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王寶釧商標被搶注 專家:這是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

由 尋找中國創客 發表于 運動2022-12-02
簡介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陳紹玲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搶注王寶釧商標不會構成侵權行為,“但這是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一個守住底線的企業,是不會選擇這類具有合法性瑕疵的文字作為商標使用的

王寶釧死是第幾集

近日,“王寶釧挖野菜”一詞在網路引起熱議,傳統故事《薛平貴與王寶釧》再次走進大眾視野。截至10月19日,天眼查APP上顯示,“王寶釧”商標已被廣州某科技公司註冊,國際分類為日化用品。此外,甘肅一食品科技公司也註冊了兩個“王寶釧”商標,目前商標已顯示無效狀態。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陳紹玲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搶注王寶釧商標不會構成侵權行為,“但這是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一個守住底線的企業,是不會選擇這類具有合法性瑕疵的文字作為商標使用的。”

王寶釧商標被搶注 專家:這是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陳紹玲。受訪者供圖

不構成侵害姓名權的行為

陳紹玲表示,《薛平貴與王寶釧》講述的故事,可追溯到清朝佚名小說《薛丁山徵西》。他說:“使用王寶釧作為商標,首先不具備構成侵害姓名權的行為,這個行為不會侵害其他主體權益,因為有關王寶釧這個人物的作品已經超過保護期限了,一般來講著作權保護期限為50年。”

陳紹玲介紹,在著作權的50年保護期限中,同樣包含特殊作品的期限。他說:“對於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首次發表後的50年為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這個案例中王寶釧的故事屬於中國經典小說故事,所以不構成侵權行為。”

存在顯著性缺乏的問題

不構成侵權行為,就意味著合法嗎?針對利用經典小說人物註冊成為商標這一行為,陳紹玲作出了判斷。他說:“這其中存在顯著性不足的問題,即公眾對王寶釧的認識是固定的,知道她是薛仁貴的妻子,王寶釧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這點認知不會改變,要讓它和商標建立聯絡很難。”

陳紹玲說,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詞語會被賦予固定含義,像這類詞語一般不被當作商標來使用,因為消費者不會將其作為商標來看待。為了方便理解,陳紹玲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恭喜發財,這就是不能註冊成為商標的,因為它的含義是固定的。”

“但是使用經典人物或歷史人物的姓名作為商標申請註冊,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所以這類商標的申請,主要依靠審查人員對法律的解釋。”陳紹玲說,比如屈原、項羽這類歷史名人的名字,雖然可以被鑽空子利用申請,但是在商標審查的過程中會由審查人員對其作出法律解釋,最後給出註冊申請的結果。

拒絕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

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中,演繹了一段相府三小姐王寶釧與流落民間太子薛平貴的愛情故事,後世利用這一故事原型創作了不少藝術作品,流行歌曲《身騎白馬》也取材於這一故事。在“王寶釧挖野菜”的爆梗之下,已有不少人批判其娛樂化和標籤式的解讀。在此爆梗現象下,對於搶注商標的行為,陳紹玲認為,即便現在註冊成功,後續也大機率會被判定註冊無效。“一般企業是不會這麼做的,對商標的選擇會盡量避開這類要素,往往註冊成功了,也不可能真正投入經營。”

“王寶釧畢竟是一個經典作品中的人物,把它註冊成為商標,這對經典作品來說是一種不當利用。類似的情況出現過不少,利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要素註冊成為商標,往往會被不允許註冊,理由是損害公共利益。”陳紹玲說,一定要將王寶釧作為商標名稱使用,是沒有必要的行為,他表示,在商標法中有一條標準叫做“其他不良影響”,他說:“還原被公眾炒熱的王寶釧,這就是一個傳統文化作品中的文化名稱,如果被壟斷使用,影響很大。所以審查人員會嚴格把關,比如顯著性或者不良影響的判斷,都是他們解釋之後適用於本案,因為法律不會規定古典小說人物名稱的審查細則,這需要審查人員擁有社會道德感。”

陳紹玲說,相比於英文商標的使用,中文商標的可應用範圍更廣,沒有必要使用一些早就被固化含義的詞語。他說:“用類似姓名要素註冊商標時,審查過程中要明確註冊者和姓名商標本身的關係,因為本質上可能會侵害公有領域的利益。所以說不建議企業來使用這類具有合法性瑕疵的要素作為商標,也拒絕對經典作品的不當利用。”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

推薦文章

  • 新能源汽車最多可以開幾年?

    新能源汽車最多可以開幾年?按時間算,新能源汽車一年跑3萬公里左右,電池可以用近10年,但實際可能用不了那麼久,具體使用壽命取決於使用習慣和環境,目前電池壽命末期的標稱容量為80%...

  • 過年回家這幾臺20W車大氣有面子,要買車的點進來看

    另外,為了提升大家的駕駛樂趣,坦克300城市版車型還配備了L2+級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所以在應對複雜路況,坦克300這臺車也是比較安全的...

  • 蘋果再動“家法”,歌爾股份“生產良率”真相

    蘋果再動“家法”,歌爾股份“生產良率”真相《智物》淺知微見,“生產良率事件”,看似是歌爾股份生產問題,實在是蘋果的成本問題:良率數字關乎蘋果能不能儘快以更低的價格參與硬體市場的全球消費電子大卷局——蘋果希望中國供應鏈能抗下所有,而蘋果自己多收上三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