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由 紅七六讀書 發表于 運動2022-08-19
簡介上面說的“爭辯”,是因為遇上了可以爭明白的人

懦組詞是什麼呢

查了一下字典,“爭”字的組詞有很多,把它們歸下類,大體可以分為:爭鬥(行動上)、爭辯(語言上)、爭取(心理上)。

“爭鬥”一般不建議,因為愛爭鬥的人基本上沒有格局;

“爭辯”可以採取,在“理”可以爭明白的情況下;

“爭取”在需要時就要去做,因為有時該爭取的時候不爭取,是懦夫的表現,有時該爭取的時候不爭取,可能會丟了大局。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一、爭鬥不來的不如等

廉頗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藺相如就是不和廉頗進行無謂的爭鬥,一直等到了廉頗幡然悔悟。

藺相如的不爭不僅僅是贏得了對手的尊重,更是為戰國時期的趙國贏得了穩定和安寧。

看完中國的戰國故事,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的戰國時期。

祖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三雄”。

相傳有一天,三個人圍著一隻不叫的鳥議論。

組田信長說:“再不叫就殺了它。”

豐臣秀吉說:“叫就講,不叫就罰。”

德川家康說:“不用殺它,也不用什麼獎懲,等著就行了,是鳥總會叫的。”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是啊,鳥和人本來就語言不通,你對它進行獎懲未必有用,殺了它,鳥會覺得自己冤,因為“我那段時間不想叫嗎?”

所以說,不管是殺了鳥還是對鳥進行獎懲,都相當於進行了一些無謂的爭鬥。

德川家康懂得這個道理,選擇不爭不鬥,最後統治了日本300年。

就像三國後期的司馬懿一樣,因為他是最能等待的一個人,最後讓司馬家族等到了三分天下歸於晉。

《道德經》“夫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二、能爭辯明白的可以爭

曹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時勝負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

劉邦就明白了這千秋勝負的道理,在漢朝的開國大典上,分封群臣時,他評定蕭何的功勞比一些帶兵打仗的將領高。

有將領不服,問劉邦:

“為什麼我們的功勞在蕭何以下?”

劉邦回答說,你們都見過打獵吧,獵人發現獵物後,再放狗去追,蕭何是那個“獵人”,而你們就是“獵狗”,你們說是“獵人”的功勞大,還是“獵狗”的功勞大?

同樣的例子還有扁鵲三兄弟。

有人問扁鵲:“你們三兄弟誰的醫術最高明?”

扁鵲的回覆是他大哥的醫術最高明,因為大哥可以治未病,也就是說那病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他大哥就給治了。

但是他大哥為什麼沒有名呢?因為他做的這些事大家都不知道啊!除了扁鵲。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因為扁鵲知道,所以他說大哥最高明。

因為劉邦知道,所以蕭何得到了榮譽。

不是所有人都是劉邦,不是所有人都是扁鵲,遇不到“知音”和“知己”時,就不要爭了,因為夏蟲不可語冰。

“爭辯”有界限,可以爭明白時去爭,爭不明白時,只能選擇“山高不語,水深無聲”。

都說高人能享受寂寞,看來,有時候是不得不去“享受”。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三、何為“能”,必要時爭取

上面說的“不爭鬥”,是因為不屑於或不必要或必須那樣做,才能贏。

上面說的“爭辯”,是因為遇上了可以爭明白的人。

但如果,碰上一個小人,且這個小人處處陷害自己,該怎麼辦?去光明正大地爭取自己的利益和權利!

就像孫臏開始不知道自己被龐涓陷害的時候,他對龐娟感恩戴德,。

後來,孫臏裝瘋賣傻,逃了出去。

兩國之戰時,他用計射殺了龐涓,給國家打了勝仗,給自己報了私仇。

不過,像孫臏這樣,和對手拼得你死我活,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並不適用,也不提倡。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最好的辦法就是能爭取到各方的合作。

安祿山造反,唐玄宗讓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只知道苦諫唐玄宗不能出關,但卻沒有和唐玄宗身邊的近臣楊國忠搞好關係。

楊國忠是小人,因為和哥舒翰關係不好,就在唐玄宗面前煽風點火,讓哥舒翰不得不放棄已有的大好局面,出關迎敵。

最終,唐玄宗倉皇出逃,楊國忠被殺,哥舒翰兵敗。

所以說,哥舒翰不能被稱為“能臣”,他不“能”和楊國忠搞好合作,不“能”讓唐玄宗完全信任自己。

為什麼說張居正是治世能臣,因為他能與各方面的人合作,比如說與太監馮保的合作,與太母的合作,與各位同仁的合作……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曾國藩後來為什麼有了那麼大的成就和功勳,他自我檢討後,學會了與人合作的“老莊”之道,

在左宗棠關閉衙門大門,且故意不與曾國藩見面的情況下,曾國藩下了轎子,脫掉官服,一身布衣走進左宗棠的角門,大老遠就打招呼:

“季高兄,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吧?”

除了官場上層,對於手下,曾國藩一也改變了希望錙銖必較的做法,手下有了戰利品,他睜一眼閉一眼,甚至開始“同流合汙”,但只挑一件無關緊要的。

唐代陸贄說: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貴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

寫在最後的話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爭與不爭的分寸

與其無謂的爭鬥,不如等待,不爭就是最好的爭;

與其無謂的爭辯,不如沉默,但可以與明白人爭辯;

與其無謂的犧牲,不如爭取合作,勝過你死我活。

我是紅七六,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改變、成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