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由 若松娛樂咖 發表于 運動2022-08-30
簡介1926年張幼儀收到徐父的書信,說徐志摩要與陸小曼結婚,讓她趕快回去

徐字讀音是什麼

在大家的印象裡,徐志摩的髮妻張幼儀,是膽小怯懦、循規蹈矩的傳統女性。在徐志摩、林徽因與她的三角戀裡,她是最可憐的出局者。

直到張幼儀晚年在紐約時,讓她的侄孫女張邦梅協助自己出一本自傳《小腳與西服》。這是這麼多年來,張幼儀第一次發聲,講述她與徐志摩的過往,自己的轉變,以及對林徽因和陸小曼的態度。

這本自傳還原了當時真實的事情經過,人們這才發現,

張幼儀早已不是“懦弱、無知,不堪一擊,毫無女性魅力”的一個人,相反她端莊、善良、堅韌、獨立,卻是他們之中,晚年最幸福的一個人。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她在書中告誡大家:“在中國,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可是啊,我們還是要活出自己的價值。”她把徐志摩對自己的傷害和他的風流,總結一句話:“你曉得,文人就是這德行!”

0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張幼儀是江蘇寶山的名門望族,與徐志摩是門當戶對。唯一不對的是,他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照片時,說了句:“

鄉下土 包 子

”。而張幼儀雖進過女子學校,接受過先進的教育,但大家族對女子的教育,依然是三從四德,對於這個男人她只說了句

“我沒有意見”。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與17歲的徐志摩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逃避與張幼儀的婚姻,徐志摩按照徐父的要求,生下大兒子徐積鍇後,就立馬出國留學了。

這一走就是2年,獨留張幼儀在家撫養兒子,侍奉公婆。

張幼儀深知徐志摩不喜歡自己,在這段時間,她請了家庭教師,不僅學習中文,還有歷史、地理等等其他知識,只希望用知識來拉近與徐志摩的關係。

1920年徐志摩迫於張家的壓力,把張幼儀接到身邊陪讀,那時徐志摩已經轉英國學習。張幼儀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滿心歡喜的去見心愛之人,萬分慶幸兩人終於有個新的開始。

但當她見到徐志摩時心就涼了一半:

‘’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難得的二人世界,變得十分壓抑,張幼儀的心中悽苦又慌張,但她一直以為徐志摩是不會和她離婚的。

父母以傳統淑女的標準教養她,在她所受的教育裡:自己孝敬公婆,服侍丈夫,也生了兒子,並未觸犯“七出”中任何一條,絕無可能被休。

02、 中國第一樁現代離婚案

天不遂人願,不久後徐志摩開始向她彙報行程。張幼儀雖然沒受過高等教育,但也不笨,她敏銳的覺察到徐志摩外面有人了。

這個女人就是女神林徽因,16歲的林徽因婉約端莊、風姿綽約,還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徐志摩被她深深的迷住了。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這時候,張幼儀又懷孕了,她開心的把這個訊息告訴徐志摩,卻換來他冰冷一句話:“去打掉吧。”

張幼儀難以相信:“聽說有人因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說了一句無比刻薄的話:“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

徐志摩消失了,不再回他們的家。無依無靠的張幼儀欲哭無淚,萬幸得到在法國讀書的二哥張君勵照料,她輾轉到德國柏林,生下了次子徐德生,這就是徐彼得。

1922年3月,孩子出生1個月後,徐志摩來了,卻是為了離婚。

張幼儀悲傷的想,也許離婚才是解脫,才是自己追求自由,塑造獨立人格的開始。

她放徐志摩自由,同時也放自己自由,這就是“中國第一樁現代離婚案”。徐志摩打著自由戀愛,推翻包辦婚姻的幌子,追求自己所謂理想的愛情,把張幼儀傷的體無完膚。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其實,雖然張幼儀沒有林徽因和陸小曼的美豔,也算的上端莊大方。在當時文人的筆下也是:“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

她溫柔、賢惠、善良,是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她想,徐志摩不喜歡她,大概是因為她不是新時代的女性。

當時的張幼儀也意識到在這個新世界,相夫教子的傳統思想行不通,她必須突破自己。

03、浴火重生

張幼儀離婚後並沒有回國,而是隨二哥張君勱在德國,為了教育好兒子,她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災難從不單獨出現,由於張幼儀產子後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早早的斷了母乳,後又因經濟拮据沒錢買新鮮的牛奶,彼得體弱多病,2歲的時候生病去世了。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痛失愛子的張幼儀,更加拼命的讀書,她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1926年張幼儀收到徐父的書信,說徐志摩要與陸小曼結婚,讓她趕快回去。

陸小曼是徐志摩朋友的妻子,徐志摩橫刀奪愛,徐家不同意這門婚事。徐父提了一個條件:只有張幼儀同意,他才會同意。

張幼儀只能嚥下心裡的苦澀,同意這門婚事。婚後陸小曼不滿徐家讓張幼儀住在徐家,還收她為義女。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於是,張幼儀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張母去世後,她才帶著阿歡回到了上海,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那時,哥哥張嘉璈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徐父也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範園)送給了張幼儀,讓她在上海衣食無憂。

張幼儀先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以及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這激發了她的經商才能,讓中國多了一位商業奇才。她設計的新式旗袍紅極一時,陸小曼都專門到她店裡定製。

徐志摩都很驚訝張幼儀的轉變,在他眼裡,張幼儀懦弱、無知,不堪一擊,毫無女性魅力可言。當他看到離了婚的張幼儀,不僅活得漂亮,還拿錢貼補自己的父母家用,他說:

“張幼儀真是了不起,她以後會成為讓整個中國社會都為之稱讚的人。”

好學、上進、堅強、獨立,張幼儀用努力證明,自己是可以成為新式女性的,雖然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04、天才隕落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並沒有像想象的那樣幸福。他們到上海後,陸小曼揮金如土,兩人入不敷出,貧困潦倒。

徐家一直不滿意陸小曼這個兒媳婦,不願經濟支援。徐志摩只有打好幾分工,才能勉強維持。在這段時間,張幼儀偶爾還接濟徐志摩夫妻。

後來陸小曼整日和翁瑞午混在一起,還養成了吸食鴉片的惡習。徐志摩規勸陸小曼不成,兩人大吵了一架,陸小曼用菸袋在砸碎了徐志摩的眼鏡。

不久後的1931年11月,徐志摩趕往北平,但中途飛機失事,徐志摩去世。徐父得知兒子過世的訊息,就說了三個字,吳語是“算了伐”。徐家不願讓陸小曼見徐志摩,張幼儀為徐志摩操辦了後事。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在徐志摩的葬禮上,張幼儀送輓聯:

“萬里快鵬飛,獨憾翳雲悲失路;一朝驚鶴死,我憐弱息去招魂。”

這幅輓聯裡,只看到她對徐志摩的一片深情,卻沒有半點怨恨。

徐志摩去世後,徐家都是張幼儀在照顧,張幼儀伺候徐父13年,直到他去世。徐父一直視她為兒媳婦,這點至死沒有改變。

她擔心陸小曼不能維持生計,每月還給她寄300塊錢。直到4、5年後翁瑞午跟她說,自己的財力足以供養自己和陸小曼,她才停止寄錢。

前夫去世,侍奉公婆,還照顧前夫遺孀,張幼儀是多麼大度和善良,才能做出這樣的事。她的內心,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已然被“放下”填滿。

04、小腳與西服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蘇紀之醫生結婚,蘇醫生去世後,張幼儀移居紐約。在那裡她回顧自己一生,決定出自傳《小腳與西服》。

用這個題目是因為,徐志摩曾用小腳與西服這個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她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兩部分:

‘’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

去德國前,

她為父母、為子女、為丈夫而活,委曲求全不過是想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傳統淑女。

去德國後

,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愴痛,夫離子散,人生彷彿走到了盡頭。無法治癒的傷痛,總是讓人清醒。同情、憐憫她都不需要,她要自強。

她要親手打碎過去的自己,從而獲得新生。她做到了, 不僅生意做得好,細心照顧兒女,照顧徐志摩家人,接濟陸小曼,主持《徐志摩文集》 發表。

梁實秋在《談徐志摩》中評價張幼儀

:“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在《小腳與西服》中,

她對徐志摩有責怪,但基本原諒;對陸小曼寬恕,更多是同情;對林徽因有些許埋怨,卻不討厭。畢竟自己捧在心尖上的人,卻被別人辜負。

大兒子徐積鍇曾這麼說,“母親並不討厭林徽因,最同情陸小曼,因為她沒孩子”。

徐志摩一生最對不起她,死後卻為他收屍,徐父:她是我唯一的兒媳

張幼儀到底愛不愛徐志摩呢,她在書中這樣說:“你總是問我愛不愛徐志摩。。。我對這問題很迷惑。。。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

在他一生當中遇到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1988年,張幼儀病死於紐約,距離她89歲只有10天。

從“棄婦”到女銀行家,張幼儀成就了一段勵志傳奇,即是鳳凰涅槃,也是自我救贖。

這本書值得一讀,它是新時代的女性覺醒,也是面對人生低谷的啟示錄。

看完之後無限感慨:處於低谷而不自棄,那麼所有打不倒你的,最後終將成就更好的你。

關注@傾葉軒 樂媽理念傳播者,用感性觀察,用理性思索, 在荒蕪的世界,種植希望的種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