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康熙版《香河縣誌》一 天文志

由 香河視窗 發表于 人文2022-04-26
簡介於辰在寅,謂之攝提格⑩,於律為應鐘⑪,鬥建⑫在亥,今燕分野⑬

捫參歷井是什麼意思

清康熙版《香河縣誌》一 天文志

休①徵咎②徵,是且焉憑③。唯天垂象,惟人是承。惟尾與箕,三輔④所膺。

蕞爾⑤香河,皇畿股肱。分野度數,非此曷稱。昔虞⑥命義,占候⑦爰興。

夫豈細故⑧,能不是仍⑨。(志天文)

星野

《帝王世紀》曰:自尾十度,至鬥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於辰在寅,謂之攝提格⑩,於律為應鐘⑪,鬥建⑫在亥,今燕分野⑬。

劉向曰:燕地尾箕之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爾雅》曰:析木為之津,釋者謂天漢之津樑為燕。《晉·天文志》曰:自尾十度至南鬥十一度,為析木,於辰在寅,燕之分野。

【註釋 】

①休,吉慶。

②咎,災禍。

③憑,根據。

④三輔,漢景帝二年,分內史為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同治長安城,本指官員,後指所管地區。

⑤蕞爾,形容小。

⑥虞,指舜帝。

⑦占候,方術一種,古時根據天象變化附會人事,或預測災異和天氣。

⑧細故,即瑣事。

⑨仍,因襲。

⑩攝提格,古代(戰國時期至秦漢)的一種星歲紀年中的年名。該法假想有一顆速度與歲星(木星)視運動平均速度(12年1周天)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天體,稱為“太歲”,以它的位置紀年。當木星位於醜位時,太歲即位於寅位,該年就稱為“攝提格”。如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即說他生於攝提格年。後來這種紀年法發展為干支紀年法,攝提格年就改稱寅年。

⑪應鐘,應鐘是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古人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應之。應鐘與十月相應。

⑫鬥建,在中國古代,發現不同季節的黃昏時,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為定季節的標準。《鶡冠子》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這就是指當時不同季節裡黃昏時看到的天象。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與月份更密切配合,人們將地面分成十二個方位,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為子,東北為醜、寅,正東為卯等等。這就是古代天文曆法中經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⑬分野,我國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陝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