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由 勝金書齋 發表于 人文2022-04-03
簡介被貶黃州後蘇軾寫下最悽美的千古名篇孤獨得讓人心疼“烏臺詩案”因當時文壇引領風騷的蘇軾而起,又正值當時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王安石變法”的政治敏感時期,牽連甚廣,是宋朝最大的“文字獄”,也開創了我國古代“文字獄”的先河

酷暑炎熱的炎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發生於

元豐

二年(

1079

),時御史

何正臣

公報私仇,

上表

彈劾

蘇軾

,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隨後又

蒐集

出大量蘇軾詩文為證。這案件先由

監察御史

告發,後在

御史臺

獄受審。據《

漢書

·

薛宣朱博傳》記載,御史臺中有柏樹,野

烏鴉

數千棲居其上,故稱御史臺為

烏臺

,亦稱

柏臺

”,“

烏臺詩案

由此得名。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蘇軾簡介

我們先來說說當時事情發生的背景。

熙寧

二年(

1069

年),

宋神宗

任用

王安石

為參知政事,

大刀闊斧的開始

變法改革。蘇軾

雖然支援變法,但是卻不支援過於激進的推行政策,

與變法

激進

派政見不合,遭受排擠。

蘇軾

自覺在朝廷無法立足,於是申請外任。在神宗的直接干涉下,蘇軾於熙寧四年(

1071

年)任杭州通判

後又分別擔任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在任職上,

蘇軾

看到了新法執行過程中的諸多流弊。

比如:

涉嫌朝廷放貸的青苗法、兩浙路嚴苛的食鹽專賣法、鼓勵人告密的手實法等,

蘇軾都極為反感,於是便形諸吟詠,對新法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弊端進行批評和諷諫。而在當時,王安石早於熙寧九年(

1076

年)二次罷相,變法事業的主導者已經從王安石變為神宗本人

當時變法已經成為皇帝親自部署的既定國策,反對變法就是反對神宗的既定決策。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1069年,王安石變法

烏臺詩案的直接起因,時值北宋政治鬥爭激烈,變法的王安石起用了一批支援自己的人

與司馬光等元老重臣對抗,可惜王安石起用的人並非都是君子,有些只是為了自己的飛煌騰達,一已之私慾。御使李定,為了得官高遷,競隱瞞母親的死訊,做出大不孝的行為。而蘇軾曾經上文彈劾過他,因此他恨恨不平。蘇軾調往湖州時寫了一篇《謝湖州上表》寫道:“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句中“其”為自稱,“新進”即指神宗任用的新派人物,公開地明白無誤地表達了自己不與當朝新貴合作的態度,表達了自己對新法“生事”的不滿。蘇軾被貶,少不了文騷客的失落與鬱悶,用了一些“新進”,“生事”等詞刺痛了這些藉著變法向上爬的小人,其中流露出一些不滿情緒,他的表章引來

政敵的仇恨。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東坡志林

蘇軾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負責監察百官的

御史臺

官員

李定

何正臣

舒亶

等人

皆是蘇軾諷刺的物件,蘇軾成了他們的

“眼中釘,肉中刺”,一個一日不除,一日難得安寧的“眾矢之的”。當年

秋七月,接連上章彈劾

蘇軾

。彈劾的導火索正是上表中的這兩句話。認為蘇軾是攻擊朝政,反對新法。神宗及新派人物都大為惱火

後來由神宗批示後,七月二十八日,臺吏皇甫僎攜吏卒急馳湖州勾攝蘇軾。

繼而,當時的那些小人廣泛蒐集蘇軾當時的詩作,經過各種斷章取義誣衊蘇軾“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比如: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山村三首》

一首反映了人民疾苦的憫民之作,李定竟誣為“諷刺鹽法”。又如《八月十五看潮五絕》中“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良田。”原本只是為一個吳兒弄潮而死感到可惜,卻偏偏被認為是攻擊農田水利法。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王安石

蘇軾傳

張國瑞,鄧旻玥著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世界總是有對立的,小人當道,小人得意,但總還有明智的君子。朝上的文武卻未必都怕惹禍

上身,惟恐避

之不及

御使李定

宰相王珪在宋神宗的身邊

向蘇軾求情,

宰相吳充進諫:

曹操那樣猜忌還容得下禰衡,而以堯舜為榜樣的陛下還容不得蘇軾嗎?

仁宗皇太后臨死前還留下遺言力護蘇軾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雲:

安有聖世而殺才子乎?

”。

最終的結果大家是知道的,蘇軾免去死罪,卻被髮配流放,前後牽連數十人受罰。受到牽連的人中,

張方平

與其他大官都是罰紅銅三十斤,

司馬光

範鎮

及蘇軾的十八個朋友,都各罰紅銅二十斤

,尤其三個人的處罰較重。駙馬

王詵

因洩露機密給

蘇軾

,而且時常與他交往,調查時不及時交出蘇軾的

詩文

,且更因對待公主不禮貌,寵妾壓妻,被削除一切官爵。

王鞏

被御史附帶處置,發配西南。

蘇軾之弟

蘇轍,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他並沒有收到什麼嚴重的毀謗詩,但由於家庭連帶關係,仍遭受降職處分,調到高安,任筠州酒監。

蘇軾的“烏臺詩案”——開中國“文字獄”之先河

被貶黃州後蘇軾寫下最悽美的千古名篇孤獨得讓人心疼

“烏臺詩案”因當時文壇引領風騷的蘇軾而起,又正值當時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王安石變法”的政治敏感時期,牽連甚廣,是宋朝最大的“文字獄”,也開創了我國古代“文字獄”的先河。

以烏臺詩案為界,

蘇軾

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

蘇軾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

蘇軾

具體的政治憂患

,而後期的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

寬廣的人生憂患

。在風格上,蘇軾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

一瀉千里

;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木齋先生對於這個問題的論述已經十分精闢,現直接引用過來:

詩案對詩人的思想和創作不能不發生深刻影響。有人說,詩案是

蘇軾

一生的轉折點:蘇軾由當初的

奮厲有當世志

致君堯舜

,轉變為

聊從造物遊

的藝術人生。案前,詩人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後,他痛苦的心靈在自然的天地裡找到了歸宿,發現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說,

黃州

時期.

蘇東坡

精神寄託的物件從名利事業而暫時轉移到東坡,轉移到大自然。這就是對統治集團的一種疏遠,這不能不無它的積極意義

。詩案對於蘇軾,渾如一場惡夢。夢後的黃州貶謫生活,使蘇軾從具體的政治哀傷中擺脫出來,重新認識社會,重新評價人生的意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