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由 琴童圈 發表于 運動2022-10-15
簡介家裡,從未有過因為練琴而出現不和諧的氣氛(似乎大部分琴童家裡都有吵鬧打罵事件),老師也很尊重我們的練琴節奏,鼓勵孩子寒暑假外出遊玩,只是要求他在有限的時間儘量認真做,所以兒子到目前為止每週上琴課也都是興致盎然

已經初三了再學鋼琴還晚嗎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琴童故事第6期

茉莉說:本文是開心媽媽在孩子8升9年級的暑假,對孩子是否繼續保持練琴,是否參與比賽略微糾結而寫的隨筆。會有一定的時間差,但家有琴童基本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今天發在這裡,希望能給現在有此困惑的家長一些思路。

以下是正文

初二暑假就這樣開始了,兒子又自然而然開始了每天都固定練琴的生活。

地自幼升小的那個暑假,兒子已度過8年的琴童生活。對於孩子練琴初衷,我們一直沒有動搖過,那就是:培養音樂素養,懂得聆聽和欣賞音樂;擁有練琴這樣持之以恆的耐力,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煩躁,尤其是在將來面對困難想放棄時,能較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本著這樣的目標,兒子的學琴一直相對輕鬆自如,小學期間,基本能保證每天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家裡,從未有過因為練琴而出現不和諧的氣氛(似乎大部分琴童家裡都有吵鬧打罵事件),老師也很尊重我們的練琴節奏,鼓勵孩子寒暑假外出遊玩,只是要求他在有限的時間儘量認真做,所以兒子到目前為止每週上琴課也都是興致盎然。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開心參加鋼琴比賽

這樣的寬鬆的練琴氣氛和有限的練習時間,導致開心在琴技上並不出眾(這點我們覺得唯一對不住的就是老師了),但是對鋼琴和音樂的熱愛確實發自內心的,一度還將自己心儀的大學定位為歐柏林大學音樂系。

時光荏苒,轉眼,懵懂的幼兒,已經長成了青春少年。初中的兩年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家庭時間驟減,練琴的時間也從每天的一小時迅速地降低到40分鐘、30分鐘、20分鐘、15分鐘……

在課業壓力大和外出活動多的時候,連續幾天摸不到琴也是常有的事。到了初二下,用開心的話說,根本談不上是“練琴”,最多就是“彈琴”而已。

好在由於真愛,他一直見縫插針做點練習,依舊保持一週一次的鋼琴課。可時間效應在琴技上的提升,比大多數學科來的更加明顯一點……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開心參加琴童網舉辦的活動

眼下,兒子已經榮升為畢業班學生,學業的壓力似乎更大了。連我這個一向有意置身度外的家長,都感受到了四面八方傳遞過來的競爭壓力。大多數同齡人已經開始全力以赴的衝刺中考,甚至預備高中學業了。

這種氛圍,總讓我不禁要問,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受教育,又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樣一個不正常的緊張環境,對一個14、15歲的孩子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切都無解,我們只能被動地裹挾在人群中攢動……

今年暑假,也恰逢兩年一度的星海杯鋼琴大賽,之前的三屆,開心都是參與者,這場賽事,似乎也見證了他的鋼琴學習生涯。家裡對於任何賽事的態度都著重在敞開心態,學習交流。

我本人從不會因為賽事去讓孩子花費太多的精力(即所謂的全力以赴),不過一直以來,我們確實是認真對待的,每次比賽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認真的去做事,而且在比賽的前兩週,也能保證一天兩小時的練琴時間。

抱著這樣的備賽心態,這樣的練琴時間,前兩屆的星海杯,他都勉強獲得省級二等獎的榮譽,這實際上已經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了(每每都是喜出望外的電話給老師報喜),畢竟和同年齡的大多數琴童相比,我們的練琴時間實在是有限啊。現在回想,這榮譽八成來自老師的專業素養。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開心的鋼琴老師

在初中的最後一個暑假,是否要參賽?和以往不同的是,由於初中這兩年的練琴時間是驟減的,這就意味著,即便現在是每天兩個小時,甚至更多的高質量練習,也未必能入圍複賽(因為初賽就是7月初)。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花大量的時間在一場有可能決賽都不一定能進的賽事,值得嗎?而且即便勉強入圍省決賽,一個暑假,就要花費每天兩個小時備賽決賽。這每天的兩個小時,花在數理化上,是不是更應該?

忐忑不安中,就到了暑假,到了真正有時間安排練琴的時候,也到了就要參賽的時候。聽著兒子一天天準點響起的琴聲,我突然就不糾結了,參與吧,學著專注於自己的節奏,學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著去贏,也學著去輸;學著何時去奮爭,也學著何時去承認失敗……

初三了還要不要參賽練琴?來自琴童媽媽的糾結!

開心參加安徽圖書館舉辦的活動

人生,不就是一個從惑到不惑的過程嘛?莫忘初心,方得始終,你我,共勉。

有時候我們學到的東西,經歷的事情,不一定馬上就能顯出它的價值,更多的時候,它們會隨著你的成長,和你的氣質一起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終究有一天,你會驀然發現,所有的經歷,已被時光釀成琥珀佳釀……

不要短視一時得失,不要如這個時代一般浮躁。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這麼大的能力,並不全是用來學習或者工作的,用部分的能力去學習和工作,用部分能力來解決學校和生活中的問題,更要用部分能力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繼續在音樂路上前行吧,去經歷,去享受,去沉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