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重新定義“中國製造”

由 經濟觀察報 發表于 運動2022-07-25
簡介”林利敏告訴記者,如果商品沒有高市場佔有率,品牌不可能做起來,如果產品佔比夠高,品牌知名度自然會上升

中國製造是什麼短語型別

重新定義“中國製造”

經濟觀察報記者 任曉寧 浙江、北京報道

“今年生意非常好,外貿好,內貿也好。”12月10日,周挺看向廠房外疊摞整齊,正準備發走的幾百箱智慧垃圾桶,對經濟觀察報記者感慨。他是台州華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最遺憾的事情是,因為產能受限,工廠不得不忍痛放棄了2000多萬元的訂單。他正在抓緊建設新廠房,預計2021年投入生產。

與台州一市之隔,永康市飛劍集團新廠房正在熱火朝天生產保溫杯。這是浙江省第一條5G智慧生產流水線,5000平米一層的碩大工廠內,工人數量不超過十個,工業機器人排列成序,為保溫杯拋光打磨,一切都是嶄新明亮的。“在世界範圍內,我們都是杯壺行業首條5G自動生產線,一些全球品牌包括膳魔師、虎牌,都不具備。”飛劍集團施密特總經理劉偉勝告訴記者,他們之前主要給國外品牌代工,現在,要重點在國內做自己的品牌。

對於2020年浙江省的中小製造企業,換新裝置,建新廠房是一種常見的狀態。這些工廠今年一個共同的特徵是,打開了內銷市場,今年內銷銷量同比翻倍甚至10倍增長。以前,他們是塑膠、五金、收納等垂直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靠外貿訂單賺取代工費。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專利和品牌,從外貿轉向內銷,用積累數十年的技術和經驗,為國人定製開發物美價廉的國貨。

升級

飛劍集團董事長夏飛劍走路速度飛快,帶人參觀自家5G工廠時,聲音洪亮到能蓋過嘈雜的機器轟鳴聲。這是一個與傳統制造車間截然不同的廠區,寬敞、明亮,員工稀少,新生產線產能比老車間至少提高1倍。

“投入1億多元,預計3年能回本。”夏飛劍告訴記者。飛劍集團年產值7億元,目前1年能生產3000萬隻杯壺產品,兩個廠區加起來,佔地7萬多平米。

改造車間,最想解決工人不足的問題。飛劍集團新舊兩個廠區門口,最顯眼的位置展示的都是招聘資訊,採購員、內勤、倉管、雜配工、吹塑工、包裝工、短期工……都緊缺。在浙江的製造工廠門口,這是常見的現象,記者走訪5家工廠,無論大廠、小廠,都在招人,都不好招。

改造工廠的勇氣,一部分來自國家政策的助力。2020年,中央提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浙江省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對製造工廠的軟體、硬體領域提供補貼。夏飛劍的工廠改造,就拿到了一筆600多萬元的補助。

“我走在前面做改造,肯定會有些坑,但這也是政府給我們的紅利。等到第十家、第二十家改造,可能就沒這麼多補助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會遇到問題,但也可能吃到最肥美的味道。

去年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夏飛劍和朋友們商量,想過把工廠搬到東南亞。但他又覺得,身處他鄉,去國外辦廠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現在,中央有政策,浙江省給了補助,他下決心改造數字生產線。

夏飛劍也有過擔心。其實,浙江政府部門都在替他擔心。有政府官員跟他打預防針說,千萬要想好了,這不是一兩千萬元的小數字。他的想法是,要做。這次改造完成後,至少跟國外相比,中國工廠還會有10年到20年的領先期。“相信自己的行業,也相信中國的國運,”他說,畢竟,“中國還有這麼多好的使用者跟消費者。”

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不止大工廠,中等工廠,還有曾陷入危機的小工廠。2012年,華萍工廠銷售額滑坡很大。2017年,在深圳做大宗商品交易的周挺回到家鄉,回到自家工廠,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

之前,華萍生產傳統的塑膠水果盤、塑膠針線盒等日用品,“原先產品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材質單一,門檻太低,創新不足,想象空間不大。”現在,他們生產智慧垃圾桶,把五金壓鑄、不鏽鋼的工藝加入進來,把微智慧的晶片、電機、馬達、齒輪加入進來,迅速打開了新市場。並且,華萍工廠不再僅是貼牌代工,而是有了自己的品牌潔安惠。

2020年,周挺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因為產能不足錯過了2000多萬元的訂單。他將投入1。5億元建立新工廠,包括廠房、自動化裝置,建造智慧工廠,改變目前產能受瓶頸制約的狀態。

目前,周挺所在的台州市黃巖區正在大力推進模塑產業數字化工作。當地檔案提到,大力推進“機器人+”。加快打造“無人車間”“黑燈工廠”,藉助5G基站的建設契機,培養一批5G智慧車間。其目的,是在2025年實現百億元航母企業1家,10億元上企業10家,億元上企業100家,上市企業5家。

內銷

浙江的製造業一向很強大,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這些外貿工廠產值已經做到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規模,電商業務並不太好。幾位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當地,很多外貿工廠都曾投入幾百萬元做電商,但不成功。

2020年,變化發生。記者走訪的幾家浙江製造工廠,今年內銷均有少則1倍,多則10倍的增長。

飛劍集團旗下施密特品牌今年內銷收入實現10倍增長。施密特總經理劉偉勝告訴記者,主要源於和拼多多的合作。目前雙方合作主要是反向定製,拼多多提供使用者畫像,並提供保溫杯細緻到顏色、價格等維度的建議,施密特根據建議進行研發,再把訂單下到工廠。反向定製走通後,產品銷量增速非常明顯,“以前一個訂單過來幾千只,現在拼多多訂單一下就幾萬只。”

海力實業明年將新建3萬平米新工廠,其中2萬平米是拼多多專供生產線。以前,海立實業的自有品牌捷拉夫園藝清洗機是歐洲市場知名品牌。今年,捷拉夫在拼多多上做反向定製,用一個接地氣的“洗地神器”開啟市場。

海力實業生產的產品,很多人看到後會一頭霧水,看不懂能用來做什麼。產品外觀像一個超大型的捲尺,裡面是水管。這些產品主要賣到美國、澳大利亞、歐洲,那些有獨棟別墅帶花園的國外居民,用它來打理草坪,修整花園。

由於國內外住宿環境的差異性,此前,海力實業沒找到這些產品的國內使用場景。去年9月因為貿易戰,生意受到影響,他們上線拼多多,從此發現新天地。國內的使用者大多是農村使用者。他們買回家之後,清洗豬圈、雞籠,洗車,甚至還有工人買回去改裝成給新能源汽車充電的裝備,啟發了公司新的設計思路。

直到現在,這款產品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名字。被問到名字時,邵羽駿明顯楞了一下。有人叫水管車,有人叫清洗機,還有人叫卷管器。沒有名字,並不影響它大賣。現在,僅在拼多多上,一天能賣出2000個左右。“我覺得未來兩到三年,基本能做到每年翻一番。”邵羽駿說。

做內銷,能獲得比外貿更高的利潤。周挺告訴記者,純代工的毛利率,一般是15個點到25個點。自有品牌出貨毛利率能達到35%左右。

在這些製造工廠眼中,現在的內銷比外貿更重要的。內銷增長也是製造工廠敢於更換裝置的底氣。在他們看來,國內市場是一個潛在的,尚未被充分發掘的,卻有巨大生命力的市場。“現在的內銷為什麼能做起來?因為電商平臺給工廠引流量。有了流量,就能開拓銷路,企業還能利用流量打造品牌。這樣企業成本降低了,風險降低了,死掉的可能性就小了。”張春宇對記者分析。

2018年,拼多多開始實施新品牌計劃。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有1500多家企業參與定製研發,推出4000多款定製化產品,總訂單數4。6億筆,日均定製化產品訂單量超過200萬單。

前兩年,拼多多合作的的一般是代工大廠。今年,平臺上“突圍”出了一批小型工廠,他們也獲得極高銷量,“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做品牌。”白手起家的林利敏目前很有危機感。林利敏是台州友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2018年做床底櫃起家,“在紅海中殺出了藍海”。公司2018年收入3500萬,2019年收入1億,今年截至10月,銷量已經過了2億元。

拼多多副總裁陳秋稱,截至11月30日,新品牌計劃已聯手浙江優質製造企業,共同孵化近百個新品牌,推出了上千款定製化產品。

品牌

2020年,周挺很大精力放在申請新專利上。華萍公司的產品數量不算多,但已有了50多項專利。

與父輩的專注代工不同,周挺運用工廠的重心放在自有品牌上,他投入研發,並花錢做營銷,做服務,是業內首個提出垃圾桶終身免費維修的品牌。現在,華萍公司會投入15%個點的營收做品牌營銷,在製造業,這算是一個不小的花銷。“以後的重心就是自有品牌,我們不走回頭路,不想回到傳統的貼牌加工狀態。”

中國製造工廠的品牌之路並不好走。“做品牌就是驚險一跳,很多工廠就跳到懸崖裡去了。”張春宇回憶他此前到福建莆田調研的經歷,莆田的很多工廠擁有雄厚製造能力,但不敢往前邁一步做品牌。一家叫沃特籃球的工廠邁了一步,其他人讚歎太棒了,但最終,沃特籃球摔得粉身碎骨。沒有做品牌的企業,反倒現在還活著。

打造品牌,最大的風險是投入太高,“去天貓京東拼多多投廣告,去央視湖南衛視投廣告,去抖音快手做營銷,很容易一點波瀾都沒有。連五糧液都在發愁打造品牌的事,你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外貿工廠怎麼可能後發制人?”張春宇說。

2020年,浙江幾家外貿工廠敢做品牌了。記者走訪的幾家工廠,每一家都推出自己在國內的品牌。友耐家居、太太星、潔安惠,施密特,捷拉夫……他們目前都不算太知名,但他們已經在國內以這個新品牌賣出了十萬、百萬、千萬件的商品。

這一年,製造工廠們的思路是,“先做出銷量,再打出品牌。”林利敏告訴記者,如果商品沒有高市場佔有率,品牌不可能做起來,如果產品佔比夠高,品牌知名度自然會上升。按照這個思路,2年時間內,他抓緊時間賣貨,友耐家居目前已經賣出千萬件產品,僅忠實粉絲群,現在就有幾十萬人。

他們也趕上了今年風起雲湧的國潮崛起大勢。今年,新成立不久的完美日記、花西子、元氣森林,已經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物件,顛覆了以往外資消費品牌佔據大部分使用者心智的局面。“每個消費品牌都值得重新做一次。”阿芙精油、河狸家等品牌創始人雕爺這樣判斷。

製造工廠敢大力氣投入品牌,還有另一個原因,當下,中國不少產業,已經把合資品牌與外資品牌打敗了,這給了外貿工廠們信心。

劉偉勝曾在家電行業耕耘許久,他回憶,2000年左右,國內家電行業,外資品牌佔比70%,國產品牌佔比30%。但現在,市場格局已經完全顛倒過來了。3C手機行業更是典型的案例,七八年前,國產手機還不敢碰2999元以上的天花板,現在,華為手機已經賣到了16999元。“我覺得我們機會非常大。”劉偉勝說。“中國商品最大的問題,就是無品牌。無品牌根源在於沒有市場。當你有了市場,品牌一般都會起來。”張春宇說。不過他提醒製造工廠主們,塑造新品牌過程會很痛苦,比如德國的汽車品牌,是從幾百個品牌最終演化為四五個品牌。中國的品牌之路也是一樣,會先誕生一批品牌,再倒下一批品牌,“如果你沒有大批次品牌,你也走不出來知名品牌。”

雙迴圈

12月7日,海關總署公佈,中國11月出口增長資料21。1%,這也是2018年2月以來中國出口的最高增長紀錄。

反映在製造工廠個案中,就是“生意好的不得了,外貿好,內貿也好。”周挺這樣說。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春宇告訴記者,不僅長三角地區生意好,他今年走訪發現,在珠三角的廣東、福建等地,生意也非常好。

不過,外貿生意好,一部分原因是透支了國外明年甚至後年的訂單。對於國外旺盛的訂單,各個外貿企業自己的判斷不一樣,有的人判斷還會持續三年,有的認為到明年3月份就截止。張春宇認為,外貿這波行情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年中。

浙江永康家用梯製造企業格美居創始人包月秀說,當前外貿更大的挑戰在於“漲得飛起”的航運費和不斷升高的人民幣匯率。“運費暴漲、集裝箱一櫃難求、人民幣持續升值,這種形勢下,企業做外貿利潤非常微薄”,包月秀說。

因此,在製造工廠眼中,比外貿更重要的,是內銷。時至2020年,國貨品牌之路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鏈條。供給端層面,有生產能力的工廠開始重視國內市場,並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透過7億、8億使用者的電商平臺和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營銷渠道們,傳遞給需求端,也因此出現完美日記、元氣森林、花西子等國潮品牌。

“傳說中的Z世代,95後這一批人成長起來了。”張春宇告訴記者,95後年輕人的特點是,生而優越,他們從一出生,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眼界極其開闊,對國外的品牌沒有天然的崇拜,“在這些孩子眼裡,耐克跟回力並不太有區別。”

製造工廠們正在積極擁抱年輕人。施密特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線上商品的開發都交給年輕員工來做。目前,施密特在拼多多上售賣最好的,是根據年輕人喜好定製的產品。“新杯子這塊,我們現在拼多多那款專門針對15歲到25歲的人,要漂亮,要極其精緻,要各種款式。年齡大的產品我們都放到線下去。”這種策略獲得了成功,帶來國內銷量10倍增長。

夏飛劍告訴記者,今年,外貿還佔據施密特三分之二的比重,估計明年會外貿內銷持平,2022年,內銷將超過外貿。“未來幾年,可能3~5年內,國內市場有一個特別大的爆發。”他這樣判斷。

國內的新消費場景,已經超過了周挺的想象。在拼多多上,他的智慧垃圾桶售價79元,但在垃圾桶類目中,銷量比售價19元的還要更好。“國內受眾在迅速擴大,可以說從18歲人到五六十歲,都是我們的使用者。”他還發現,使用者對於高客單價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他們並不都是愛買便宜貨,我們之前誤解了它。”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近期釋出的《外貿轉內銷與電商平臺數字化價值》報告指出,由於收入下降以及不確定性增大,居民的預防性儲蓄意識加強,消費更加理性,呈現從片面追求名牌到追求物美價廉的高品質產品的顯著轉變。而透過大型電商平臺的對接,外銷型製造企業空閒產能正好與國內市場消費者追求“低價好貨”的轉變不謀而合。

“雙迴圈格局下,全球科技競爭可能進入一個更加激烈的階段,應需求而生的數字經濟可能會迎來一個再次提升人類生產效率的巨大飛躍。”張春宇告訴記者,這種大背景下,製造業可能出現兩個趨勢:一是智慧化和自動化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像飛劍集團重金投入的5G生產線,未來將會普及。另一個趨勢是,規模化和個性化在製造業將不再對立,只要資料積累足夠大,製造業終將轉向個性化製造、反向定製、柔性生產,“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人也好,企業也好,都要順勢而為,”張春宇判斷,當下正在發生的中小企業風風火火的數字化改造,很有可能步子邁的太大了,倒下一批。但更有可能,“走得慢了,很快就會被淘汰掉”。伴隨著內迴圈真正崛起,改造成功的工廠,將在內外雙迴圈獲益。

2015年,國家提倡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2020年,製造業轉型已經浸入了這些浙江中小企業的血液。在內外雙迴圈大背景下,還會有更多變化發生,“接下來幾年,會是最關鍵的幾年。”張春宇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