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世上沒有“才華”這種東西,只有勤奮

由 昔年種柳13 發表于 運動2022-07-23
簡介也不意味著智商稍遜色一些的人努力也沒有用

衰哀的近義詞是什麼

世上沒有“才華”這種東西,只有勤奮

最近我看到一種說法,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才華這種東西。

如果非要說有,那它只是勤奮的一個代名詞。

這一說法聽上去挺雞湯的。

大多數人認為才華是指慧根,母體裡自帶的一種先天的基因優勢。

而勤奮是指努力,是後天的主觀能動性,自我驅動的行動力。

這兩種東西,一個先天一個後天,一個是內在存在,另一個是透過外在的行動,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我們不妨從終局上看,勤奮的人不一定有某種才華,但一個有才華的人他肯定無疑就是一個勤奮的人。

01

美國游泳好手麥克.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異稟,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五六年,方能諦造一人獨得八面金牌的奧運奇蹟。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了多少小時。

難怪他曾在回憶錄上抱怨:我每天練琴12個小時,人們卻用一句“天才”掩蓋了我所有的努力。

郎朗是中國無數琴童眼裡的神童,按照他自己對天分的理解:沒有勤奮就沒有一切!至於天才,我將其理解為一種無限的伸展性,也許一個人只要具備一丁點兒天分,就可以擴充套件成很大。

曾經激勵了無數普通人的勵志書《異類》也告訴我們:“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古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說的就是這個理。

沒有上萬小時基礎上的刻意練習,再好的先天條件也會被荒廢而泯然於眾。

02

有沒有想過,那些我們所羨慕的成功人士身上的特質,我們歸結為“天分”的東西,其實不過是我們自己身上也有,但卻被有意誇大為對方的“先天優勢”呢?

原因是我們不願面對自己不勤奮的苛責,迴避自己不夠努力而帶來的愧疚折磨,因而輕易地將別人的成功歸因“天分”。

這樣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因為我們沒有那樣的好條件。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不可能,只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大多數人,總是習慣誇大困難,不願意去嘗試和努力罷了。

來自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鍊。

按照亞當·斯密和休謨那一批人的說法,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遠遠小於動物跟動物之間的差異。努力,是人生的一部分。

弟弟是重點高中的班主任,根據他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的智商還是有差距的。

他說:這並不意味著智商高不努力,也能高枕無憂考上名校。也不意味著智商稍遜色一些的人努力也沒有用。

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同學絕對天賦異稟,但不夜以繼日地刷題苦讀,也很難一騎絕塵如願以償。

剩下來絕大多數的人,智商都差不多,大家拚的就只剩下努力了。

不是有句話說:以大家努力的程度,絕對沒有到拼天賦的程度。

普通人之所以要努力是為了達到你這個階層的上限,而不是渾渾噩噩流於平庸。

喜歡亞里士多德關於成功的定義,人生就是追求卓越,若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這就叫成功。

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能,去探索自己人生可能達到了上限就是成功的人生。

03

反過來說,一個人很勤奮,就不會沒有才華。

你不厭其煩願意一直去做的事,那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事情往往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因為你一定是被結果不斷激勵,你對這個事情一定是有熱情的。

勤奮使人產生興趣,熱愛使人變得卓越。

所以有一句話“喜愛是精通的結果。”

正因為我對某個領域有一點精通,所以幹事就順手,於是就特別愛鑽研,於是才更加精通。

所以你看,人的內外表現其實是一回事。

勤奮是輸入,能力是輸出。輸出再促進輸入,迴圈往復,形成閉環。

你獲得的“才能”就變成如此長期努力所獲得的報酬。

我們總認為,是生活欠我們一個滿意,其實,真相是——我們欠生活一個努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