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本草• 菖蒲》中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本草• 菖蒲》有哪些內容呢?

由 璽春初會 發表于 人文2021-06-04
簡介另外,宋代恰好是文人玩石風氣興起的時期,菖蒲必須依靠石頭生長,這恰恰與當時文人的愛石之風相符合,因此,點綴石頭、生滿菖蒲的“蒲石盆”,就成了宋代文人書房中流行的細節

蒼然於几案間 久而益可喜也

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先民崇拜該草類,把菖蒲當作神草。《本草•菖蒲》載曰:“典術雲: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菖蒲以九節為寶,以虎鬚為美,江西種為貴。品之佳者有六,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凡盆種作清供者,多用金錢、虎鬚、香苗三種。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人們在崇拜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曆四月十四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於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數千年來,一直是中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早在西漢時,菖蒲已開始在皇家園林中種植,六朝佚名《三輔黃圖》中 “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樹,即有菖蒲 ”。菖蒲移於盆盎之中,製成盆景者,據說在唐代便有了,宋代開始盛行。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因簡而潔,因俗而雅,有出塵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氣韻也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秉性,成為其案頭清供。菖蒲正式成為書房內的雅設,是始於宋代。用於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栽培時無需泥土。這種乾淨的狀態不僅雅觀,而且特別適合擺放在室內,尤其適合滿是書卷、文房、雅器的書齋。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對於文人士大夫來說,菖蒲不沾汙泥,僅僅憑藉淨石與清水生存,顯得有一種象徵意義,彷彿是不肯與濁世同流合汙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鏡影。另外,宋代恰好是文人玩石風氣興起的時期,菖蒲必須依靠石頭生長,這恰恰與當時文人的愛石之風相符合,因此,點綴石頭、生滿菖蒲的“蒲石盆”,就成了宋代文人書房中流行的細節。陸游曾如此描述隱居生活的悠閒平靜:“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自是閒人足閒趣,本無心學野僧家。”(《夏初湖村雜題》)詩人親自為蒲石盆更換新汲的泉水,然後烹茶品茗,並自嘲說,這真是典型“閒人”才會享受的“閒趣”。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其實,從陸游的詩中恰恰可以看出,傳統書房中的各種設計總是能夠兼及多種功能,比如一向提倡文人在侍養花木、為盆景換水、焚香、煎茶、磨墨等細節上親力親為,其實是鼓勵文人伏案過程中不時穿插不太消耗體力的勞作,以活動筋骨,放鬆心神,緩解目力,鍛鍊手腳的靈活性,是非常有益的養生安排。這些親手進行的日常操持都需要人付出勤謹與耐心,因此,也被認為能夠怡養性情。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在盆景的發展過程中,宋代是一個重要的時期。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厭居豪華,渴慕山林田園之勝,對於盆景這種縮微的自然,興趣便愈發濃厚。而“盆景”一詞也是在此時首次出現,見於蘇軾《格物麤談》“芭蕉初發分種,以油簪橫穿其根二眼,則不長大,可作盆景。”蘇軾本人即是個盆景迷,石菖蒲便是他的最愛之一。他曾於蓬萊縣(今屬山東)丹崖山旁取彈子渦石數百枚,用以養菖蒲,作文記曰:“登蓬萊閣下石壁幹丈,為海水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上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百以養菖蒲。”詩有“歲十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云云。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張耒在《石菖蒲並序》定道:“歲十月,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無不悴者。爰有瓦缶,置水斗許,間以水石,有草鬱然,俯窺其根,與石相連絡。其生意暢遂,顏色茂好,若夏雨解籜之竹,春田時澤之苗,問其名曰,是為石菖蒲”。若水石種菖蒲,類似於現在用雨花石種水仙,即以小石子固其根部,以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水養之。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東坡居士還說: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鬚聯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這種栽種方法與前稍有小異,野生菖蒲紮根於石上,是並取而置於清水盆中蒔養的,謂之“附石法”,宋代頗為流行,是植蒲古法。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宋人吟誦菖蒲的詩詞,便常有提及這種附石菖蒲,陸游《菖蒲》有云:“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盤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陸游《堂中以大盆漬白蓮花石菖蒲翛然無復暑意睡起戲書》亦有云:“海東銅盆面五尺,中貯澗泉涵淺碧。豈惟冷浸玉芙蕖。青青菖蒲絡奇石。長安火雲行日車,此間暑氣一點無。紗幮竹簟睡正美,鼻端雷起驚僮奴。覺來隱几日初午,碾就壑源分細乳。卻拈燥筆寫新圖,八幅冰綃瘦蛟舞。”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鄭剛中《黃匯徵惠石菖蒲既賦古風覆成四韻》雲:“附石菖蒲誰手種,形模姿色妙難如。黃蜂變去惟窠在,綠玉抽來祗寸餘。夜為露華離几案,曉添灶井向階除。如何便得生秋意,更俗中間置小魚。

蒲 草 文 心

蒲 草 文 心

徐僑《詠拳石菖蒲》曰:“巖泉潠灑著根纖,拳石相依自糾纏。土葉漸除青帶冗,細莖初發綠毛鮮。一塵不許渭幽雅,百草誰能並潔娟。日課蒼頭注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 石本嶙峋,蒲根虯蟠,細葉蒼翠茸茸,清泉一掬,時日既久,石復青苔斑斑,著實堪入畫圖!多見前人清供圖中有這種附石種植的菖蒲,而或旁邊更添上一二品盆中土養者,實在是雅不可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