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由 史海任我行 發表于 人文2022-05-21
簡介對此,只能說明:劉備雖然棄官而去,但憑藉老師盧植與師兄公孫瓚的關係,他還是結識到了不少人

為什麼除什麼成語

怒鞭督郵,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之一。但在歷史上,真正把督郵給暴揍一頓的人,卻是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中提到:劉備討賊有功,進封安喜縣尉。但沒過多久,督郵前來“調查”,劉備幾次想拜訪,都遭到了拒絕;盛怒之下,劉備遂將督郵杖打一頓,而後棄官而去。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乍一看,這是劉備年輕氣盛,不懂為官之道;實際上,這背後曾牽扯出了一樁鮮為人知的“官場舞弊案”。

弄清了這一點,才能理解:原來劉備能官運亨通,一路扶搖直上,也是有原因的。

一、劉備的第一戰

按照《三國志》記載,劉備的晉升之路十分順利。靈帝末年,天下大亂,劉備帶著小弟征討賊軍,在校尉鄒靖手下撈了些軍功,這才被封為安溪縣尉。但沒過多久,督郵便前來調查了。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督郵,是州郡太守的屬官,負責監察、傳令等職責。他既然來到安喜縣,便說明此地存在一些問題。

而劉備的第一反應,也是想著與督郵打好關係;可見到後者油鹽不進,這才惱羞成怒,將其暴揍一頓。可見,劉備感到了心虛。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軍功可能經不起查。

劉備出道後的第一戰,雖未言明其具體戰績,卻稱其因功入仕。

但裴松之作注時,卻引用了《典略》中的一段記載:話說劉備前去討賊時,非但沒有取勝,反而遭遇重創。就連劉備本人,也深受重傷;多虧朋友用車將其拉走,這才僥倖留下一命。

但沒過多久,劉備便“滿血復活”,並在鄒靖的帶領下取得不少軍功。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因此,劉備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就是鄒靖。後者不嫌棄劉備身無長物,反而在上報軍功時,對他多有照顧,這才讓後者順利步入仕途,成為了一縣之地的“二把手”。

眾所周知,古代是人情社會,凡事都離不開“關係”二字。那麼,此前與鄒靖無任何交集的劉備,為何能得到後者重視呢?難道這鄒靖,一眼就看出劉備天生不凡?

二、鄒靖與公孫瓚

當然不是。鄒靖與劉備之間,還存在著一箇中間人,他就是漢末鼎鼎大名的邊地軍閥——公孫瓚。

據《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公孫瓚與鄒靖曾在一起共事;在征討敵軍時,公孫瓚還冒險殺了一個回馬槍,救了鄒靖一命。

而巧合的是,劉備與公孫瓚之間也十分親密。《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劉備與公孫瓚都曾拜在同郡大儒盧植門下求學,因為兩人志趣相同,所以關係十分親近,劉備對公孫瓚“以兄事之”。

那麼,鄒靖必然是看在公孫瓚的面子,才對戰敗的劉備多有照顧,並分配了一些軍功給後者。這件事畢竟經不起查,所以督郵上門時,劉備一開始十分慌張,打算對其示好。

眼見督郵油鹽不進,劉備只好破罐子破摔,選擇棄官而去。而他這麼做,也是有底氣的,這還是與公孫瓚有關。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縱觀劉備的前半生,公孫瓚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一開始的聚眾鄉里,到後來的執政一方,公孫瓚曾給劉備帶來了極大便利。

三、早年生涯

常有人說,劉備早年是“混黑道”的。這固然是後人戲稱,但也有幾分道理。回顧劉備的早年經歷,就能看出,他和別人的確有很大不同。

一方面,劉備年輕時喜歡結交遊俠,包括張飛在內的“古惑仔”們,都紛紛加入到他麾下;另一方面,劉備這個不起眼的小團伙,竟然得到了兩個大商人的慷慨資助。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還是那句話,或許有些人認為:劉備天生就具有“王霸之氣”,所以大家都趕著為他送上好處。

然而,這是不太現實的。劉備出身寒微,卻能在年輕時備受追捧,其根本原因還在於:他背後有人。

最直觀的表現是:劉備在地方上“聚眾起義”,竟然沒有人出面制止。

要知道,劉備年輕時,天下還沒大亂,社會還算穩定,官府是為維護地方治安而存在,擁有一定威信。

一般而言,縣裡的最高行政長官,便是縣令;縣令之下,便主要是負責文職的縣丞與負責武職的縣尉。縣尉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維護地方治安。

如今劉備在涿縣聚眾,竟然沒有人管,便很能說明問題了。

實際上,當時的涿縣縣令正是公孫瓚。也只有憑藉這層關係,劉備才能光明正大地“招兵買馬”,包括關羽、張飛等人,皆是在此時加入。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在一些人看來,劉備就是公孫瓚在民間的“代言人”。如此一來,張世平、蘇雙這兩個大商人才會資助劉備,用來示好其背後的公孫瓚。

這麼看來,劉備當年的軍事活動,必然離不開公孫瓚的支援,這也是他敢怒杖督郵的底氣所在。

四、棄官之後

暴打督郵、棄官亡命,放在別人身上,都是一件難以解決的麻煩事。但對劉備來說,似乎並沒有太大影響。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劉備棄官之後,很快又有了新任務:那就是受大將軍何進所託,與毌丘毅前往丹陽募兵。

按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記載,劉備在此期間還沒閒著,他在京師結識到了曹操,後隨他一同回到沛國募兵,討伐董卓。

這兩件事,已經彰顯了劉備的人脈。試問,倘若他真的是一窮二白的出身,諸如

丘毅、曹操等人,又怎會看得上他呢?

對此,只能說明:劉備雖然棄官而去,但憑藉老師盧植與師兄公孫瓚的關係,他還是結識到了不少人。透過這些人脈,劉備才得以順利重返朝堂。

不久後,劉備路過下邳,除賊有功,重新當上了下

縣丞。前面提到過,縣丞屬於文職,而劉備早年一心向武,以“武勇”而知名。

因此,劉備在當上下密縣丞後,竟然第二次棄官。在師兄公孫瓚的打點下,他又順利當上了高唐縣尉。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有個細節頗值得玩味。下密縣在徐州,屬於中原地區;而高唐縣卻在青州,距離公孫瓚很近。

劉備一開始在下密縣做官,說明他對中原地區十分嚮往;反觀幽州地區,雖然是公孫瓚的地盤,但畢竟屬於偏僻之地。

但劉備到了下密丞後,才發現:脫離公孫瓚庇佑的他,並無法像往常一般,可以隨心所欲。再加上縣丞這個文職並不適合劉備,所以他只能默默返回了公孫瓚麾下。

五、漢末官場潛規則

討董之戰後,天下大亂,關東群雄各自為戰。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公孫瓚在一眾軍閥中冒頭,成為袁紹一統河北期間的最大敵人。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身為其鐵桿心腹,劉備也水漲船高,先是升為高唐縣令,後又晉升為平原國相。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劉備又打了好幾場敗仗;但憑藉過硬的人脈關係,他還是平步青雲,順利成為了一方地方大員。

到了這一步,劉備的起點已經高於很多人了。

東漢既有封國,又有郡縣,劉備的平原國相,便等同於一個郡太守,如袁紹的渤海太守、袁術的南陽太守。這便意味著,劉備的社會地位,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的大名士孔融,也在青州出任北海國相。在遭受圍困時,他便曾派出太史慈向劉備求援。

孔融是什麼人?他是孔子的嫡系後人,又是文壇大佬,名士中的名士。

漢末三國時代的官場潛規則:劉備暴揍督郵,到底有什麼底氣?

這樣一位“超級明星”都知道劉備,足見後者的名望、地位與實力,早已是今非昔比。在成功幫助孔融解決燃眉之危後,劉備便順理成章地結識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

如果說,劉備從一介白丁成為地方大員,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那麼他後來進入中原,並接替陶謙成為徐州牧,便離不開孔融、陳登等人的鼎力支援。

而劉備的親身經歷,便驗證了漢末三國時代官場的潛規則:想要仕途順暢,不僅要有過硬的實力;與各方之間的人情往來,也是不可缺少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

《後漢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