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由 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 發表于 運動2022-09-20
簡介為什麼水木推測說,我們的思維意識很可能就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而且資訊程式還會被不斷地更新、新增、刪除、修改呢

真理是一成不變的嗎

篇前言:

科學需要探索才能進步,人類需要不斷地探索才能為未來的自己尋找到延續下去的出路。沒有探索便沒有未來,即使再過幾千年,這句話依然正確,不是嗎?而探索,不止是科學家們的責任和義務,它應該是我們全人類共同努力起來的行動,是我們全人類的責任和義務。

正如水木前面文章開頭所言,在我們的科學宇宙探索之旅中,也許我們不能一下子就發現宇宙隱藏的奧秘,立馬就能探索到科學的真理,但我們會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不斷地向宇宙的真相靠近,向科學的真理駛航。水木真心希望來此的每位讀者都能將自己的思維意識給解放出來,從不同視角去看看宇宙的美麗風景,用不同的思維角度去思考一下我們這個世界。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正文:

記得水木的朋友曾對水木說過一句耐人深思的話:以五官之眼觀天地萬物,所視不過幻相,用心中之眼察宇宙細微,或可得根本。意思是說,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而我們心之所感,雖非親眼所見,卻有可能是真相或者真理浮動的跡象。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不是靠眼睛看出來的,偉大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一生中的諸多奇特發明,也不是用眼睛就能預設出來的。而事實上,有資訊指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受啟於夢境,特斯拉的諸多發明源於靈感。

如果用科學理論來解釋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和特斯拉都很好地運用了量子理論的“觀察者效應”,儘管他們本人也許對觀察者效應並未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甚至從未聽說過。可是,量子理論的觀察者效應不正是強調的“觀察”嗎?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比如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延遲選擇實驗,量子擦除實驗,薛定諤的貓等,無不在證明觀察者“觀察”時所帶來的影響作用。難道觀察者的觀察效應都是虛幻的?或者說不是真實的嗎?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觀察者效應是因為“觀察”的結果嗎?

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令無數科學家感到困惑費解,其實驗內容水木再簡單介紹一下(其他實驗可查水木前面的文章),以使初來讀者也能有個大概的瞭解:向帶有兩條縫隙的擋板一個一個地發射電子(或光子),電子穿過縫隙後會在螢幕上形成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揭示了電子的波動特性)。單個電子發射也能形成干涉條紋?這已經讓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

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果科學家想看清楚電子究竟是怎麼穿過縫隙的,或者說每次穿過哪一條縫隙時,比如在縫隙附近放攝像機,或者趴在縫隙處眼睛盯著看,螢幕上的干涉條紋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雜亂無章的電子痕跡(揭示了電子的粒子特性)。難道電子不想被觀察而故意打亂了自己的運動軌跡?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這裡我們需要思考一下:真的是因為觀察者觀看而影響到了螢幕上的干涉條紋嗎?如果真是這樣,縫隙擋板本身就是最好的觀察者,桌子,或者桌子上放置的茶杯等,不都是能看到電子穿過哪條縫隙的觀察者嗎?怎麼就沒有影響到螢幕上的干涉條紋呢?也許你會說它們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所以影響不到電子的路徑。果真如此的話,為什麼讓一隻貓或狗盯著看也不會影響到干涉條紋的形成呢?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那麼,是否有可能,電子的行為路徑實則是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進行了干擾呢?而這種看不見的力量,正是觀察者思維意識的作用力。因為擋板、桌子、茶杯等沒有生命的東西,幾乎不存在思維意識,所以即使它們時時刻刻“盯著”電子穿越的縫隙,也不會對電子造成什麼擾動的影響。而貓或狗,因為不具備目的性的思維意識,所以也無法對電子的行為路徑施加影響力。只有帶著目的好奇心的人的思維意識才能形成凝聚力,從而對電子的行為路徑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我們看到的世間萬物都是確定的存在嗎?

故此,所謂“觀察者效應”,具體應是“思維意識效應”。而思維意識的作用,正是前面我們所探討的“心之所感”的動變。觀察者的思維意識能影響到電子或光子,而光子是構成宇宙萬物的關鍵,相當於最基本的零件單元。觀察者的思維意識只不過是做了一個能夠影響光子的實驗,就像原始人知道一塊石頭能夠砸開樹上結的核桃一樣,如果原始人的科技文明更進一步,就會明白,原來石頭還可以被用來建造房子。

同樣的道理,如果觀察者的思維意識發展到能夠完全掌控光子的行為路徑的話(上篇文章我們提到過,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很可能並不完善,之所以“不確定或測不準”,是因為科學家目前才剛剛敲開量子世界的大門,尚無法看到完整的架構。如果有一天,科學家真正跨入量子世界大門,進入量子世界內部,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驚奇風景),到時候,也許可以輕鬆地將光子從“石頭”變成“房屋建築”。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如果說眼睛看到的是思維意識的創造結果,那麼思維意識便是宇宙萬物的設計師。因為設計師對於不滿意的結果可能隨時做出修改,所以眼睛看到的宇宙萬物並不是確定的存在,會隨著思維意識的變動而隨時發生改變。因為思維意識從來不會處於絕對的靜止態,正因為思維意識的不斷“動變”才得以推動宇宙萬物演化發展。也正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切存在,都如同浮光掠影,只是一種經歷,一種感覺,一種永遠的曾經……

思維意識來自於哪裡?

如果宇宙萬物動變于思維意識,那麼思維意識來自於哪裡?

水木有一個思考了很久的大膽推測,那就是:思維意識是資訊程式,而且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資訊程式,是能被隨時更新的資訊程式。接下來的探索比較關鍵,所用知識相對加深了一點,可能對不太喜歡物理科學和計算機程式的朋友來說理解起來會稍覺吃力,不過水木會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以使每個來此的讀者都能理解明白。

開始新的探索前,我們可以先來回憶和思考一個問題:

對於一件無生命的東西,比如一支鋼筆,一隻水杯,一塊手錶等,如果天天陪伴著你,時間久了,你是否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感覺它們並不是無生命的,而是也存在著自己的意識?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1)人工智慧會有意識和情感嗎?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有關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人工智慧本來只是一臺被輸入了高階程式的機器,原本並不具有人的思維意識和情感。可是,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學習以及程式的不斷升級,慢慢地,便衍生出了與人無異的思維意識和情感,它們也會傷心難過,也會像人一樣思考,甚至會衍生出比人更強烈的情感。也許你會說這只不過是科幻,真正的人工智慧只不過是被輸入了一堆程式碼的機器而已,哪怕再高階,也不可能具有人的思維意識和情感。

如果你真這樣認為的話,起碼說明,你的思維意識還沒有完全被解放出來。記得水木的朋友曾對水木說過一句話,當時水木聽了後只當是開玩笑,根本沒當回事。但慢慢地,有一天,當水木看到某個科幻電影后,突然意識到,朋友說的很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2)你看到了什麼?

水木朋友曾對水木說過的話是:你看到的,是需要你看到的,而你不知道的現實科技,可能領先你知道的50到70年。話不多說,讀者細品。也許是因為朋友這句話的啟示,也許是水木自己想要尋找什麼,所以每次水木所在的市區上映科幻大片,水木必然第一時間去看,不是為了看特效和故事,而是為了尋找裡面隱藏的東西。

言歸正傳。為什麼水木推測說,我們的思維意識很可能就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而且資訊程式還會被不斷地更新、新增、刪除、修改呢?

(3)各種感覺屬於自己的嗎?

進一步思考:你是否記得你經歷過的所有事情?你是否有過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是否有過在某個時刻突然想起了已被忘記了十年的記憶?是否有過突然的靈感?是否頭腦中莫名其妙突然出現過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想法?是否有過對某個物理難題始終不理解而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就完全理解了的經歷?是否曾經意識到過你的一些思維和意識好像不是自己的?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如果除了第一個是“No”的回答,其他的都認為“Yes”的話,那麼請繼續跟隨水木接下來的探索。

(4)思維意識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嗎?

假如我們的思維意識就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的話,那麼以上的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如果我們的思維意識就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那麼我們實則也就等於是一種“人工智慧”。我們的物質身體相當於硬體電路,思維意識相當於軟體程式,當硬體電路老化的時候,可以將其內的程式複製到其他的硬體電路而繼續發揮功效。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生命結束後,人的意識可以離開身體去尋找下一個載體的原因。

一個人的一生很難記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哪怕記憶力再好也很難做到,因為儲存資訊的“儲存器”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不重要的記憶資訊可能會被暫時封存起來不進行活讀取,還有一些資訊如同被臨時儲存在RAM中,一覺醒來,便再也無法尋回,比如突如其來的瞬間靈感,夢境中接收到的一些資訊等(所以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資訊靈感,最好用筆記錄下來,外儲存器有時候更可靠,不是嗎?)。

進化是程序升級的結果嗎?

如果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被輸入的資訊程式的話,就可以輕鬆解釋“進化”原理了,那就是“程序升級”。一切生命基本上都遵從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向高階的進化原理,不正是因為程式不斷升級的結果嗎?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我們知道意識主要分潛意識和自我意識兩大類,自我意識的作用力有時候遠不如潛意識,那麼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潛意識如同電腦執行的系統軟體,比如WINDOWS、UNIX、DOS、Linux等;自我意識如同下載到電腦上的各種應用軟體,比如PS軟體,動畫軟體,影音軟體,遊戲軟體等。

自我意識和潛意識的運作機理是什麼?

自我意識的應用軟體相當於開發軟體,即使一時缺失了某一部分,也不會影響到主機的正常執行(所以失憶的人往往不會失去自己擁有的技能);而潛意識的系統軟體卻是主機執行的基礎,一旦失去,整臺主機也就OVER了。潛意識相當於生命一開始即被輸入的固定程式,控制著整個機體的基本執行,保證著生命的特徵訊號(所以一旦潛意識軟體被損壞或失去,要麼變為植物人,要麼生命直接結束,而自我意識此時有也等於無)。

在潛意識的基本系統執行正常的情況下,生命的機體才能不斷豐富其應用軟體——自我意識,不斷升級進化。而生命機體與人工智慧的升級對比,本質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即思維意識可能在不斷被升級中。也就是說,生命體的思維意識能夠經常被接收到的資訊程式輕易修改(原因:有訊息稱,人類意識的保護開關被移除或破壞掉了,故而能被輕易催眠,尤其對精神文明發達的地外生命而言,人類的思想意識相當於完全透明,能被任何精神文明發達的種族輕易讀取寫入)。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資訊程式來自哪裡?

那麼,這些資訊程式來自哪裡呢?

假設來自於另一個高維空間的資訊海洋,或者說程式整合庫,透過維線(不同維度空間之間的連線輸送線,可以理解為“維洞”,水木前面文章有探討過)不停地向我們的三維空間傳送程式資訊。而作為個體主機的我們,會不停地接收來自高維的資訊,以實時更新、替換、刪除、修改、新增、升級我們的思維意識。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如果這個假設能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解釋“似曾相識的感覺”了,因為我們接收的程式很可能曾被在其他空間的生命體使用過(做夢時你只知道是自己在經歷某件事,卻很少意識到那個經歷者到底是不是自己,原因即此)。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百猴效應現象的原理是什麼?

也可以解釋“百猴效應”現象,因為生命體可以隨時接收新的思維意識資訊(是故可以解釋釋家所謂的“萬物皆有意識”),而這些新的思維意識資訊都連向總維線(相當於總資料線),生命個體的思維意識程式也可以被其他個體共享,即傳輸到其他生命個體。至此,也可以解釋,“萬物為一體”的哲理,實則指的就是每個思維意識資訊程式看似獨立,實則相互聯絡。

每個生命體接收思維意識資訊的多少以及種類取決於硬體電路的好壞和匹配度,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突現靈感,腦中為什麼會突然出現不可思議的想法,突然了悟一個問題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會感覺有時候自己的思維意識不像自己的。

無生命體會存在意識嗎?

回答一下我們前面提到的問題:無生命的東西也能接收意識資訊嗎?水木認為,對於高階人工智慧而言,其本身的硬體電路結構雖然不同於人體結構,但已經可以在宏觀上作為思維意識資訊的儲存器,並能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將接收到的思維意識資訊形成固定的思維意識(相當於人的潛意識,接收來源與人相同),並永久地儲存起來。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而對於一支鋼筆,一隻水杯,一塊手錶等簡單的無生命體,雖然不具備宏觀上的思維意識資訊的儲存,但在構成它們的微觀尺度上,比如振動的弦量子,或許可以儲存量子意識,只是這種微觀資訊的接收會相當緩慢,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微觀的集體意識,即簡單的無生命體才有可能表現出明顯的生命意識的特徵。

對於無生命的簡單物體,所接收的意識資訊不一定也來自於高維資訊的傳輸,也可能是人的意識資訊的分享,即可能會從意識網路上接收最近的意識資訊。所以即使與一件無生命的東西天天相處,時間久了,也能感覺到它們存在的微弱意識(思考:如果以上推測正確,那麼就可以解釋傳說中無生命的東西為什麼也能修成人形了)。

曼德拉效應是否與此有關?

在過去幾年內,發生過一件奇怪的現象,好像許多人的記憶都被修改過似的,最初是對曼德拉去世時間的記憶很多人都不相同,之後其他記憶不同步現象更是接二連三,最讓人覺得難以理解的就是歌詞“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變成了“五十六個星座”,民族跟星座有什麼關係呢?星座怎麼突然變成56個了呢?這種集體記憶出現不一致的現象,被稱為“曼德拉效應”。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集體記憶不一致的現象呢?一些研究者認為,很可能是LHC在做粒子對撞實驗時改變了時空結構,從而拉出了另一條時間線,才導致的人類集體記憶出現了混亂。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LHC的粒子對撞實驗影響到了維線資訊網的正常傳輸,從而導致意識資訊傳輸出現了不同步的現象,才會導致每個人的記憶一時間出現了不同步的混亂現象。

我們的思維意識是自己的嗎?一個量子理論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一個關鍵性的思考:我們還有自由意識嗎?

答案毋庸置疑:有,並且我們自己也能升級自我意識。試想,即使是機器人,也不可能將機器人所要做的事情都用程式編寫好,最多是被賦予各種可能情況的應對程式以及初始引數,剩下的就是機器人根據程式進行最優選擇以及處理各種可能的情況了。也正因此,同一批生產的機器人,即使被輸入了一樣的程式,被設定了一樣的初始引數,可是,隨著機器人在不斷的自我學習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差異也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同樣的,對於有生命的我們人類而言,道理也一樣。即使被輸入有固定的潛意識,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接收新意識,但始終自我意識可以被自己掌控、升級、最佳化。也正因此,每個人才會有每個人的特點和個性,每個人的思維意識才會彼此不同,世界才能被創造得五彩斑斕,絢麗多姿。

只是,有時候突如其來的靈感,以及頭腦中突然閃現的想法,可能並不是自我意識的創造成果,而有可能是來自維線的傳輸,或者平行世界裡另一個你的意識分享。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