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秋風秋意多惱人!

由 唐詩宋詞天地 發表于 人文2022-04-01
簡介每當秋天來到,秋風吹起,這種思家的情緒會更加強烈

千里蓴羹的歷史人物是誰

秋風秋意多惱人!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時光就是一部不停運轉的機器,溽暑未去,就將秋天送來。

秋天,一個讓人喜悅的季節。田野間、樹梢頭,那累累的碩果和滿眼的金黃,訴說著秋天的成熟,迎來一年的收穫。秋天又是一個惹人傷感的季節。夏日裡那鬱鬱蔥蔥的綠,隨著秋風的掃過而不斷消磨,慢慢失去了他原有的顏色,終餘蕭瑟黯淡。

所以,每當秋日來臨,秋風吹過,總能牽動人的愁緒。這愁緒,有對夏日時光逝去的懷念,有遊子思念家鄉的傷感,有離人相思的痛,還有對國事家事蕭條的無奈。

當然,除了惱人的愁緒,還有的人,面對秋景卻也激情澎湃,豪邁地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氣節。

01

秋風起時,讓我如何不想你

離別,一個讓人傷心的話題,離別的傷痛,尤以有情人為重。而在秋風起時,會愈加勾起離人的傷痛。

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

”,這是孟郊在《古怨別》中對有情人即將分別時的描繪。別時痛,而離時的思念更痛。

燕國,周朝時的諸侯國,領地在今河北北部一帶。秦統一中國後,此地被稱為燕地。燕地以北,多北方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為了生計,時常南下,騷擾一下中原地區,掠奪些財物和糧食。更有甚者,會長期佔據中原一些地區,對中原政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歷代統治者,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鞏固邊防,會在燕地設立兵營,長期駐紮著大量的軍隊。許多軍人駐守燕地,短則一兩年,若邊境形勢嚴峻,則會駐守更長的時間,還有很多軍人戰死邊地。

一方丈夫駐守邊關,一方家中妻子獨守空房,這就造成了生離死別的痛。早在秦朝時,“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骨相撐拄”的民歌,就反映了戰爭徭役的艱苦和死別的痛。

後來,多有文學作品以離別為題材,描寫有情人離別後相思的痛。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最具有代表性。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丈夫遠行,或許是服兵役,或許是外出謀生,家中的妻子獨守空房,他日夜思念他的丈夫,期盼他的歸來。在痴情的等待中,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忽然,她發現秋天來了。

秋風起,草木凋零,大雁南飛,而丈夫仍未歸家。她夜不能寐,披衣起床,欲撫琴輕歌,卻因極度傷心而唱不下去,她又仰望天空,被銀河相隔的牽牛織女更引起了他的愁緒,無奈,他只能以淚洗面。

秋風秋意多惱人!

02

秋風起時,我愈發思念故鄉

家,溫暖的港灣。在家庭中,家人之間互諒互讓,和諧相處,充滿了溫情。然而,因為生計或者求學的需要,有的家庭成員要離開家,離開故土,羈旅於異鄉,難得回到故土,難得與家人團聚。

思家,是每一位遊子都會遇到的問題。每當秋天來到,秋風吹起,這種思家的情緒會更加強烈。

“秋風鱸膾”的典故最具代表性。張翰,西晉文學家,蘇州吳江人,其父為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翰很有才華,但身受亡國之痛,佯狂避世,不願意受禮法約束,恃才放曠。

晉滅孫吳後,晉武帝因羨其才氣,將他召入朝中為官。公元290年,晉武帝去世,因爭奪中央政權,發生了“八王之亂”。在齊王司馬冏掌控政權時,極力拉攏張翰輔佐自己,將他闢為大司馬東曹掾。

張翰本無心為官,又見朝政亂象,於是產生了辭官歸家的念頭。恰逢秋天到來,秋風又起,鄉思漸濃,他想念家鄉的菰菜、蓴羹、鱸魚,寫下了《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之後,他辭去官職,返回家鄉。

時光進入中唐。808年秋天,東都洛陽,河州人張籍羈旅於此。張籍從小家貧,很小就離家在外求學,“念君少年別親戚,千里萬里獨為客”,這是他對自己少年經歷的描繪。

33歲時,他考中進士,本以為會“時來運轉”,擺脫落魄的境地。他滿懷希望等待著朝廷的任命,不料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間,他多離家在外遊歷。

808年秋,秋風吹起,蹉跎於洛陽的張籍十分思念家人,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當他提起筆時,千言萬語又不知如何說起。當他思緒紛亂地寫完信,封好信封欲交給送信的人時,生怕有什麼遺漏,他又開啟信封,把信重讀了一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

好在第二年,他調補為太常寺太祝,方有了穩定的生活,五十多歲時,升遷為水部員外郎,後世多稱其為張水部。

秋風秋意多惱人!

03

秋風起時,我為國運而擔憂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後將都城遷往建業(俗稱金陵,今南京)。從229年到589年,先後有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政權在此定都。

憑藉長江天險和氣候優勢,六朝的經濟得以較快發展,在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空前繁榮,創造了燦爛的“六朝文明”。因此,作為都城的建業,也漸漸發展為一個繁華的大城市,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

隋唐時,政治中心轉移到北方,兩朝採取了抑制金陵的政策,金陵城的發展放緩。特別是到了晚唐,唐懿宗與唐僖宗昏庸無能,朝中宦官專權,政治黑暗,經濟凋敝,唐中央政權名存實亡。

此時的金陵城,早已沒有了六朝時的繁華,城內人口稀疏,房屋街道破敗不堪。

高蟾,唐末文人。他生活的僖宗年間,正是唐王朝搖搖欲墜之時,他對朝廷的無能非常憤慨,對唐王朝的命運深感擔憂。一天,他欣賞了一幅描繪六朝時金陵城的畫,昔日的金陵與今日的金陵天壤之別,勾起了他對國運的無限擔憂。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觀畫後,他用一首《金陵晚望》表達了自己的心情。秋風淒厲、秋葉凋零、浮雲歸於暮山,落日懸浮於秋聲,金陵城一年的殘景已至。秋日的蕭條,唐王朝的沒落,讓他無比傷心,而這傷心的心境,又有誰能畫出來呢?

秋風秋意多惱人!

04

比起你們,我更喜歡秋天

自宋玉在《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句子後,悲就成了秋天的色調,許多文人墨客均以秋來表達低落的心情。

然而也有例外,他就是錚錚鐵骨的唐代文人—劉禹錫。

805年唐順宗即位,原太子侍讀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受到順宗信任而執掌朝中大權,他們起用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劉柳二人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革新中,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

然而不久,革新觸犯了藩鎮、大官僚和宦官的利益,在保守派的反撲下,“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南方,這就是歷史上的“八司馬”事件。其中劉禹錫被貶謫為朗州司馬,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貶謫之路。

在朗州的十年,正值劉禹錫的盛年,面對政治的失意,人生的變故,他沒有一味地消沉下去。在艱苦的環境裡,他融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中,探幽訪勝、憑弔古蹟、交遊於百姓,努力感受異鄉的生活,並創作了大量的詩文作品。

他的詩文作品一改傳統遷謫詩文的哀怨與憂憤,更多的是表達自己豪邁、勵志、昂揚的精神境界,展現自己面對挫折時永不言敗、堅信勝利一定到來的決心和信心。其間創作的《秋詞》,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天,雖然是一個蕭條的季節,但,如果有豁達的心境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蕭瑟一點兒又怕什麼。

心中有陽光,處處是暖陽,心中有希望,時時是春光。秋天來,秋風起,迎著秋陽,無懼悲傷,用心去感受秋天的魅力吧!

作者:阿杜,山東濰坊人,中學思政課教師,古詩詞愛好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