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閒譚│和盛明珠魯家灘

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運動2022-07-29
簡介刀耕火種“雞公車”聽我先輩講,入川落戶新津,後遷魯家灘,種地無耕牛犁鏵,只憑兩隻手,刀耕火種,不挖地不犁田,用火燒去原野荒草,草灰做肥料,在地上杵個窩,丟進豌豆胡豆,用泥掩蓋,等待豐收

魯姓成字輩下面是什麼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閒譚│和盛明珠魯家灘

閒譚│和盛明珠魯家灘

魯家灘@圖片來自網路

週日,驅車到和盛鎮魯家灘,請87歲的老翁餘子祥帶路,到77歲的魯長清家裡,落座後三人聊起了魯家灘的過去、現在、未來,故事饒有風趣,確有“是今非古”之感。

魯家灘的由來

魯家灘世居老人魯長清樂哈哈地敘舊:我當娃兒時就聽前人談過,16世紀中期,湖廣填四川,我們的老祖宗從湖北孝感鄉遷到四川新津縣保子山定居,每當農閒幾個青壯年去金馬河拉船,掙點小錢養家餬口。船過灘口,靠岸停泊,歇腳抽菸,船工聚集,吹牛談天,談到這裡河面寬,水勢平穩,河岸土地肥沃,地勢平曠,氣候溫和,越看越動心,回新津家裡幾次合計,最終決定,從入川第三代“登”字輩兩戶人遷來魯家灘墾荒種地,但到對岸農耕過河不便,自制小船使用。後來,附近鄉民也搭船過河,互有來往。魯姓弟兄在灘頭設渡口,增渡船,方便兩岸鄉民,從此人丁興旺,來往頻繁,渡口處以魯姓人開個么店子,賣點小商品;又以魯姓人造船擺渡,外姓人隨口叫起“魯家渡”或“魯家灘”。從此,誕生了魯家灘這個小地名,日久傳播甚遠,名聲大噪,今為和盛鎮的璀璨明珠——魯家灘!

從入川第3代“登”字輩弟兄遷到魯家灘,迄今近300年,在此繁衍了10代後人,現住魯家灘有17戶人家,其餘外遷溫江各地。

刀耕火種“雞公車”

聽我先輩講,入川落戶新津,後遷魯家灘,種地無耕牛犁鏵,只憑兩隻手,刀耕火種,不挖地不犁田,用火燒去原野荒草,草灰做肥料,在地上杵個窩,丟進豌豆胡豆,用泥掩蓋,等待豐收。只種一季就棄耕休閒,經幾代人發展,才引進耕牛。先輩剛到魯家灘經歷了砍樹搭棚,夜間狩獵,入林採集和刀耕火種相結合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魯家灘定居後,祖宗們學會了推 “雞公車”,就是獨輪車。“ 兩個把手”,一個“車輪子”,均為木製,有大有小。小車盤平;大車高於車盤,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要保持平衡。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一般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獨輪車用以載物,前後各有雙把,前拉後推,稱作“二把手”。由於車子只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面的寬度,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透過。這樣非常適用於魯家灘區生產運輸。我接過魯老話茬:“雞公車”的第一個創制人究竟是誰?應該是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三國志》裡的木牛流馬就是“雞公車”。魯老說,當時家裡有兩個主勞,會有兩架“雞公車”,用於農閒推人推貨去溫江、成都或雅安,賺點運費,稱鹽打油回家。一直用到解放初期,當時它是承擔農村主要運輸任務的工具。近30年村村通公路,有木質架架車,有膠胎車和汽車。我接過話題:是呀!這“雞公車”成為農村運輸的古董,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鄉村進步的縮影。

展望魯家灘

魯長清呷口茶水,潤潤爽子,說:1964 年金馬河漲大水將魯家灘片區淹了,泥砂填滿了湖灘,發動幾百人清淤泥掏砂石以後,魯家灘才是金馬河畔的一片“靜湖”,但不是死水,還是有水進出,畢竟在金馬河邊嘛。“後來有過泥砂堵灘嗎?”“沒有。灘上游的河砂被砂老闆掏空。”無砂堵灘,灘湖水面擴大到690畝,河岸線長3公里,河面寬300米,河道周圍有13萬畝花卉苗木,是天然氧吧,河水清澈宜人。聽說國家要開發魯家灘,搞三大支柱產業,即培訓教育、旅遊產業和體育運動場館等專案。

魯家灘特色——釣魚。唐代詩人儲光曦:“垂釣綠春灣,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節假日,愛好者開著愛車,手拿魚杆,兜揣釣餌去魯家灘。覓尋幽靜水灣,席地而坐,呼吸著新鮮空氣,領略水波粼粼,微風習習,屏氣悠閒,眼盯浮子,是當今情趣高雅的享受,真是和盛明珠魯家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