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由 談笑看滄海 發表于 人文2022-06-10
簡介關於魏文帝曹丕對待曹植態度,多數人認知僅僅來自於七步詩的故事,除此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史實說明兄弟間的關係

文帝嘗令的嘗什麼意思

關於魏文帝曹丕對待曹植態度,多數人認知僅僅來自於七步詩的故事,除此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史實說明兄弟間的關係。因此大眾的看法基本停留在曹丕因為嫉妒,一心要殺掉有才華的弟弟曹植,但如果這個故事是假的呢?曹丕對待曹植真實的態度是什麼?我們且來一一分析。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影視劇《軍師聯盟》中的曹丕與曹植

七步詩事件真偽的考證

曹丕要以七步成詩的藉口殺死曹植的故事流傳廣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這件事最早的出處是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貴族劉義慶所編纂的《世說新語·文學》第66條,它的真實度很難經得住推敲。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世說新語》

其一,學界對《世說新語》的定位向來是志人小說,《漢書·藝文志》中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的內容大多數是流言蜚語、街談巷議,極有可能是鄰家大媽添油加醋嚼舌根的內容,真實度沒有保證。

其二,文中的記載有問題,故事開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東阿王是曹植無疑,但是曹植封地遷往東阿是在太和三年(《三國志·魏書十九》),那時候曹丕已經死了,在位的是曹植的侄子魏明帝曹睿,這樣的記載就不符合史料的記事體例,應當用曹植作七步詩時的封號,或者用他死後的諡號陳思王。劉義慶距離三國不遠,應該還有一些第一手的史料存世,從這個故事第一句話就不難看出他在記載時,未經過認真考證,記錄不嚴謹。

以上兩點是在史料真實度方面的問題,此外這件事本身疑點也很多,郭沫若、餘秋雨等學者都提出過質疑,歸納起來總共有三處疑點。

其一,曹丕不會選用命令曹植七步成詩做殺他的藉口。曹丕是一位有韜晦、懂權謀的君主,想殺曹植能找的藉口很多,他不會傻到用曹植最擅長的領域。曹丕和曹植是一母所生,從小一起長大,自家弟弟文學修養他心裡會沒數嗎?況且,鄴城的銅爵臺建成的時候,曹操讓幾個兒子作賦,曹植一揮而就,可以說曹植才思敏捷在當時應該算個常識,曹丕不會用這樣的藉口來打臉。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新版《三國演義》中陰鷙的曹丕

其二,作不出詩便要殺頭,這個罪名實在不成立。君王也不是為所欲為的,想殺人也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古往今來哪有這樣的法令?如何定罪?七步不成詩罪?那天下該死的人也太多了,法不因一人而設,也不因一人而廢。以曹丕的智商,找殺人藉口也是堂堂正正的,不可能這麼兒戲,罪名難以服眾。

其三,曹植作出詩就能令曹丕“深有慚色”?曹丕真要下決心,狠心殺死曹植,絕不會因為他作出一首吟詠兄弟情義的詩來就慚愧,令罪人悔過要是這麼容易還設定監獄幹嘛?全改成詩社豈不妙哉?曹丕若真想殺曹植,即便他作出詩來,也難保命。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老版《三國演義》曹植吟詠七步詩

曹植本人的確有七步成詩的能力,但曹丕以此為藉口殺他這件事也確實不真實,七步詩的故事基本能判定是假的。歷史上那麼多君王,都曾不惜殺死自己的手足以登上帝位,像隋煬帝、唐太宗都做過這樣的事,為什麼偏偏曹丕這麼遭人恨呢?大概是因為人們都有一顆惜才之心,曹植的詩篇又那樣動人,尤其古代輿論基本把握在讀書人手中,對於曹植這樣文采斐然的大才子,自然多出幾分同情,似乎隋煬帝弒父殺兄的知名度都比不過曹丕逼曹子建七步成詩。

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曹丕與曹植既是兄弟,亦是君臣,從兄弟關係來說,曹丕對曹植算不得好,但從君臣層面看,曹丕對曹植的處置方式比較恰當,對雙方都有好處。

曹丕即位後,先剪除了曹植的羽翼,並令其前往封地,遠離了國家政治權力中心,派遣監國謁者對其進行監視,曹植此時就是個閒散王爺,沒有權力,沒有屬官,縣令說話都比他有力度,而且經濟情況也不如老爹曹操在位時期,曹植的食邑最高時曾經達到萬戶,曹丕掌權的時代,他的食邑僅有二千五百戶,後加為三千戶,從生活費上曹植的收入被大大削減了。曹丕本身確實算不得一位好哥哥,連兄弟的零用錢都搶走了。

七步成詩的故事是真實的嗎?魏文帝曹丕對曹植究竟如何?

失勢連老爸給的零用錢都保不住

曹丕始終不願曹植形成影響力,因此先後四次變遷了曹植的封地。曹植本人則一直不斷上書表示希望自己能回到朝廷為家國貢獻力量,這個可憐的娃兒始終也沒明白他哥哥對他的態度。曹植越是表現得有志向,曹丕對他就越發不放心,因此落到連封地都不固定,來來回回地變化。曹丕對於曹植的上書,僅僅是“嘉其義”,就是口頭嘉獎一番,但是始終也沒有召他還朝,沒有賦予他任何行政權力,到魏明帝曹叡執政時期,沿襲了他父親對他叔叔的政策,曹植最終也沒能受到重用,一直寫文章感慨自己才華得不到施展。

曹丕對曹植的算不得好,但這樣的處置方式是有好處的。

首先,曹植的身份很敏感,他曾經是曹丕爭儲的有力對手,這種尷尬的身份在朝中,無論如何也不能令曹丕放心,一旦朝廷內部出了變化,例如類似曹丕病危、暴斃,難免會出現篡逆的事情,說不定曹操的遺詔都可能偽造出來,指責曹丕是篡位者,骨肉相殘不可避免,魏國當時外患未除,吳蜀兩國虎視眈眈,絕不能禍起蕭牆。

其二,曹植本人的才華也很需要考量,他無疑是才高八斗的文學家,但是從政的能力是另一個範疇的事,曹植詩酒並行,藝術青年,但是做官他並不在行。曹操時期,曹植曾經從天子馳道開白馬門出,這是冒犯天子的死罪,結果坑死了公車令。曹仁受困樊城期間,曹操要派遣曹植前往營救,結果曹植大醉不能起,國家處於危難之中,不能為君父分憂,還有心情飲酒取樂,國家前途命運若是交到他手上,不知道後來誰一統三國呢,曹操不選他做世子大有道理,宋徽宗、李煜都是亡國之君,文藝青年做皇帝沒有一個能做好的。

因此,曹丕對待曹植,算不上好哥哥,但從君臣的角度分析,這樣的處置方式還是較為妥當的,對於國家整體利益和雙方關係都是利大於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