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由 空青詩詞日曆 發表于 人文2022-03-03
簡介【條分縷析】我的印象裡,李白寫戰爭,寫邊塞的詩,真正寫得好並且流傳甚廣的真的不多,這一方面是由於自己沒有親身到過邊塞,對於邊塞風光的感知不夠,一方面也是因為仕途坎坷,始終沒有得到建功沙場的機會

悠遊自在怎麼讀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漢唐盛世,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盛唐。

之所以將漢唐並列,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無論文治武功,還是風格氣度,整體上是一脈相承的。

有漢一代,擴土開疆,北擊匈奴,西連西域,擴充套件疆土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們昂揚激越,積極向上的雄壯心態。

唐朝前期,更是明主連出,唐太宗採取了一華夷的態度,加上經濟的繁榮和武力的碾壓,創造出萬國來朝的盛況,而在邊疆戰場上,初盛唐也一直是處於勝勢。

可以想見,在這樣豪邁的時代背景下,培育出來計程車子是怎樣的,他們浪漫而積極,仕途一片光明,懷著報國的願望用功讀書,結交諸侯,希望一日可以平步青雲,共襄盛舉。

甚至就連兩個朝代的缺點,都是一樣的,最終的滅亡,都是源於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朽,由藩鎮和農民起義而亡。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臨其詩境】

上面講到了盛唐,一直以來有觀點認為,宋朝政府是對文人最好的政府,寬廣的入仕機會,優厚的俸祿,以及不殺士大夫的祖訓,使得宋代的文人可以悠遊自在,養成一種從容和自信。

但是宋朝的文人有一個先天性的不足,這不足在政治上,雖然有檀淵之盟100多年的穩定期,但在其餘時間裡,幾乎都受著外敵的壓迫,而宋朝重文輕武,每逢外戰,多以失敗告終,這一點,與漢唐時期在邊疆上的積極進取,差了不只一點半點。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又熱衷於開疆擴土,銳意進取,這也吸引了一大批的詩人,或親身去往邊塞,或寫詩歌頌這豪邁偉大的時代精神。最為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之渙等等。

但今天,我們要欣賞一位不怎麼以邊塞詩著稱的詩人的作品,他的名字,叫李白。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經典原文】

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條分縷析】

我的印象裡,李白寫戰爭,寫邊塞的詩,真正寫得好並且流傳甚廣的真的不多,這一方面是由於自己沒有親身到過邊塞,對於邊塞風光的感知不夠,一方面也是因為仕途坎坷,始終沒有得到建功沙場的機會。

所以他寫的邊塞詩,往往在選題風格上也不同於其他的邊塞詩人,不去直接的描寫邊塞風光,而是從人心波瀾入手,寫思歸,寫怨婦獨守空房。

僅有的幾首描寫戰爭場面,卻都成為了千古名篇,浩大的戰爭加上李白極致的浪漫,更顯邊塞的雄渾壯闊。

這首詩所展示的事件,其實都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一個給人物的特寫,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目的的。

軍隊們被困在這裡已經很久很久,沙場百戰,連身上的鐵衣都被打碎掉。

遙望城南,包圍圈已經逐漸形成,我方被外面的敵軍包圍了數重。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一上來就是一個這麼緊張的局勢,可謂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李白什麼都沒有交代,而是直接將局勢鋪陳出來,先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就處身在這一片包圍中,茫然無助,危機一觸即發。

當讀者把自己代入進去以後,英雄出來了。

第二句給到的是完整的一條敘事線索,我方一位身經百戰的英雄,在突圍的過程中擒賊擒王,射殺了敵方的悍將。敵軍群龍無首,我方遂一鼓作氣,撕開一道口子,殺出重圍。

這時候,英雄獨自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身後,是千餘名殘兵敗將,踏著血紅的夕陽,緩緩而歸。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顧無說】

這首詩講的應該是一場敗仗,我方已經陷入被包圍之勢,但是從李白的描述中,我們沒有感受到一絲兵敗的衰意和喪氣,而是從失敗當中,讀到了一股濃濃的豪氣。

即使大局失敗,仍會有英雄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李白多麼希望自己會是這位英雄啊,可惜終其一生,也終於是沒有做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