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由 哎呦育兒 發表于 運動2022-10-25
簡介當你看到孩子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開始自主排便訓練了:(1)像模像樣的模仿大人的舉止,對排便感興趣(2)當有便便或尿意時,會願意蹲下、或坐下(3)熟悉家中的物件,對固定位置的物品有記憶和感興趣(4)有能力表達“不”的意願,在家長強迫排尿排便時

怎樣上小便不發出聲音

既然,對於“把尿把便”的爭議一直很大,而且也是橫亙在隔代育兒、親友交流、新舊觀念更迭之間,都難以迴避的話題。

那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點兒簡單粗暴的吧……

(以全是乾貨的方式,讓大家辯證得看待“把尿把便”這一行為,不用自從孩子幾個月的時候一直糾結到上幼兒園,甚至是看到網上很多等等科普文倍感焦慮和懊惱……)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目錄(方便大家直接找到,自己想看的那部分乾貨)

“把尿把便”的含義及大眾成因?

新觀念批判“把尿把便”的原因?

科學育兒倡導者提倡的“自主如廁訓練”怎樣做?

怎樣做才能算較為安全的“把尿把便”?

哎呦在育兒中是怎樣選擇的?

“把尿把便”的含義及大眾成因?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把尿把便”的大眾理解概念:

通俗易懂的來講:把尿這一行為,就是家長在日積月累中透過

主觀意願

不停歇地給寶寶建立

“條件反射”

。具體是透過固定的蹲下或者抱坐的姿勢,讓孩子坐在兩腿之間;加上家長配合的發出“噓噓噓”的聲音,反覆進行訓練,甚至是定時定點兒的進行,有些家長還會在孩子睡的正香的時候把孩子故意叫醒,只為了讓孩子起來“尿泡尿”,直到孩子擠出尿來,才滿意的把孩子放回被窩繼續睡覺。

想想那個畫面,孩子的內心應該很無語吧……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在尿不溼還沒有盛行的時候,主流的讓孩子進行排尿排便的方式,的確是“把尿把便”,而且流傳了很久很久,而且實施者都感覺這一方式益處多多。

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孩子不會尿褲子、尿床了;孩子可以在家長想讓他尿的時候才尿、掌控時間;節省尿不溼了、省錢;不用帶尿不溼卻不當護理,造成紅屁屁。(如有其它,歡迎補充)。

新觀念批判“把尿把便”的原因?

新的育兒觀念認為:

“把尿把便”是一種

強制嬰幼兒

進行排尿排便的行為,並不是孩子主動想要進行的;

在孩子還沒有達到2歲(最早可以提前到1歲半)的年齡段,就著急訓練,這屬於過早了;

家長強制的行為,會令孩子的心理受到不良的影響;

這種在孩子的身體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將孩子兩腿強制分開把尿的動作,會造成孩子脫肛、肛瘻,甚至是導致髖關節脫位;

之前都是聽指令排尿的,對孩子以後自主排便不利,反而會學得很慢,更容易在長大之後尿床。(如有其它,歡迎補充)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科學育兒倡導者提倡的“自主如廁訓練”怎樣做?

在我查詢相關的資料時,看到研究者表示:當嬰幼兒的身心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也就是大約在2歲(最早提前到1歲半)開始訓練自主排便是最容易接受的。這時的孩子能意識到尿便,能夠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而且有些小寶寶會在不舒服的時候自己去拽尿不溼,而且願意主動排尿排便。

在這一時段之前,就不需要刻意地訓練自主排便,接受度不高。家長可以使用尿不溼,並讓孩子

自願地隨意大小便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當你看到孩子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開始自主排便訓練了:

(1)像模像樣的模仿大人的舉止,對排便感興趣

(2)當有便便或尿意時,會願意蹲下、或坐下

(3)熟悉家中的物件,對固定位置的物品有記憶和感興趣

(4)有能力表達“不”的意願,在家長強迫排尿排便時能夠做出反抗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怎樣做才能算較為安全的“把尿把便”?

請將日常行為對號入座!辯證看待!!

不論你是選擇在什麼時候進行如廁訓練,都請遵循

“尊重孩子自主意願,觀察孩子排便訊號”

的原則進行!

雖然現在大多“把尿把便”的行為都是強制性的,但是希望你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學會

“等一等”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不要規定把尿把便的時間!要看孩子的訊號!

不要根據自己的臆測,孩子吃完飯或者喝完水半個小時啦,該上廁所了;孩子睡覺之前的半個小時,該上廁所啦,諸如此類的一廂情願的想法,都要消失!!

要根據孩子的生理表現,如在大便的時候會面露難色在使勁兒的感覺、哭泣、身體扭動、用手去拽尿不溼、用手指屁屁等等,這些都是嬰幼兒想要如廁的訊號。有些更小的嬰兒甚至訊號很微弱,甚至是沒有啼哭的訊號,這個時候家長最好選擇不把尿把便,等一等!

以上,完全尊重孩子,並透過觀察孩子自願的排便訊號來進行把尿把便,是可以進行的。時抱起來孩子把尿把便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可以有幫助孩子更好的如廁,對便秘的寶寶有幫助,或者避免弄到衣物上等積極作用。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不要用特定的聲音,如“噓噓噓”來指導孩子如廁!

小便的時候“噓噓噓”,大便的時候“嗯嗯嗯”。

好像每個家庭的把尿把便方式都驚人的相似,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呢?

這種特定的聲音指導孩子如廁,是家長在刻意的給孩子建立條件反射!在長期的訓練中,孩子會養成聽聲音如廁的習慣。要不然就是沒有硬擠;要不就是有了硬憋。這兩種結果,聽起來好像都很難受對不對?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在孩子1歲半之前,有很多的家長會由於各種原因給孩子把尿把便,認為孩子不會自己尿尿就是大錯特錯不得了的事情了。其實大可不必哈!

這個時候,孩子本來就對於憋尿和控制排尿沒有什麼意識,膀胱括約肌也沒有發育完全,如果總是把尿把便會使得孩子的括約肌得不到鍛鍊,膀胱憋不住尿,控制不住肌肉的收放,就會更容易尿床尿褲子……

仔細觀察幼兒園中的小朋友,那些在3歲之前穿尿不溼的孩子,大多能夠憋尿一夜,甚至在2歲左右就可控制排尿。相比較把尿把便的孩子,他們會更早、更快地掌握自主如廁的本領。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哎呦在育兒中是怎樣選擇的?

在生活中我們是選擇:不特意把尿把便,尊重孩子主觀意願,打算等到一歲半後,逐漸訓練寶寶自主如廁。

哎喲建議:家長可以買一個小的嬰幼兒馬桶,讓寶寶先觀察大人如廁,然後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小馬桶,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在有排尿排便需要的時候,坐在上面如廁。

目前寶寶已經一歲4個月了,會表達自己的意願,對生活中的固定事物有記憶與聯絡,對於尿不溼不舒服時也會用手去拽,在便便時會有明顯的訊號。所以,我們一致選擇在看到孩子的訊號時,可以抱起孩子把尿把便進行輔助如廁,這一方式在孩子便秘的情況下會有安撫孩子和幫助孩子用力的作用。

把尿把便?這幾點請對號入座,辯證看待!不要過於焦慮

哎呦育兒

,是小編也是一個堅持科學育兒的學習型寶媽。在這裡,有你想獲取的、更多貼心又實用的育兒知識。

有什麼有趣或糟心的帶娃故事嗎?歡迎評論與我分享!說不定你不經意的育兒觀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哎呦育兒

宣告: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與作者溝通刪除。文中所涉及到的部分人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