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由 最憶是巢州 發表于 人文2021-06-07
簡介為舊時席間勸人吃菜的客套話

何義同姓名有多少

作者:闞寶林

【披廈子】沿大房子的一側屋簷順勢搭建單簷小屋。多用來作廚房或堆放柴火等雜物。

【起錢】到銀行取存款,或到單位、包工頭處領取較長一段時間的工資。俗作“提錢”,為某項事業按人頭提取一定錢財。尤指農村逢涉及全體村民的大事,如修譜、修祠堂、修路等,由專人組織,按人頭平均收取每人須交納的一定金額。另以各人威望大小、有無正式工作、在外事業規模為參考,收取數額不等的、超過平均數額的攤派。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打會】舊時在一定人群範圍內進行的自助儲蓄集資。聚集的錢款總數,輪流供個人一次性支取使用,有時因會內的成員需急用錢而臨時調整支取順序。它實際上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種無利息的零存整取互助行為。又名“請會”。

【點個卯】報個到、露個面,一會兒就走。近義: (zhng)個貓。

【墊飽】隨便吃點東西,吃飽為算。偶指吃能抵餓、耐消化的食品。

【跌四方】初生牛犢落地後掙扎著站立的動作。剛產出的小牛犢極短時間內就能站立、行走,通常需經過四次分別面向不同方向的顫抖站立、跌倒、又站立動作。又名“拜四方”。

【動筷子】搛菜。該片語也是宴席上主人勸客人吃菜的俗語。

【趕熱哄】(貶義)湊熱鬧、一起耖事、製造麻煩。一說:夾(熱)哄。

【楚撻】讀若“處踏”,當眾責備別人、給人難堪;或用言語挖苦、損毀別人。其原意是杖責,《後漢書。曹世叔妻傳》:夫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既行,何義之存?一說用“蹴踏”,義同“糟蹋”、“糟踐”。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搞髒】原指小孩跟大人哭鬧。引申為搗亂、用下三爛手段公開壞別人的事情。近義:糟搞。

【打百架】打很多次架、連續打架。有時表示一種決心,如:“就是~,我有(也)不能讓他!”

【打梭羅】抽陀螺。玩法是用一根以木棍、布條製成的鞭子裹纏自制木陀螺上半部的圓柱體部分,拇指抵住其頂端中心,其餘手指輕扶使之處於垂直平衡狀態,然後猛然抽離布條,使陀螺獲得初始旋轉動能,再用布鞭於側平向快速抽打陀螺,則其遍地旋轉而不倒矣。陀螺多為孩童自己動手,鋸下一截樹棍,再砍削製成,高約2、3寸、徑約2寸,下半部為圓錐體。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滾鐵環】舊時孩童在門前、村口或沿馬路滾動鐵環並使之不倒的一種玩耍方式。鐵環(讀作te-kuán)多為取自廢舊木桶上的鐵箍,鉤子為孩童自制,即用粗鐵絲於手把頂端彎育成U形,再垂向彎制即成。

【逛趟子】閒逛。同義:逛趤子。

【聒絮】談話、嘮叨。《聊齋志異。巧娘》:“華姑益怒,~不已。”似用“聒敘”為佳。

【過宴】叨菜吃。為舊時席間勸人吃菜的客套話。

【嗨之哈之】言語上敷衍別人。

【回餳】 “餳”讀若“信”的第四聲。已曬乾的東西因受了潮氣而變溼軟。原來酥脆的食品變皮、變軟。近義:回潮。

【搰彩】起鬨、搗亂。“搰”讀若“貨”,有攪渾、擾亂義。

【橫叉豎舞】手腳亂動、動作誇張。尤指小孩恣意攀援、蹦跳、翻滾等動作。

【呵卵脬】(粗俗語)奉承、巴結。如:“他這個官是~呵來之。”“呵”讀若“夥”之輕讀。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尥俏】憑著自己的本事、資源或關鍵位置等而抬高身價、價碼,或有意為難別人。類同:拿翹、尥蹶子。

【弄送】借音詞。批評、諷刺、作弄人。一作“弄慫”、“弄聳”。《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他的佃戶,商議定了,做鬼做神,來~我。

【賀百歲】指新生兒滿百天生日時,至親好友前來送禮祝賀,主人家備辦酒席款待來客的系列活動。其間,殷實人家要給嬰兒佩戴銀項圈、銀鎖、銀手鐲,並穿紅兜肚等,喻此可保嬰兒福氣被“鎖住”、“拴住”,以後命大福大、長命百歲。此外,還要由祖父母給嬰兒起名字。

環巢湖文化:漸行漸遠的方言片語(三)

【八月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這天,作興吃月餅、鴨子、石榴、板栗等,夜晚賞月、“摸秋”。是日吃鴨子,源於江淮地區“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

【摸秋】中秋節舊俗,主要指節日夜晚偷摘別人瓜果。是日晚,青年男女或孩童在舉著火把奔遊後,往往乘興偷摘別人家田裡的少量瓜果,按風俗不受譴責和懲罰。因“南”字與“男”字諧音,“娥眉”代表美女,有時還可將“摸”來的南瓜、扁豆(峨眉豆)等送給盼望生育的夫妻之家。此俗也見於東瀛,稱“月見小偷”,該國農戶認為中秋這天祭月供品芋頭或糰子等被小孩偷走是預示豐收的吉兆,而偷供品的孩子也將成為有錢人,且連偷七家最吉利。

最憶是巢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