戶都這麼做。我們互相支援,請大家相信我們!”聽了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立古羅波的一席話,瑪赫路古吃了定心丸:“我們按新規定來。”

第二天,老人的親屬主動把準備牽過來的6頭牛退給了賣家,並通知其他親戚朋友:不趕牛、不放煙花。在紀檢小組長吉折阿布的幫助下,已經買回家的7000多元煙花全部退回,鎮上煙花商店的老闆剛開始還有點不敢相信:“這種情況可是從來沒有的!”。“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阿布回覆。

6月14日,老人去世。接連3天,村幹部分批在路古家裡嚴格按照喪事新辦標準幫助操辦,從進門鞭炮不亂放,到安排幫忙人員,再到殺豬殺羊分桌待客,最後組織打掃集中點院壩衛生,主客雙方都很滿意。

瑪赫路古說,父親的喪事辦得挺熱鬧。原計劃打牛就要用十幾萬,按新辦法,只殺豬和羊,少花了八九萬。

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新開風氣,首戰告捷;移風易俗,任重道遠。

是管理更是服務。回顧這場與落後風俗的較量,立古羅波說,村民打心底裡是支援不打牛的,宣傳影片出來後,都想看看這件事能不能辦成。現在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要繼續做好彝漢雙語影片宣傳引導,村上準備添置一些桌凳碗筷,培養幾位掌勺“大師傅”,這樣操辦紅白喜事就更方便了。

以少數帶動多數。“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全程參與“作戰”的老黨員立古克氣、瑪赫羅哥表示,村規民約能不能執行好,黨員、幹部、家支帶頭人是關鍵。要請他們帶頭向落後風俗宣戰,帶動群眾講節約、反浪費,一步步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講激勵也講約束。馬邊縣紀委監委幹部段付俊說,萬事開頭難,當事人頂著不小的壓力,不折不扣地按村規民約要求做,鎮村兩級應該用好激勵機制,樹立良好導向。同時,我們也會圍繞作風建設擔當履職,監督好黨員幹部,嚴格約束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行為。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是‘圍繞人的發展實施精準幫扶’的題中之義,重點要解決好人的思想轉化難題,最終實現人的精神現代化。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駐村第一書記柴傑對這項久久為功、成風化人的工程充滿信心。(作者:鄭深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幹部,現掛職擔任四川省樂山市馬邊縣小谷溪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責任編輯 郭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