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由 功夫媽咪 發表于 運動2022-10-12
簡介幾歲的孩子看到地上爬來爬去的蟑螂,產生恐懼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如果此時大人說一句“這有什麼好怕的”,則會推進“負強化”的作用,孩子只會更加害怕

謝爾頓為什麼怕媽媽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文丨功夫媽咪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最近在看一部很有意思的美劇《小謝爾頓》,主人公小謝爾頓是一個天才兒童,剛剛9歲的他就已經準備升高一了,而且自己還在家裡研究牛頓第一定律。

然而,這位天才卻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

小謝爾頓非常害怕割草機、汽車發出的聲音,還有狗叫聲,以至於當他的媽媽讓他去玩的時候,他只是簡單推了一下掛在樹上的輪胎,就逃之夭夭了。

小謝爾頓還非常怕尖嘴動物,在他高一開學的前一天,經常欺負的鄰居小朋友比利抱著一隻雞來找他。這隻尖嘴公雞突然一叫,小謝爾頓就嚇得瞳孔放大,大叫一聲“媽媽”,倉皇而逃。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像小謝爾頓這樣對某種東西十分恐懼的孩子,並不是少數。

小侄子一一就是一個很膽小的孩子,他怕月亮,怕抽水馬桶,甚至怕客廳裡的吊燈。每次被嚇到的時候,嫂子都會安慰他說:“寶貝,別怕”,但再次遇到同樣的東西的時候,小侄子還是嚇得找媽媽。

有一次,一一被一隻在地上爬來爬去的蟑螂嚇到了,嫂子就忍不住說他:“你怎麼膽子這麼小,蟑螂有什麼好怕!”

沒想到,小侄子聽到這句話,直接崩潰大哭。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大人司空見慣的東西,孩子卻那麼恐懼呢?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美國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爾瑪·弗雷伯格在她的著作《魔法歲月》中曾提到,孩子出現令人費解的恐懼或讓人困惑的行為,是因為他的原始心理系統還沒有被理性思維征服和取代。

曾有研究發現,

“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

40%的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恐懼的東西也有所不同。

一位美國臨床心理諮詢師曾列舉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恐懼清單。

0~2歲:

怕大的噪音,尤其是突然的大噪音(比如:吸塵器、吹風機、煙花、警報器、馬桶沖水等)

怕與父母分開

怕穿特殊服裝或戴面具的人

怕蟲子、狗、鳥等動物以及體型龐大的動物

怕便便

怕洗澡(擔心浴缸排水會把自己被吸進去)

3~6 歲:

怕動物(它可能會抓我的眼睛,會咬我手指等)

怕怪物、鬼魂、女巫

怕黑(會把黑暗中的陰影想象成怪物)

怕影視、書中恐怖的主題

怕天氣變化(暴風、雷雨、閃電等)

7~12 歲:

怕黑(怪物、女巫、鬼魂、陰影)

怕被單獨留下

怕生病或死亡

怕自然災害

怕考試

怕被同伴拒絕、嘲笑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恐懼是生活的正常部分,孩子在童年的某個階段害怕特定的事物是很正常的。但是當孩子出現恐懼的時候,大人安撫不當,卻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一個詞“負強化”,指的是因為某種事物而產生的恐懼情緒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

幾歲的孩子看到地上爬來爬去的蟑螂,產生恐懼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如果此時大人說一句“這有什麼好怕的”,則會推進“負強化”的作用,孩子只會更加害怕。

所以當孩子產生恐懼的時候,永遠不要嘲弄他們。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面對一個被嚇壞了的孩子,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他減緩甚至消除這種恐懼心理。

(1)接納情緒,承認孩子的恐懼感

美國兒科專家威廉·科爾曼曾指出,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直面讓他們害怕的事物,並且客觀地處理他們的恐懼感。

如果大人忽視孩子的恐懼感,那他們的恐懼永遠都無法消除。”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媽媽,我不敢”時,他是在傾述,在尋求幫助,這時我們要說的不是“有什麼好怕的”“你要勇敢”,而應該承認恐懼。

記得有一天晚上,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熊出沒》,看的時候孩子還笑嘻嘻的,但去睡覺的時候,我一關燈,孩子就小聲跟我說:“我害怕!”

黑暗中,我握住孩子的雙手說:“是不是怕光頭強的電鋸呀?沒事,媽媽會保護你的。”

孩子緊緊地抓著我的手,安心地睡了。

看見孩子的恐懼,承認孩子的害怕,給予他們“懦弱”的權利,孩子才能從恐懼中走出來。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2)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聊恐懼

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龍貓》中,剛剛搬到鄉下的小梅和小月開啟一扇破舊的房門,房間內滿是像海膽一樣的黑色生物,把姐妹倆嚇壞了。

她們馬上跟爸爸說了這個情況,“爸爸,這裡有怪東西,不像蟑螂也不像老鼠,就是一大堆黑黑的怪東西。”

雖然聽上去像無稽之談,但是爸爸並沒有否認孩子們的說法,在翻看了房間,確認沒有什麼異樣之後,他對孩子們說:“你們看到的一定是灰塵精靈。”

聽到爸爸的解釋之後,小梅和小月的恐懼感消失了,還一邊笑一邊搖頭晃腦的喊道:“灰塵精靈快點出來。”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談論他們害怕的東西,他們會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快學會如何把恐懼放在身後。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3)用系統脫敏法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所謂“系統脫敏法”,就是

透過一系列步驟,按照刺激強度由弱到強,由小到大逐漸訓練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強適應力,從而達到最終對真實體驗不產生“過敏”反應,保持身心的正常狀態。

比如孩子怕狗,首先,透過影片或繪本的方式先讓孩子瞭解狗狗可愛的樣子,從感官上讓孩子慢慢消除對狗狗的恐懼;

其次,讓孩子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範圍內(在窗戶後面)觀察狗狗;

再次,在大人的陪同下,嘗試讓孩子和一隻體型較小、性格溫和的狗狗待上幾分鐘;

最後,鼓勵孩子嘗試去撫摸狗狗。

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慢慢地對他恐懼的東西就不那麼敏感了。

功夫媽咪說:

恐懼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害怕的東西也在不斷變化發展。

大人此時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傾聽並承認孩子的恐懼,幫助他們一點點克服恐懼,找回勇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