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由 大皖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2-11-29
簡介隧道內採用投影燈營造流動的“藍天白雲”模式8月31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實地探訪

學校的跑道長200千米對嗎

大皖新聞訊 它是安徽省內在建長度最長的一條市政隧道,是首個採用管幕法頂進施工的市政工程隧道,也是省內首個地下互通立交隧道。8月31日24:00,集“省內3個之最”為一身的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正式放行通車。據悉,為保障駱崗中央公園完整性,道路以長隧道形式下穿整個駱崗中央公園,隧道部分總長3。6千米。

8月31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前往隧道體驗,隧道中的裝飾美輪美奐。隧道頂部是一片流動的“藍天白雲”和“藍色水流”。繼續前行,LED燈呈現七色繁星變幻模式,點點燈光像夜空的星星明亮閃爍,行進其中彷彿置身蒼穹之下。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隧道內採用投影燈營造流動的“藍天白雲”模式。

通車後將減輕徽州大道及包河大道的通行壓力

據介紹,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專案全長4。5千米,位於駱崗中央公園內,呈南北走向,隧道長3。6千米,雙艙雙向6車道,於2020年10月開工,2022年8月主線隧道竣工。8月31日24:00點正式放行通車。

作為駱崗中央公園“一縱三橫”路網布局的縱向交通要道,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建成通車後將減輕徽州大道及包河大道的通行壓力,對完善濱湖科學城路網布局、促進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市政隧道(廬州大道)

據介紹,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專案全線共有五大重要的節點性工程,分別為繁華大道節點、地下立交節點、明挖隧道節點、管幕法箱涵頂進下穿機場主跑道隧道節點及十五里河節點。其中,在廬州大道與繁華大道交口為地上三層互通立交,主線橋全長約400米,橋墩採用鋼筋混凝土雙柱式矩形橋墩。建設過程中,市濱投公司帶領各參建單位克服地下管線錯綜複雜、交通疏導難度大、環保標準嚴格、施工體量大、連綿陰雨天氣等因素,歷時十個月於2021年12月實現橋上橋下通車放行。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市政隧道(廬州大道)

地下互通立交位於廬州大道與花園大道交口,總長約1000米,共34節箱涵,是安徽省首個地下互通立交,形成了公園內多向便捷道路網路。互通立交處最深達到地下26米,採用“放坡+樁支護”圍護施工,克服了交叉作業多、土體環境複雜、支護難度大等難點。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

專案建設中,不乏新技術、新工藝使用,含金量十足。據介紹,廬州大道專案共完成研究立項課題1項,申報省部級工法2項,創新、研發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35項。

隧道內採用投影燈營造流動的“藍天白雲”模式

8月31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實地探訪。據該專案建設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護公園完整性,廬州大道以地下長隧道形式下穿整個駱崗中央公園,作為省內在建長度最長的一條市政隧道,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專案隧道總長3。6千米。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

大皖新聞記者走進該隧道中,被美輪美奐的裝飾所驚豔,進入隧道大約200米,就看到隧道頂部呈現一片流動的“藍天白雲”和“藍色水流”。繼續前行,約有2000米採用節能LED燈,呈現七色繁星變幻模式,點點燈光像夜空的星星明亮閃爍,行進其中彷彿置身蒼穹之下,令人心寬地闊。

流動的“藍天白雲”和“藍色水流”是如何營造的呢?合肥市濱投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專案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行車者的感受,流動的“藍天白雲”和“藍色水流”效果是採用了投影燈模式,七色繁星變幻則採用節能LED燈。記者注意到,隧道中央約有100多米的距離,別出心裁採用了投影機模式,可根據需要變換不同的內容迴圈播放,百米長廊猶如展開的巨幅畫卷,靈動飄逸又大氣磅礴。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

據悉,為保障隧道照明,同時響應節能減排要求,該隧道內的投影模式不會24小時全天候開啟,將間斷投放,營造氛圍感。

安徽最長市政隧道將正式開通 “藍天白雲”景觀開啟夢幻之旅

合肥廬州大道(繁華大道-錦繡大道)。

此外,大皖新聞記者瞭解到,在廬州大道通車放行的同時,駱崗中央公園內另一條重要的東西向交通要道大連路(青海路-包河大道)也將同時放行通車,該道路全線長2。3千米、寬50米,雙向六車道,放行後有助於進一步完善駱崗中央公園路網布局,促進區域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餘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