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由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發表于 人文2022-02-22
簡介方孝孺,這位建文朝制度的設計者一直夢想再行西周時的井田制,希望建文王朝像上古時代那樣,人人安居樂業,不行暴政

殺伐決斷的人可怕嗎

或許作者應該承認,跟之前存在了三十一年的洪武王朝,與之後存在了二十二年的永樂王朝相比,只有四年壽命的建文王朝似乎還來不及成長,稍縱即逝。但在遭遇摧毀時,它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核心卻是堅硬無比,令人印象深刻。大家不妨來看一看,公元1402年之後,作為這個王朝精神核心的具體承載者,那些建文帝“人文之治”的忠實追隨者是如何演奏王朝晚唱時最後的顫音的?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方孝孺,這位建文朝制度的設計者一直夢想再行西周時的井田制,希望建文王朝像上古時代那樣,人人安居樂業,不行暴政。但是很遺憾,朱棣需要的只是他的聲名而非執政理念。方孝徭顯然不屑於屈身朱棣的永樂王朝下面討生活。

方孝孺的人生,最終和建文王朝一起戛然而止。所謂玉石俱焚,代價不是一般的慘痛。侍讀樓璉是宋濂的學生,算是方孝孺的同門師弟。方孝孺因為拒絕為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被處死後,這個活落在了樓璉身上。但樓璉也拒絕完成,連夜上吊身亡,步方孝孺後塵而去。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黃子澄,黃子澄對建文朝是念茲在茲,建文帝在宮廷大火中不知所終之後,這位棄臣便一個人跑到了海上,在茫茫大海中謀求起兵復國,後被他人告發,被捕。黃子澄最後選擇為建文朝殉葬,被朱棣下令凌遲處死,株連九族。

卓敬,言官卓敬曾在建文初上疏,建議將燕王遷往南昌,但建文帝終未採納,以至於最後失國、失位。朱棣上位後惜卓敬之才,希望他改換門庭,為新朝效力。卓敬拒絕,最後他也被處死,誅五族。景清在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後升任御史大夫。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在齊泰、方孝孺等人死難後,景清做了永樂朝的御史大夫,一時間被時人譏笑為“言不顧行,貪生怕死”。但景清卻在暗地裡等待機會,圖謀刺殺朱棣,事敗之後被以“磔刑“處死。朱棣下令“誅滅九族”,景姓族人幾乎被斬盡殺絕。

胡閏,大理寺少卿胡閏親見方孝孺死難並被滅十族,他起而怒斥朱棣,同時公開為建文帝披麻戴孝,後被朱棣下令誅殺。家族死難者達二百一十七人。唉,歷史真是不忍細看,很難想象一個只有四年壽命的短暫王朝竟然有如此多的不屈風骨。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事實上以上所述不是個例——建文朝的追隨者大多是以這樣一種決絕的方式宣佈和朱棣新朝的勢不兩立。這與其說是他們的個人行為,倒不如說是建文王朝共同的精神遺產。文人之死,在腥風血雨中鳳凰涅槃般地轉化成了人文之死。

雖然建文朝初露曙光的制度設計和人性關懷,以及它的締造者建文帝已然湮沒在人世間,誠為憾事。但看整個大明帝國的歷史,一個王朝曾經最柔弱的人群在另一個王朝中出人意料地呈現了最堅硬、最不屈的景觀,也只有建文時代能夠做到,此後的大明“萬馬齊喑究可哀”。

歷史大規律,到底是殺伐決斷者生存,仁慈者不存,令人感傷

王朝與王朝之間的異質構成幾乎為零,到底沒有多少看點值得瀏覽和留戀。在這樣的背景比較之下,稍縱即逝的建文朝倒是彌足珍貴了,但是人間再無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故事和他的王朝,以深情開頭,卻只能以悽情結局。歷史大規律,到底殺伐決斷,仁慈者不存,說起來這也是令人感傷之處了。

推薦文章