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由 諸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4-04
簡介魯迅說的“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究竟怎麼一回事呢

何為亂點古書

近些年來,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四庫全書》熱,各路學者高度讚揚四庫全書對中華文明的豐功偉績,精裝本、線裝本等一出再出,有點鋪天蓋地的氣勢。然而,對於《四庫全書》,魯迅的評價卻非常低:

清朝的考據家有人說過,“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妄行校改。我以為這之後,則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在魯迅看來,可謂是“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那麼,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讓魯迅給予如此低的評價?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所謂“四庫”,即為經、史、子、集,所謂“全書”,即為集中歷史上的全部書本之意。如果光看名稱,的確應該是一次文化盛世,既然如此魯迅為何那麼評價呢?其實很簡單,四庫全書一點也不全!

首先要看一個問題,就是乾隆為何要修四庫全書?說到底,這不是為了保護華夏文化,而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用現在話說,就是“統一思想”,讓天下人理所當然的服從滿洲統治,增強愚民和奴化教育的思想教育。

透過這項龐大工程,清廷實際上進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學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締一切非議外來統治者的著作。編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字以編入這一大文庫時,也就能夠查出那些應予取締或銷燬的一切異端著作。正如L。C。古德里奇所論證的,這是最大規模的思想統治。

美國學者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乾隆修《四庫全書》的目的。在這一目的之下,《四庫全書》是一本什麼樣的全書,就可以理解了。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四庫全書》的編修綱領,就是要突出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但四庫全書中的儒家學術,除了基本經典儒家著作外,主要是程朱理學裡講究“君君臣臣”的這一套,非常有利於統治,也是最僵化的儒學思想。

在這一綱領之下,具有民主色彩,其他開明的儒家學派,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以及宋元明藝術作品(小說、戲曲等)之類,自然要被排斥在外。至於科技作品,除了天文、農家、醫學等少量著作之外,其他著作一般不收錄,尤其西方科技作品,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所以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差,也別總怪傳統文化。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排斥在外或不收錄的作品,很多成了禁書,比如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就被封禁,直到近代在日本發現,中國人才知道明朝人寫了這麼一本了不起的科學著作。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魯迅說的“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究竟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很簡單,四庫全書編修過程中,至少有三個大“罪過”!

第一,四庫全書一共收錄3461種,成書79000卷,近7。7億字,但明令焚燬的書籍就有3000多種。專家研究認為,估計禁燬6766部,93556卷,超過收錄數字,還不包括民間害怕文字獄而主動毀掉的書籍。顯然,這是最直接的“古書亡”。

第二,本來四庫全書只是整理古書,但乾隆卻要求“刪改削減”古書,不利於清朝的詞句一律刪改。而且,這種“刪改削減”規模非常旁大,不僅是正規史書、文獻,還包括地方誌、野史、小說等領域。無疑,這就讓後人帶來很多難題,古書自然因此而亡。

第三,晚清有學者指出,“《晉書》以次,則訛字不可列舉”,即為《晉書》之後的史書上錯字連篇。為何?其實這是故意讓乾隆看到,然後產生一種“我比你們聰明”的感覺,但問題在於,乾隆沒多少時間看,所以就造成了“司事者雖明知其訛誤,亦不敢擅行改刊矣”。

正因如此,四庫全書與其說是一本中國式百科全書,不如說是一本災難之書,由此魯迅才給予四庫全書超低評價。當然,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災難。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朱棣編修《永樂大典》時,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相反《四庫全書》卻是有選擇、有目的編修,毀掉的書籍超過收錄的書籍,實在讓人感慨!

儘管有不少學者歌頌四庫全書的偉大成就,但就四庫全書以上的問題,對華夏文明而言,究竟是賺了還是虧了,是利大還是弊大,還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