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杜甫的突圍:長安十年,所歷皆苦,所做皆難,如何堪破?

由 腦洞闡史觀 發表于 人文2022-03-30
簡介此後的杜甫,在長安一天比一天潦倒

千村萬落生荊杞是什麼生肖

杜甫是在三十五歲那年,來到長安的。

當踏上長安的土地上時,他依然不能忘懷前一年和李白在一起的日子。

他在李白的帶領下,不僅見到了遊俠,而且還去求仙訪道;他們曾度過波濤洶湧的黃河;也曾踏遍王屋山找尋得道高人華蓋君;

他們在山東一個叫做“孟諸”的大澤裡,馳騁遊獵,呼鷹逐兔;他們也曾傍晚登臺北望,感受天地蒼茫。

杜甫曾回憶那段日子: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

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當公元745年杜甫離開李白時,他或許沒有想到,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唯一浪漫且豪壯的時光。

因為,他踏入長安那時起,危機席捲而來。

1 生計

杜甫來到長安,是為了謀得一個官職,像他祖上杜預一樣,成為一代名臣。

機會很快就來了。

就在杜甫來到長安的第二年,也就是747年,杜甫興沖沖地參加了一次考試。可惜的是,那屆的主考官叫做李林甫。

所以,這場考試也就成了一場騙局。

靠宗室身份入仕的李林甫,痛恨文人批評時政,又忌怕士子對他構成威脅,於是,在他的擺佈之下,這場考試沒有一人及第。

相信,那時候的杜甫,臉上一定寫滿了失望。多年後,他依然難以忘懷,回憶道:

微生沾忌客,萬事益辛酸。

杜甫的突圍:長安十年,所歷皆苦,所做皆難,如何堪破?

杜甫

其實,苦難,也才剛剛開始。

此後的杜甫,在長安一天比一天潦倒。不得已之下,他只好降下身段,低下文人的頭顱,前往貴族府邸充當“賓客”,陪著這些王公貴族、富家子弟,詩酒宴飲。而那些富貴之人也會在玩得高興之餘,打賞他們。

為了表示自己不是吃白食的,他也會前往山野之間挖草藥,送給這些貴族子弟。

不過,內心中的痛苦,他也只能寫在自己的詩裡: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馬塵、殘杯、冷炙,這就是杜甫眼中,此刻的生活!

為了生活,我們有時候不得不低頭。可,反過來一想,當我們不得不向生活低頭的時候,生活,還能叫生活嗎?

杜甫當然也知道,他也想抽離,但又放不下心中的執念,於是在矛盾的心境之下,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

2 苦病

然而,這還不是杜甫最悲傷的時候。因為,除了窮之外,他的身體也漸漸垮了。

751年,杜甫度過了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個秋天。那個秋天,杜甫病倒在旅社裡,幾乎從未出過門;那個秋天,秋雨連綿,足足下了很多日;那個秋天,杜甫在病榻上,靜靜看著床前長滿苔蘚;他也曾看著夕陽血色,默默垂泣。

在那個秋天裡,杜甫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病後遇王倚飲贈歌》 )

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投簡鹹華兩縣諸子》)

當然,也有開心的事。大概就是在生病前後,杜甫在長安城外少陵附近定居的,此後,“少陵野老”這個自稱,才更多地出現在了杜甫的詩歌中。

不僅有了居所,而且還有了幾畝薄田。興奮之餘,杜甫趕快將妻子、孩子接了過來,享受團圓之樂。

然而,等待他的,仍然不會是賞心樂事。

杜甫的突圍:長安十年,所歷皆苦,所做皆難,如何堪破?

杜甫回鄉

轉眼,又是一個秋天,秋雨再次連綿不絕,整整持續了六十多天,於是,物價暴漲,關中大飢。

杜甫剛剛建立起來的居所,被秋雨充沖刷地十分泥濘,他乾脆閉門不出。

然而也只是賭一時氣。很快,他的家屬就在長安住不下去了,雨停之後,他不得不把妻子送到陝西蒲城。至少,那裡還有親人。

只有越苦難的銼,才能磨礪出最鋒利刀。呵呵。

3 失意

仕途的失意,依然在持續。

在參加了那場失意的考試之後的第四年正月,玄宗祭祀太廟和天地。杜甫趁機寫了三篇《大禮賦》,呈現玄宗。

玄宗看後,大起愛才之心,於是命宰相考教他的文章。

但很快,他發現,這又是一次騙局,李林甫再次從中作梗。

此後,為了完成心中的理想,杜甫再一次陷入矛盾之中——他看不上那些權貴,但又不得不給他們投詩,請求他們引薦。

在這些詩歌中,

他熱烈的歌頌大將哥舒翰、宰相韋見素的功勞;也如祥林嫂一般,不斷的講述自己的心酸遭遇。

他為了入仕,已經有點不擇手段了。

有用嗎?或許有用吧。755年十月,他被任命為河西縣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杜甫卻堅決地拒絕了。

為什麼?

因為他認為,縣尉是統治者鞭打人民的工具,這樣的事他不願也不肯去做,哪怕自己一直熱心功名。

代價則是,他要去看守兵器。沒錯,杜甫成了一個看守兵器庫的八品小官。

但至少,杜甫,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杜甫。

赤子之心,從未改變。

4 突圍

再苦再難,杜甫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長安時,他曾來到過長安的咸陽橋,在這裡,他看到了士兵出發前與家人訣別的場景,聽到了一聲聲衝上雲霄的哭泣。

他攔住了一個滿頭白髮計程車兵,不解地詢問對方,為什麼這個年紀,還要上戰場。

這位士兵說:自己十五歲就曾上過戰場了,好不容易回來了,又要去往邊疆,而自己家的土地都已經荒蕪了。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儘管如此,統治者還要著急向大家收租子。杜甫聽後,心中激盪,久久不能平息,他憤懣地寫道: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杜甫的突圍:長安十年,所歷皆苦,所做皆難,如何堪破?

杜甫

在成為庫管員後的某一天,他去蒲城探望妻子,路過驪山,他想到此刻的驪山,或許玄宗和楊貴妃正在洗浴嬉戲,不僅心中一陣刺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哪成想,一語成讖,回到家之後,他才知道,他未滿週歲的小兒子剛剛餓死。已經不知道,杜甫在看到這一幕之後,是如何度過的歸家後的第一夜。

我們只知道,他把這次回鄉探親的經歷,寫成了一首五百字的長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詩中,他想的不僅僅是自己餓死的孩子,想得更是那些千千萬萬的窮苦人。此時,他的憂愁可與鍾南山比肩。

是的,苦難也可以成為一種支撐,也可以實現自己的昇華與突圍。

而就在那一年,安祿山打進了洛陽。

5 尾聲

杜甫一共在長安呆了十年。

這十年,他經歷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中年危機。其實不止是杜甫,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青年走向中年的時光,都是最難熬的。

因為肩上要扛擔子了;因為開始慢慢懂了什麼叫現實;因為開始接受打擊了。

但杜甫的偉大在於,艱難困苦,不改其志。

他依然那樣熱烈的熱衷於步入仕途,哪怕只是一個庫管員;他依然那樣的關心人民疾苦,哪怕他的苦難更多;他依然熱愛他的朝廷,哪怕他也不斷地批判朝廷。

現在的我們誰又能做到?至少我不能。

白居易也不能,他只會陶醉於“半官半隱”的狀態下,暗暗慶幸“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於是,後世很多文人,都活成了“白居易”,卻很少有人選擇“杜甫”。

包括,我自己。

參考:《杜甫傳》馮志 ;《杜甫詩》

★ 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請點贊支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