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抑鬱症研究重大突破:都是基因惹的禍?

由 神奇科技雜談 發表于 運動2022-08-31
簡介鑑於弗林特的結果,目前該協會中的研究者們同意彙集基因資料,將調查限制在那些患有重度抑鬱症的患者資料上,並希望研究是否這將能會改變研究結果

抑鬱症是遺傳基因造成的嗎

在得知結果之後,沒有人能比弗林特(Jonathan Flint)更驚訝了。

18個月前,弗林特所主持的尋找與抑鬱症有關基因序列專案,出現了成功的跡象。他一向知道勝算渺茫:在此前,一個針對9000人的重度抑鬱症(MDD)研究沒有出現任何成果,他還聽了說此後一項針對17000人的後續分析結果也遭遇挫折的傳聞。

“我當時想,可能是黔驢技窮了。”這位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遺傳學家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說。

好訊息是,弗林特證明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錯誤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他的團隊在一片遺傳學論文報告中揭示,中英科學家們聯手確定了兩個和重度抑鬱症高度相關的遺傳變異位點,透過低覆蓋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第10號染色體的兩個區域和重度抑鬱症有關。

如果這一研究發現得到科學證實,將可以指導生物學家生產新藥,並可能有一天會被用於幫助診斷;儘管這一研究結果還亟需得到進一步可複製分析,在未來,弗林特的研究可以作為一個研究框架,在數萬人中繼續收集資料,做出更深遠嘗試。

抑鬱的根源或是基因

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在其中重度抑鬱症是一種特別嚴重且極易復發的形式且病因不明,長久以來,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都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在此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基因對於抑鬱症有影響:重度抑鬱症已被認為是患者個體內染色體上的遺傳基因片段存在異常、以持久自發性情緒低落為主的一系列症狀,但是其中的歸因性分析並不清晰,特別是在早期研究中,當進行到仔細推敲階段,與抑鬱症相關的基因序列的相關性線索就消失了。

因此,弗林特知道他需要大樣本進行研究,從而降低樣本中疾病變異的機率,而大樣本則意味著中國。

來自牛津大學的弗林特同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精神病學家肯德勒(Kenneth Kendler)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聯合醫學院許琪、中國華大基因的王俊和相關研究團隊在中國進行了研究:中國不僅人口眾多,而且有一種看法即中國的抑鬱症診斷不足。

目前在全球的3。5億抑鬱症患者中,據估計美國患者在其中佔比達到4。45%,瑞士為6。16%,而中國患者佔比僅為3。6%。

本文中所提及的各位精神病專家都提到,可能由於東亞文化的原因,抑鬱症患者並不願意就醫,因而造成了中國患病數字的低下,但是這也意味著真正就醫的人群所患抑鬱症程度更加嚴重。

弗林特表示,他的理由是,在中國被確診的人群,有可能都是嚴重抑鬱症的患者。

北卡羅萊納大學精神病遺傳學家沙利文在《自然》雜誌的文章中評論道,在決定如何研究方面,這些研究者做了一些非常聰明的決定:他們認為,更嚴重患病的人群會有更清晰的遺傳訊號——這一方法被廣泛應用於人類遺傳學,以儘量減少複雜疾病中的異質性。

因此,這一研究團隊採取了一系列方式來增大實驗成功機率:在中國僅對婦女進行研究(其團隊認為遺傳變異在性別之間並不共享,只有45%的機率),並選擇複發率較高的患者進行研究。

在2014年早期,這一團隊研究了5303位患有抑鬱症的中國漢族女性(其病證復發次數在5。6左右),並建立了一個一組5337名非患者人員的控制組。

如弗林特所預期,在研究中85%的患病人員都患有重度抑鬱症中一種重症憂鬱症(melancholia),這種憂鬱症通常會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

在研究中,透過低覆蓋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第10號染色體的兩個區域,和重度抑鬱症有關。

其中,在兩個區域其中的一個區,接近一個名為SIRT1的基因,已知它和被稱為線粒體(mitochondria)的微小能量生成結構的生產機制有關,這暗示了線粒體可能和抑鬱有所牽連。另一區域是同一段DNA中一個功能碼尚不完全清楚的酶相關。

目前上述兩套相關性關係,已經在另一對包括3000名抑鬱症男女患者以及3000名非抑鬱症患者的對比組中得到了證實。

更多遺傳變異尚未發現

在上文所提到的17000人分析樣本的研究分析作者之一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萊文森(Levinson)。他對弗林特團隊的研究結果最感興趣的是他們如何設計實驗的方式。

萊文森所在的精神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確如同弗林特所聽說的那樣,在分析了17000位抑鬱症患者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同遺傳有關的跡象。鑑於弗林特的結果,目前該協會中的研究者們同意彙集基因資料,將調查限制在那些患有重度抑鬱症的患者資料上,並希望研究是否這將能會改變研究結果。

此次,弗林特和他們的團隊,透過限制一定的研究範圍,從而增加了發現遺傳變異的機會。研究人員關注有重度抑鬱症的中國漢族女性的基因。

不過,弗林特與其團隊在論文作者中推測,應還有其他的遺傳變異尚未被發現,研究者人員仍在尋找任何和疾病高度相關的、實驗可重複的遺傳變異。

北卡羅萊納大學精神病遺傳學家沙利文也在文章中照例提出批評性建議,即有一種可能性是,這種基因變異的確是嚴重抑鬱症的致病原因,然而只是針對中國患病人群。雖然目前作者也在其他測試中發現了重疊證據,但是應該進行進一步更為精細的分析。

萊文森則認為,在其他基因連結出現之前,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樣本,他期待英國、荷蘭以及澳大利亞在未來五年能夠提供數萬人的基因樣本來供研究使用。希望是,如果可以發現更多同抑鬱症相關的遺傳連結,這將令科學家可以確定影響某些細胞功能的蛋白質群組,這些途徑則可以作為研究藥物的靶點,使得抑鬱症得到更明確診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