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由 慎獨贏 發表于 運動2022-10-02
簡介南宋中後期是“宋代詠物詞發展演進的最重要階段”,辛派詞人詠物詞激越高揚,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情志內涵

虞美人形容什麼樣的女人

南宋是宋代詠物詞發展的高峰期,詠物詞創作數量猛增、精品層出不窮、理論總結確切,在情志內涵及藝術表現技法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南宋詠物詞不僅創作風尚空前高漲,

且是宋代詠物詞蘇式“物”之呈現與周式“意”之傳達兩種審美內涵嬗變最為鮮明的時期,詠物詞物與情的主體性演變在南宋得以完成。

無論是從個性鮮明的詠物詞創作還是具有時代特徵、歷史意義的詠物詞發展階段等方面對詠物詞進行審視、觀照,南宋都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南宋詠物詞研究不僅對宋代詠物詞的研究價值如是,對具有漫長曆史的詠物文學的研究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宋代詠物詞的發展脈絡

《試論宋代詠物詞的發展脈絡》中將宋代詠物詞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初興期、拓展期、深化期、高潮期。

初興期是指

注重物件物外在形式的描繪,講求形似,曲盡筆墨以求惟妙惟肖

的北宋初期詠物詞;拓展期則是賦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根據事物自身的特點賦予其不同的人格特徵,把物的特性與人的個性結合起來,詠物抒情融為一體的北宋中後期詠物詞;深化期即反映戰火離亂的身世之感及山河破碎的家國之悲,其中強烈的現實責任感與民族憂患意識彰顯時代鮮明的精神風貌,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時代特徵的南渡至南宋中期詠物詞;高潮期是詠物詞創作群體出現,詠物藝術臻於圓熟的南宋後期詠物詞。

在《宋代詠物詞的發展脈絡》中,宋代詠物詞的發展又分為承襲期、反正期、高漲期、匯合期四個階段。

高漲期是南渡至南宋中期詠物詞,其特徵是

在時代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家國身世之恨的主題

,多借物抒情、託物言志之作;而匯合期則指南宋後期至元代中期的詠物詞,其創作

注重謀篇佈局、造語運典

,詩化趨勢鮮明。

另外《宋代詠物詞概覽》中將宋代詠物詞的發展演進分為四個階段:北宋前期、北宋中後期、南渡時期、南宋中後期。

書中認為

南渡時期是詠物詞的勃興期

,這一時期的詠物詞帶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現實苦難的描述與人格獨立的追求是時代的主旋律,彰顯了南渡時期特有的文化風貌;南宋中後期是

宋代詠物詞發展演進的最重要階段

,辛派詞人詠物詞激越高揚,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情志內涵;典雅派詞人詠物詞沉鬱哽咽,在藝術性方面臻於極致。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以上幾位學者均將宋代詠物詞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而對於南宋詠物詞的發展階段亦不約而同地劃分為兩個階段。近代學者多將南宋詞分為三個階段

如胡云翼的《宋詞研究》,就將南宋詞的發展分為

南渡時的詞

”“

偏安以後的南宋詞

”“

南宋末年的詞

;再如楊海明的《唐宋詞史》也是分為

南宋前期詞壇

”“

南宋中後期詞壇

”“

南宋末期詞壇

南宋詠物詞的發展脈絡

據統計,宋代詠物詞達

3000

首左右,約佔《全宋詞》中收錄宋詞的

15%

;而南宋詠物詞共

2446

首,約佔宋代詠物詞的

80%

。宋代有詠物詞傳世的詞人有

400

餘人,南宋有詠物詞存詞的作家有

326

人,約佔宋代詠物詞作家的

80%

,可見南宋詠物詞作家之多、詞量之多。向子諲、揚無咎、曹勳等人詠物詞在

40

首以上,更甚者,辛棄疾、趙長卿、吳文英等人詠物詞創作達

70

首左右,可謂名家輩出,名作如林。整體來看,南宋詠物詞的發展繼承了北宋詠物詞,尤其是蘇軾、周邦彥的創作模式。

然而,社會歷史背景的變化,為南宋詠物詞增加了社會現實的內容,並在情志內涵的開拓與表現技法的創新方面多有嘗試和建樹。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南宋詠物詞發展的背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戰火紛飛的時代背景為詠物詞的創作提供了時代變遷和現實生活的素材,南渡途中詞人身世的飄零和遭受的苦難為詠物詞的創作注入了新的內容;戰和交替的政治背景為詠物詞的發展提供了創作環境,南宋政權對外屈膝求和,對內平亂打壓,詠物詞含蓄隱晦、言近旨遠的特質為詞人抒發家國之憂的慨嘆和報國無門的悲憤提供了便捷、穩妥途徑;詞史演進的文化背景為詠物詞的創作提供了文學積累,北宋中後期詠物詞對南宋詠物詞的創作與發展有重大影響。

由此,若將南宋詠物詞的發展嵌入南宋詞發展的脈絡中,我們可以將南宋詠物詞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南宋前期詠物詞、南宋中後期詠物詞、南宋末期詠物詞。

南宋詠物詞的發展的三個階段

南宋前期詠物詞

南宋前期詠物詞,指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破東京,擄走二帝,北宋滅亡,高宗倉皇稱帝,建立南宋,被迫南渡始,至紹興三十一年止這一時期創作的詠物詞。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形勢是從

靖康之變

的大動亂過渡到偏安局面的初步形成。

戰火打破了文人墨客詩酒風流、安享承平的寧靜生活,鐵蹄踏碎了他們對酒當歌、快意人生的浪漫理想。

詩詞創作不再傷春悲秋、男歡女愛,詠物詞的創作也逐漸從沿襲花間餘韻轉向描述戰爭的苦難及抒發家國身世之悲,兒女情長銳減,家國之感倍增,感物抒懷、託物言志之作,內容豐富,情感深厚。

這是南宋前期詠物詞乃至整個南宋前期詞壇的發展趨勢。然而,詠物詞創作數量較少,大多數詠物詞人的詠物詞創作仍侷限於晚唐五代、北宋後期詠物詞創作的樊籬之中,能夠將物的描寫與情的抒發融為一體的上乘詠物詞較少。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南宋中後期詠物詞

南宋中後期詠物詞,指紹興三十二年至鹹淳四年這一時期創作的詠物詞。這一歷史時期是一個漫長的偏安時期,

1141

年宋、金簽訂

紹興和議

,形成了南宋與金對峙的局面,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取了半壁江山的統治權,偏安南方。這一時期的詞壇創作主要分為兩大派系:辛派詞人與典雅派詞人。

辛派詞人是以辛棄疾為首的一群愛國志士,他們發出抗金救國的怒號,卻與當權者的苟安政策發生了深刻的矛盾,恢復故土、金戈鐵馬的豪情與中原淪喪、報國無門的悲憤相交織,造成這群愛國志士英雄失路的悲劇。他們的詠物詞多感物抒懷以澆胸中塊壘,託物言志抒發愛國之情。

在他們筆下,詠物詞的情志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詠物與詠史有機結合,在低迷的時局裡唱出激越昂揚的慷慨悲歌。

典雅派詞人是以姜夔、吳文英等為代表的江湖清客,他們處於政局的外圍,雖感慨於家國之恨,有著家國之憂,卻又無能為力,所以他們

筆下多寫亂世離情、離愁別緒,傾注個人情懷,而少政治色彩。

詞多詠物,而重寄託,詠物之作形神兼備,立意深邃,多運用象徵、暗喻、擬情等手法將所詠之物與個人情懷融為一體,物即是人,人即是物,達到詠物抒情一體化的審美效果。

且“他們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和多方面藝術才能,這使得他們的詠物詞在藝術性方面臻於極致”。

所以,他們的詠物詞深邃且真摯,而這正是

南宋詞日益典雅化的結果

總之,這一歷史時期,兩大派系詞人的創作使詠物詞的發展呈現兩種不同的文學風貌,豪放與婉約相輔相成,情志內涵與藝術手法統籌兼顧,極大地促進了詠物文學的發展。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南宋末期詠物詞

南宋末期詠物詞,指鹹淳五年蒙古發兵大舉南侵,南宋小朝廷逐漸失去了西北方向的屏障,至祥興二年,元兵攻陷厓山,丞相陸秀夫抱帝昺投海而死,統治達

300

多年的趙宋王朝最終覆滅這一時段所創作的詠物詞。這一歷史時期的詠物詞多寫亡國之痛及身世之感,承接南宋中後期兩大詞派的餘音,典雅派詞人詠物詞大多表現為

“‘

哀音私訴

亡國之音

’”

而辛派詞人的後繼者則迸發了最後的嘶喊,發而為詞,表現得抗爭不足而悲憤有餘。再加上政治局勢的隱晦,宋末遺民詞人總以低迴掩抑的詞筆訴說著身世之哀與故國之思。在這一時期,最值得注意的是詠物文學理論的成熟,張炎的《詞源》與沈義父的《樂府指迷》都對詠物文學的創作作出了詳盡、精確的理論總結。

如張炎《詞源》中雲:“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

理論總結既一針見血又有理有據,對後世詠物文學的創作具有極大的影響。

唐代有唐詩,元代有元曲,夾在中間的宋詞地位如何?

總結

綜上所述,南宋詠物詞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階段其詠物詞創作風貌迥而不同,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具體而言,南宋前期詠物詞在北宋中後期詠物詞創作的基礎上注入了社會現實內容,描寫的是戰火離亂之苦和身世飄零之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南宋中後期詠物詞,一方面情志內涵得到極大拓展,另一方面藝術手法上臻於成熟,是南宋詠物詞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南宋末期詠物詞的特徵在於掂題詠物、工於體物,詠物文學理論取得較大成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