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由 奧森網路惠蘋 發表于 人文2022-06-30
簡介西周雲紋銅禁相當於今天的「酒櫃」,其實也不是很高,適應跽坐:案几:鋪筵席,陳尊俎:俎:筵席屏風:床榻:到唐代開始,胡人的傢俱慢慢傳入中國,先開始貴族中小範圍使用,宋元時代才開始普及:以上圖引自:邢義田先生髮表在簡帛網的論文:伏几案而書——對

為什麼古代席地而坐

古人的坐姿有什麼禮儀和要求嗎?

就像馬屁股決定了美國太空梭火箭助推器的寬度。

其實,古人席地而坐的習慣,這就也是一種「路徑依賴」。

此問題與【中國服飾史】和【中國傢俱史】這交叉相關。

——————————————————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人類為什麼會產生性羞恥感,我不是學心理學的,我也不大清楚 不敢臆測亂答。

價值觀預設和同理心是人類道德體系的基石。

人類服飾目的不外乎三個:

人類是在從非洲進化、起源的,在炎熱的非洲,是用來的遮羞。

隨著人類的向歐亞大陸比較冷的地方擴散遷徙,就必須用服飾來防寒保暖。

在防寒保暖的基礎上,開始注重裝飾作用。

――――――――――――――

人有了性羞恥感,就會找東西遮住敏感部位,原始部落的人類用過樹葉子、草裙,今天在南美、非洲、南太平洋小島國上的一些與世隔絕的小部落依然可以看到: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試想一下,假如穿這樣的草裙衣服,當時又沒有桌子板凳,如果有一個大家庭父母、兒女圍在一起吃飯,用什麼姿勢?

下面有三種姿勢,你用那一種: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沒有褲子,沒有內衣,就是草裙或者樹葉,肯定不能用趺坐或者箕坐,否則這樣父母會將私處,在兒女面前暴露得一覽無遺。

家庭成員之間,絕對要有一定的性忌諱。這種性忌諱,我猜測肯定是基於避免亂倫的生物學原理。

避免近親繁殖,這不僅是人類,動物都知道。

這是在熱帶地區,那麼雜比較冷的地方,人穿什麼樣服飾呢?

史前時代,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縫紉技術都不很高,是沒有褲子和內褲這種衣服的。

人類的幾何學知識積累起來以後,才能比較容易縫紉褲子、內衣、內褲,以及比較緊身的衣服,也即所謂的平面剪裁和立體剪裁的區別,這都需要懂幾何知識才有可能。

古代的衣服無一例外都是非常寬大,越原始越寬大。

比如;今天澳洲、紐西蘭的土著毛利人的衣服是有改進過的,但是,沒有接觸到文明世界以前,毛利人的衣服就像把一床被子裹在身上,當時英國人很多見聞遊記當奇風異俗記錄了下來。毛利人是沒有內衣的: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我們再來從考古學資料,看我們中國地區史前的人類的服飾:

下面是沈從文先生的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世紀出版社,2005)歸納總結的新時代時期的一些畫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中國先民服飾(頁19-23)。

新石器時代的辛店文化的人畫像衣服是和毛利人差不多的。就是有一根腰帶: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這些畫像顯示史前人類都是裙子,編號3甚至將男人的JJ都畫出來了,說明當時是沒有內衣的,那就說原始人一運動,的小弟弟像擺鐘一樣擺動: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我不懂服飾裁剪,我引用沈從文先生的結論:這種無領無袖的原始衣服叫做「披圍式長衣」也叫「貫頭衣」,是比毛利人的「裹被子」像樣一點,但仍然有「裹被子」的遺風。

裁剪方法: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臺灣土著的「貫頭衣」: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那麼,用「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想一下,穿這種寬大,沒有內褲的衣服,在家庭成員面前,在一些祭祖、婚禮、葬禮等重要場合,是不是隻有跪坐,才能不至於私處一覽無遺?

中國古代女性穿的肚兜是「平面剪裁」,其實今天女人穿的bar,就是典型「立體剪裁」,是有技術含量,需要懂幾何學知識,人體解剖學等等知識,考慮預留拼接空間: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bar的幾何紙樣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

中國進入夏商周文明以後,仍然沒有內褲。

漢語中有「衣裳」一詞,上衣下裳,「裳、障」一聲之轉,就是留是「障蔽、隱蔽」的意思: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裳、常」其實本一字,「常」被借用表示「頻率副詞」,那麼,「裳」就專職表示衣服,這在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異體字分工」。

中國最早的的內褲其實就是「蔽膝」的雛形,是一種遮掩下體的衣物:

《白虎通義》:「太古之時,衣皮韋,能覆前而不能覆後」。

「蔽膝」也叫「芾」,本字為「巿」(不是「市場」的「市」)。「巿」就是一個象形字: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芾(巿)」在小腹之下,兩股之間,也就是遮擋生殖器部位,是一種很原始的內衣,比如陰山岩畫中的人,穿的【貫頭衣】和【「芾(巿)」】: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所以,書法家米芾,其實就是「米內褲」,當然,這是開玩笑,其實後來「芾(巿)」變成一種裝飾性很強的服飾,以硃紅色為多見: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簡單的說:古代的【裳】是兩片,可以開合,一片蔽前,一片遮後,噓噓或者?的時候,只需要掀開一片裳就可以。

所以,如果女人穿裳,撩衣就可以撩漢,就跟今天漏深v一樣,這恐怕就是「撩人、撩漢」的「硬體基礎」了。

由於穿【裳】這麼一種【兩片褲】,兩側還有縫,動作時時都要注意,一不小心有失風雅。

特別是女性,就要走小碎步,步子一大,春光盡漏,就有撩漢、蕩婦的嫌疑。

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女性的步姿都是小碎步,形成一種病態審美觀。三寸金蓮的綁小腳就是為了迎合小碎步的審美觀。

女人坐下的時候,就更加要注意了,只有跪坐將衣服扎嚴實,才沒有撩漢的嫌疑,

所以,女性步子跨大了,是對當時的男人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漢字中的「女、妾、妻、母」凡是女性形象,都取像於「跪坐的女人」。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商周時代有一種類似【袖套】的【小腿套】,叫做【(木施)衣】,起到冬季保暖的作用。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無襠褲】,叫做「絝」或者「袴」,也叫「脛衣」: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這種叫「袴」開襠褲,當然需要「芾(巿)」來遮掩: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後來,中國內衣才出現了一種叫做「褌」的「兜襠布」,有了「褌」這種內褲,無論怎麼坐都不怕春光洩露。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這種褲子至今日本人還在穿,比如相撲手。

我們都以為只有周星馳的電影中才有舉白色內褲投降,其實,二戰中,日本人真的把內褲當白旗投降美軍,被美聯社的記者拍了下來:這也是二戰中最經典的照片之一: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你說,穿這樣的【開檔褲】加上【兩片裳】,你能不能肆無忌憚的兩腿張開坐?是不是一不下心就私處就一覽無遺?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所以,所以晚唐以前,的中國一直都是跽坐為正確雅觀的坐姿,出土文物和傳世畫作都可以證明。

漢字部件右耳旁:「卩」,就是跽坐的人側視之形: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而「箕坐」被認為是非常不禮貌的姿勢,等同於今天的豎中指。

荊軻刺秦王失敗,荊軻就以箕坐的姿態對著秦王,意思就是:亮出私處對著秦始皇說:我操!fuck you!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在跽坐的基礎上形成了低矮的傢俱形制:

陶器、青銅器的炊具很多都是放在地下的,都不是很高,都是適應跽坐的人:

比如鼎和鬲下的足就是為了留出空間放木柴燃料,所以是放在地下的,人是跽坐才能很好的做飯。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西周雲紋銅禁相當於今天的「酒櫃」,其實也不是很高,適應跽坐: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案几: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鋪筵席,陳尊俎:

俎: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筵席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屏風: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床榻: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到唐代開始,胡人的傢俱慢慢傳入中國,先開始貴族中小範圍使用,宋元時代才開始普及: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席地而坐?

以上圖引自:邢義田先生髮表在簡帛網的論文:

伏几案而書——對中國古代書寫姿勢的再思

從執卷書和伏案書之辯談影象資料釋讀的誤區

專著:

李宗山,中國傢俱史圖說,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

結論部分——————————————-

綜上所述,中國人宋元以前的跽坐姿勢其實,就是一個服飾問題導致的「路徑依賴」:

在所有生物中,恐怕只有人類有性羞恥感,從而產生了性禁忌,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

史前和上古的縫紉和紡織技術有限,最早中國服飾是沒有內褲的,只有跽坐才不至於私處一覽無遺。

這又影響了上古的家居形制都是很低矮的几案,床榻、屏風等等,直到晚唐從開始有高的桌子和低的板凳,宋元以後開始在民間普及。

所以,【先秦——唐】叫做「早期古典傢俱時代」。【唐——五代】叫做「過渡時代」,【宋元時代】是「古典傢俱的發展期」,明代則是「繁榮期」,所以,明代傢俱非常漂亮,最具收藏價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