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由 汽車人雜誌 發表于 運動2022-08-24
簡介傳統汽車產業可能因禍得福在可能面臨能源危機的關鍵時刻,必須把“推進可再生能源”和“允許碳中和燃料汽車繼續在2035年後銷售”兩個政策聯合起來看,就會明白,實際上,德國不可能放棄傳統能源(煤炭、天然氣、石油)

措辭和措辭可以通用嗎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能源危機正在摧毀德國引以為傲的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在這個關鍵時刻,德國不可能放棄傳統能源。

作者丨孟華

編輯丨田草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從6月到7月,整個歐洲輿論都很關注歐盟氣候政策的程序,媒體對德國的態度更為敏感。

高舉“推進可再生能源”旗幟

6月28日,歐盟各國環境部長討論“2035禁售燃油車”的時候,德國成功塞進一條修正條款,2035年還是要禁售燃油車,但是,允許繼續銷售“二氧化碳中和燃料”汽車。

7月5日,英媒聲稱,德國三黨執政聯盟撤銷了“2035能源行業溫室氣體排放中和”目標。果然,7月7日,德國下院公佈的《可再生能源法》草案當中,該目標被刪除。但在英媒看來,德國打算放棄2035碳中和目標。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德國人在討論“一次能源”是否在2035年實現碳中和,而非整個國家碳中和(該目標預定2045年實現,暫未改變)。兩者是兩碼事,但也有聯絡。

在德國人看來,德國打算“推進”碳中和,並非從原有立場上後退。去年底執政聯盟上臺時,就宣佈要推動低碳轉型。今年7月8日,德國議會通過了政府提交的能源政策法案修訂,一攬子修訂案近600頁,涉及5項法律。

簡單說,這些修訂案的宗旨,就是為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部署、併網鋪平道路。這麼看上去很不錯,至少當前能源策略和長期碳中和目標,是一致的。

連德國也逆差了

最遲在3月份,德國人就已經明白,接下來一整年,能源問題都很難過。北溪二號廢了,北溪一號也岌岌可危。後者在7月11日起進入年度維護,俄氣停供10天。另有訊息稱,北溪一號因“技術故障”將無限期停供。

截至7月初,德國的天然氣儲量為滿載的60%,僅能支撐一兩個月。甚至有德國人預測,能源短缺將持續數年。

而德國對俄氣依存度是一筆糊塗賬。英國人給德國統計的依存度是65%;而德國綠黨領導人、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則在4月聲稱,今年對俄氣進口比例將從55%降至35%。

依存度和進口比例不是一回事。後者水很深,遠期交割、走私、預留存底,很多花樣可玩。不論如何,德國人已經意識到,能源危機正在摧毀德國引以為傲的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德國5月份迎來10億歐元貿易逆差,數額不大,但傷害性極強。原因是德國統一後第一次月度逆差。

6月份,德國汽車銷量下跌18%,而整個上半年產量下跌10%,其中實現月度正增長的只有1、2月份。這兩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裡,俄烏戰爭尚未爆發。

如此之長的時間跨度,用供應鏈短缺來解釋持續下跌很牽強。進口能源,特別是天然氣量少價貴,讓汽車生產變得舉步維艱。而汽車及其供應鏈,是德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

能源漲價從兩端擠壓德國經濟,逆差雖是歷史性的,但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足為奇。

電價上漲對汽車工業不利

德國人意識到,繼上世紀70年代之後,新一次能源危機近在眼前。大力發展可持續能源,主要著眼點不再是碳中和,而是迫在眉睫的能源安全。

因此,大規模修訂案從提出到透過,效率極高,德國議會連暑期都在前所未有地奮力工作。綠黨為推動修訂案也做出了重大讓步,對光伏和風電部署引發的環評和野生動保評估,簡化了審批條件。

增加風電和光伏,既有民意基礎,又有技術手段(德國曾是光伏生產大國)。但是,綠黨可能忘記了,2013年他們就輸掉了與中國的光伏大戰。9年過去了,雙方差距越拉越大。

光伏生產分4個環節,即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元件。2021年中企在這4個製造環節全球佔比均在75%以上。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25年中國的多晶矽和矽片,在全球的生產份額將達到95%。

也就是說,無論德國徵收多少雙反關稅,德國的光伏產業也將逐漸消亡。他們必然依賴中國提供的光伏元件。

從依賴俄羅斯的傳統一次能源,換道為可持續能源,改為絕對依賴中國,真是好主意嗎?這是否有悖於德國能源自給的宗旨呢?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過去的一週(7月11日-17日),熱浪席捲歐洲,德國氣溫達到峰值。壞訊息是河流水位下降,讓煤電廠出現缺水的現象(水主要用來充當熱力迴圈的介質),而風力發電也有所減少,只有光伏發電量大漲,在上週日(7月17日)一天,德國光伏發電就達3。8萬兆瓦。

在修訂案中,這次執政聯盟特意為“風光”(風電和光伏)併網提供方便,並增加補貼。但是即便不考慮“風光”對電網穩定性的負面作用,單看成本,也比天然氣和煤炭發電貴多了,每千瓦時成本將比天然氣發電貴3倍。這還是無條件使用廉價中國光伏裝置的前提下。

當前,德國電力現貨價396。07歐元/兆瓦時,合人民幣2。7元/度電,是中國電價的5倍。如果可再生能源佔德國一次能源的比例,如願提升到50%以上,電價將漲到人民幣4元/度電。

德國一次能源的成本上去了,對工業成本不利,對德國汽車工業成本尤其不利。後者除了依賴電力,還依賴天然氣作為能源以外的原材料。這讓德國汽車工業受到成本上的兩面夾擊。如此一來,在德國本土生產整車將無利可圖。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德國跨國車企大不了出走,進行全球“產能重置”,再返銷回來。就像通用汽車當前的做法,利用墨西哥和上海的產能返銷美國一樣。

德國政府面對這一前景的時候,就不那麼淡定了。這意味著製造業稅收和崗位的流失,進而導致製造業空心化,即品牌是德國的,但生產在海外。人才流失的長期後果,最終將導致品牌力不可避免的萎縮。不是什麼國家都能利用金融霸權過日子的,何去何從,德國要想好。

現在的問題是,德國現政府對超出任期的政策,出發點和控制力都令人生疑。如果三黨政府滿足於在任期內“不生事”,那麼幾乎可以篤定德國汽車工業的未來,不那麼光明。特別是面臨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強勁崛起的時期。

傳統汽車產業可能因禍得福

在可能面臨能源危機的關鍵時刻,必須把“推進可再生能源”和“允許碳中和燃料汽車繼續在2035年後銷售”兩個政策聯合起來看,就會明白,實際上,德國不可能放棄傳統能源(煤炭、天然氣、石油)。

否則就無法解釋,德國政府一再延長煤電運營許可、改造LNG碼頭等暗戳戳的動作。

綠黨自帶的“碳焦慮”達到頂峰後,遇到能源安全的命運挑戰,也必須改弦更張。然後還得自圓其說,把重拾化石能源(而且重新依賴質量差的本土褐煤),打扮成與可再生能源組合的“拼盤”。

它意味著碳中和的宏偉理想,即將放緩,甚至擱置,一切為了生存。與其伴隨的,是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援,將變得猶疑起來。

「汽車人」德國放棄2035能源碳中和目標,將引發連鎖反應

無論如何在措辭上變換花樣(比如神奇的“二氧化碳中和型燃料”,但非氫能),傳統汽車產業可能因禍得福,得到戰略性喘息機會。近年來,歐盟不斷以碳排指標逼迫柏林轉向新能源的做法,將受到某種程度的遏制。

當德國汽車工業正在遭遇成本危機的時候,柏林絕不容忍布魯塞爾的“碳脅迫”。如果在這個問題上退縮,德國汽車工業將不復存在。如果雙方還想坐下來談成點什麼,那麼妥協的結果很可能是:電動要搞,但不能以逼死燃油車為前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