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由 社會正能量說 發表于 人文2022-02-22
簡介學書當以始平公、張猛龍、張黑女、鄭文公、論經書詩為宗, 學書有源流之分,當以學源為主,清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

何為萬殊之妙

抓住《張猛龍碑》的筆法特徵和結體特徵,方能掌握它多姿多變的天成之趣,跳躍之妙乃至精神飛動之美。

07:14

張猛龍碑

在中國書法史上,魏碑書體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張猛龍碑》是魏碑書體的著名碑刻之一 ,形成於北魏後期 ,是魏碑書體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對後世的書法演變作用極大。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l 學書有源流之分 當以學源為主

書藝之道,當勤奮為主,學書當學法,學法當從古入,這個道理似乎都承認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從古開始,就強調以名碑、名帖來作為法則深學,不是任何一種都可作為法源,比如無名的或以刀代筆的小墓誌、小造像、刑徒磚以及竹簡、木簡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學魏碑的只把重點放在以刀代筆的小石刻,雖是學古,卻行之不遠。學書當以始平公、張猛龍、張黑女、鄭文公、論經書詩為宗, 學書有源流之分,當以學源為主,清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在臨寫《張猛龍碑》的課程中,處處閃爍著孫伯翔先生的思想靈光。這是他苦學、深思、頓悟的結果,在前人的基礎上,孫伯翔先生努力求新,經過他八十年的反覆實踐、反覆探索所取得的。他用一管柔軟的長鋒羊毫,敢於大膽地側鋒起筆,絞鋒行筆,寫出了魏碑斧劈刀削、鋼打鐵鑄般的藝術效果,真正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再現了魏碑的那種大氣磅礴、奇崛方雄的藝術風格。 孫伯翔先生在魏碑的筆法上知行合一,且在魏碑的研究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論學書也好,作書也罷,始終要保持一種沉靜平和的心態是最為重要的。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l 藝術積累需要長年,沒有厚積、難取妙得。

藝術積累需要長年,沒有厚積、難取妙得。一幅好字簡言之,即矛盾、和諧、統一的關係。書家應有能力挑起矛盾,後再有能力解決矛盾。知其陰,必曉其陽,天覆地載,萬殊一象。形質為軀殼,性情是靈魂。無形質何談性情,形質由古取,性情應心生。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古人有論,今人有論。刀筆各半,甚至說筆法的形成純為刻工所為。北朝書法確有石刻成分,這一點不可泯除,但其形神主要是當時書家所為,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積雄,形態易得,質感難求,刻工只能得其表,無法得其質,無法得其厚,無法得其神。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書法大道,一生長旅。所要轉益多師,不拘一格。既喜碑,又愛帖,總之歸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境候,是為一生之追求。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作品欣賞

孫伯翔臨《張猛龍碑》——正氣、清涼、天地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